張國仙
(資中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內江 641200)
目前,乳腺癌的治療仍以手術聯(lián)合藥物化療為主,由于自身疾病和手術對形體的改變,多數(shù)患者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不能更好地配合治療[1]。因此,給予乳腺癌患者積極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我科近年來對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給予了積極的心理護理措施,臨床上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次觀察對象共92例,均來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經(jīng)臨床病理或實驗室檢查確診為乳腺癌患者,其中浸潤性導管癌患者36例、導管內癌患者28例、乳頭狀癌患者19例、髓樣癌患者9例;病變累及左乳48例、累及右乳44例;均為女性患者,年齡32~68歲,平均(49.2±9.6)歲。本次納入對象均為初次接受治療患者,且均排除伴有心、肝、肺、腎等嚴重合并癥患者及有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患者。根據(jù)護理方案不同將9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變類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46例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觀察病情、指導用藥、預防并發(fā)癥、測量體溫及早期肢體功能鍛煉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全面評估:入院后,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狀況,觀察患者日常生活及精神狀態(tài),針對其家庭背景和對自身疾病的態(tài)度,從而制定具體個性化的護理方案。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實施護理的重要前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主動予以溝通,用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本院在治療乳腺癌方面的優(yōu)越性,必要時可講解治療成功病例,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態(tài)對治療預后的重要性,從而使患者樹立治療決心。③個性化護理:針對患者不同心理狀態(tài)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如焦慮、抑郁患者,應多給予溝通,了解患者內心感受,對患者的疑問給予耐心解答,指導患者家屬多給予其心理安慰和疏導,對患者提出的要求盡量滿足,使之放松心情,以減輕焦慮、抑郁心理。對于恐懼、悲觀、絕望患者,應加強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告知此病在治療方面取得的較佳成績,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誠懇的同情心,同時給予心理疏導,告知患者較好的預后效果情況,對于此類患者進行溝通時,護理人員態(tài)度要誠懇、語言要和藹、語氣要輕柔,避免因說話方式刺激患者,在取得患者信任時,告知不良情緒對疾病和預后的影響,并勸導患者要接受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④化療期間護理:由于乳腺癌患者術后需用大量化學藥物進行治療,而此類藥物會使患者產(chǎn)生惡心、嘔吐、脫發(fā)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從而加劇了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2]。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提前告知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情況,并告知此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過程,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并給予相應的處理,以減輕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⑤術后鍛煉:在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幫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使患者早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擺脫疾病陰影,減輕其不良情緒。
分別在護理前及護理后(出院前)觀察兩組焦慮、抑郁情況,本次研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評定積分越高,表明其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所得數(shù)據(jù)均經(jīng)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所得積分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組別 例數(shù)(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6 67.2±4.7 45.3±3.4* 53.1±3.0 33.2±3.4*對照組 46 66.6±4.7 64.1±4.0 52.9±3.1 48.0±3.9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在我國,乳腺癌已成為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疾病,且呈不斷上升趨勢[3]。很多年來,癌癥被譽為不治之癥,很多患者會談癌色變,尤其是女性患者,在被確診為乳腺癌后,立即會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反應[4],有關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情緒可導致外周血淋巴細胞增殖降低、L-2活性減少[5],從而降低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影響其康復和預后情況。因此,給予乳腺癌患者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我科對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給予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臨床上取得了滿意效果,并總結出一套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入院后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合適的護理方案;取得患者信任,為下一步護理奠定基礎;針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給予疏導和溝通,從而減輕患者不良情緒;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幫助患者早日擺脫疾病陰影。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心理護理的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表明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筆者認為:心理護理是一種溝通藝術,是幫助患者發(fā)泄不良情緒,并給予支持和鼓勵的一種護理方法,應針對不同的患者情況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法,不可一概而論,否則適得其反。
[1] 肖平,嚴小歐,郭海燕,等.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的心理干預[J].重慶醫(yī)學,2009,38(2):233-234.
[2] 潘展霞,朱琳,鐘文津,等.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0):41.
[3] 李立娟,盧宏柱.癌癥患者心理干預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學報,2006,13(8):23-26.
[4] 何玲.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3):128-130.
[5] 李冬梅,王梅.乳腺癌患者臨床心理干預效果評估[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4):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