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得勝
普通人的吃飯實在沒有什么好說的,蕓蕓眾生,皆為生活奔波。然而有兩個歷史上的極權(quán)人物——慈禧和蔣介石,他們餐桌上的風(fēng)云皆有人記錄,觀之實在讓人咂舌。
慈禧身邊的陶蘭泉回憶說:“太后在車中,停車進(jìn)膳。皇上同桌,侍食于下,后妃立侍于后。傳菜從東南門進(jìn),即撤一菜從西北門出,如是川流不息,至膳畢止?!?/p>
更有趣的是,慈禧太后下筷子揀菜,皇上也就馬上跟著下筷子揀菜;慈禧太后把盛了飯菜的碗分賜給后妃,后妃就必須馬上開始端著碗食之不已,不論食欲如何,都得下咽。然而,只要慈禧太后一把筷子放下,上至皇上、下至后妃等人,一律得趕忙把手中的筷子齊刷刷地放下,等慈禧太后下一次拿起筷子揀菜時,他們才敢又倍加小心、顫顫巍巍地舉起手中的筷子再次揀菜。
陶蘭泉因此評論說,按照太后老佛爺?shù)氖謩輶撕褪?,從皇帝到后妃都整齊劃一,“手口若機械之相應(yīng)。想宮中無日不然,每日幾為強咽!”
與慈禧比,蔣介石的飯菜,無論是從質(zhì)量上,還是數(shù)量上,都沒有可比性。如果要比,僅就飯菜而言,還能襯托出蔣介石作為所謂國家領(lǐng)袖的儉樸特質(zhì)。但我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只是事物的表面。當(dāng)我們通過史迪威將軍(二戰(zhàn)時期由美國派至中國,負(fù)責(zé)指揮中緬印戰(zhàn)區(qū)的對日作戰(zhàn))的回憶錄,看到蔣介石餐桌上的“那種氣氛”時,我們不得不說,蔣介石與慈禧,彼此彼此,是所謂的換湯不換藥——餐桌上的菜譜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但餐桌風(fēng)云卻一如既往。
“很簡單的飯菜,沒有什么儀式,但是天?。∧欠N氣氛,這是在吃飯嗎?”史迪威回憶了1943年1月26日那天,他和蔣介石一起進(jìn)餐的情形。
在這個至高無上的人面前,空氣仿佛凝固,沒人敢說一句話或者發(fā)表一個觀點,安靜得像大山。沒有爭論,沒有提問,只有毫無表情、緊繃著的臉,和冰冷的端莊舉止?!澳銖模ú肯录笆虖模┙┲钡淖藙莺途o張的表情中可以想見,汗水正從這些家伙們的后背淌下……”
慈禧與蔣介石,雖然屬于不同時代,且后者是作為前者的革命者,然而,從餐桌上的風(fēng)云尚可看出其尊卑意識、君主意識,皆一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