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陸 銘
(云南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云南 紅河 661100)
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的綜合征。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其主要發(fā)病機制是氨代謝紊亂引起氨中毒。胃腸道是氨進入人體的主要門戶[1-5]。肝性腦病一旦發(fā)生,病情重、進展快,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帶來很大困難。血氨監(jiān)測是肝性腦病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我科在肝性腦病治療上采取了口服乳果糖及乳果糖灌腸療法聯(lián)合應用,其療效顯著。
本組病例62例,男性44例,女性18例,年齡55~80歲,均屬重型肝炎或肝硬化失代償期。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診斷及分型標準。
62例患者中31例為;亞急性重型肝炎有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異常,22例為慢性重型肝炎表現為意識錯亂,行為失常,睡眠障礙,9例為肝性腦病前驅期以昏睡、幻覺及精神錯亂為主。
62例患者中31例按常規(guī)治療,所有患者每日靜脈輸入谷氨酸鈉、精氨酸等藥物予護肝、護胃、抗感染、預防出血、輸同型血小板、白蛋白治療等綜合治療;另31例除按常規(guī)治療外采用了給予乳果糖10mL口服每日3次、0.9%生理鹽水+20mL食醋+30mL乳果糖20mL灌腸治療每日2次。
①儀器:Beckman公司生產的CX9全自動生化分析儀。②試劑:Beckman公司生產的血氨測定酶法試劑盒。③方法:按公司提供的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包,檢測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其差異性用t檢驗,P<0.05視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見表2和表3。
表2 常規(guī)治療組血氨變化
表3 乳果糖治療組血氨變化
表1 62例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變化
由表2、表3可以看出,未用乳果糖治療2周后和乳果糖治療2周后血氨變化明顯不同,說明乳果糖能顯著降低體內血氨含量,對治療肝性腦病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性腦病等重肝病患者,肝臟功能衰竭時,由于三磷酸腺苷供給不足,鳥氨酸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肝臟將氨合成尿素的能力下降,氨的清除減少以及肝臟的解毒功能降低,肝臟合成的維持腦代謝功能的必須物質減少,而來源與腸道和體內的一些有害物質不能被肝臟有效的解毒和清除而引起血氨增加。高血氨經側支路徑進入體循環(huán),透過血腦屏障,通過其神經毒作用而引起肝性腦病[6]?;蛴捎陂T體靜脈分流,使由腸道吸收的氨未經肝臟解毒而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使血氨增高,高血氨通過其神經毒作用而引起肝性腦病[2]。而乳果糖是由D-半乳糖和果糖合成的雙糖,在小腸內無相應的酶使其分解,以原型進入結腸中由細菌酶分解為短鏈脂肪酸、甲烷及氫,這種作用能夠降低結腸內PH值并提高滲透壓,增加NH3離子化,因而能夠刺激腸蠕動并增加糞便中水分含量,從而減少糞便在腸道的停留,而減少氨的吸收,降低血氨,在肝性腦病的防治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2-4]。血氨監(jiān)測是肝性腦病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1,2]。本結果表明,通過給予重型肝炎患者乳果糖治療2周,發(fā)現可以明顯的降低血氨,起到治療和預防肝性腦病的作用。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1] Hohner U,Riedel M,Muller R.Ammonia determination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J].Disch Med Wochenschr,1995,12(11):383.
[2] 姚希賢,崔東來.肝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1998,4(1):28-31.
[3] 相龍去,王素珍.乳果糖治療亞臨床肝性腦病[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0,19(6):523-524.
[4] 吳君輝,羅宏武.氟馬西尼和乳果糖聯(lián)合治療肝性腦病[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1,11(10):103-104.
[5]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030.
[6] 袁愛力,見葉維法,鐘振義.肝性腦病[M]//.臨床肝膽病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4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