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巖 ,時志民 ,王 蕾
1.河北省邯鄲市第二醫(yī)院,河北邯鄲 056001;2.河北工程大學醫(yī)學院,河北邯鄲 0560002
大腸癌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在臨床上纖維結腸內窺鏡和結腸氣鋇雙重造影是診斷大腸癌的主要手段。但是,這兩者都僅能提供腸腔內病變情況,對大腸癌的分期均不能提供足夠的信息,本研究回顧分析62例大腸癌患者術前螺旋CT表現(xiàn),并與術后病理相對照,探討螺旋CT在大腸癌分期中的應用。
本組62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齡32~86歲,平均52.6歲。臨床癥狀主要有腹部包塊,腹痛、腹瀉、大便習慣及性狀的改變,不全腸梗阻,便血及貧血消瘦。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螺旋CT檢查。檢查前常規(guī)腸道清潔準備,并禁食、水8 h以上。檢查前2~4 h分次口服2%泛影葡胺800~1 000 ml,檢查前10 min肌注山莨菪堿針10 mg,并保留灌腸生理鹽水500~800 ml,同時留尿讓膀胱中度充盈。使用GE HiSpeed 16排螺旋CT機進行掃描,掃描范圍從肛門到膈頂,層厚層距為10 mm,興趣區(qū)加用層厚5 mm薄層掃描,所有病例均平掃后行團注增強,靜脈注射非離子型造影劑為優(yōu)維顯 300 mgI/L,80~100 ml。
按1987年修訂后的Duke分期標準進行螺旋CT術前分期,標準如下。A期:腸壁厚度≥6 mm,腸壁漿膜面光滑;B期:腸壁厚度≥6 mm,伴腸壁漿膜面模糊或有條索影伸入,或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C1期:腸壁厚度≥6 mm,伴有鄰近(3 cm以內)增大淋巴結(直徑>0.8 cm或直徑>0.5 cm但強化明顯)少于4枚;C2期:腸壁厚度≥6 mm,伴有增大淋巴結≥4枚;D期:腸壁厚度≥6 mm,伴有腹腔廣泛轉移和/或肝轉移,骨轉移。
本組病變位于直腸26例,乙狀結腸11例,降結腸6例,橫結腸7例,升結腸10例和盲腸2例。
術后診斷為A期8例,螺旋CT診斷為6例,2例高估為B期;術后診斷為B期19例,螺旋CT診斷為22例,C期低估為B期4例;術后診斷為C1期16例,螺旋CT診斷為15例,B期高估C1期3例;術后及螺旋CT診斷C2期和D期均為14例和5例,均診斷正確。螺旋CT診斷正確率為85.4%(53/62)。 見表 1。
表1 CT分期與術后分期對照表
隨著環(huán)境的污染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大腸癌患者準確的術前分期,對選擇治療方案及預后判斷有著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組62例大腸癌患者,術前Duke分期診斷正確者53例,準確率85.4%,較文獻報道的普通CT掃描50%~70%的準確率明顯提高,究其原因如下:①檢查前腸道準備充分,所有患者掃描前清潔腸道,檢查前2~4 h分次口服2%泛影葡胺 800~1 000 ml,并保留灌腸生理鹽水 500~800 ml,使腸道充分擴張,增加對比度,同時注射肌肉松弛劑,減少腸道蠕動,盡量減低偽影出現(xiàn)。②多排螺旋CT掃描速度快,較傳統(tǒng)CT速度明顯提高,大大減少了呼吸所產生的偽影,同時分辨率高,后期薄層重建又可以對病變部分進行細致分析,在后期處理中采用仿真內鏡技術,可以多視角觀察病變部位及形態(tài),結合橫斷層面分析對侵犯范圍的判斷及淋巴結的檢出明顯提高。③采用團注增強掃描,可以清晰顯示病變的范圍、大小及深度,同時提高對小的淋巴結檢出,并對轉移灶的顯示及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無淋巴結轉移,直接影響判斷為B期還是C期,Herrera-omelas等發(fā)現(xiàn)有86%的轉移性淋巴結的直徑<1.0 cm。本研究對于0.5~1.0 cm的淋巴結在明顯強化時認為是有轉移,大大提高了淋巴結的檢出率,判斷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為85.7%,從而對Duke C期和D期判斷更為準確。本研究由于對淋巴結檢出準確率明顯提高,也同時使分期的準確率得到明顯提高。
雖然檢查前各項準備工作充分,但螺旋CT很難清晰顯示大腸壁的三層結構:黏膜層、肌層、外層,CT圖像大部分表現(xiàn)為單層結構,故起源于腸壁的腫瘤無法明確判斷浸潤深度,這樣對A期患者無法進行進一步分期判斷。對于腸壁外的浸潤情況,主要還是依靠漿膜面模糊、周圍索條影來判斷,而對伴有炎性滲出的病變部位易造成過高估計,本研究就有2例高估為B期。CT對于周圍淋巴結的判斷也存在局限性,首先對于淋巴結直徑<0.5 cm同時伴有早期轉移的無法做出準確判斷,進而造成出現(xiàn)C期低估為B期4例。其次,增大的淋巴結并不能除外炎性反應及其他病變所致,這樣又造成B期高估C期3例情況發(fā)生。另外,無法判斷病理分期所取淋巴結與CT圖像顯示淋巴結一致,這樣難免造成結果上的差異。因此,如何能在CT影像上更準確地顯示出轉移的淋巴結,尚需進一步研究。
[1]Harvey CJ,Amin Z,Hare CM,et al.Helical CT pneumocolon to assess colonic tumors: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R,1998,170:1439-1443.
[2]劉玉金,陳克敏,劉林祥,等.低張水灌腸多層螺旋CT對大腸癌分期的臨床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40(4):406-409.
[3]李蔭太,高劍波.進一步重視螺旋CT對胃腸道腫瘤的診斷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1,35(4):245-246.
[4]Herrera-Ornelas L,Justiniano JCastilo N,et a1.Metastases in small lymph nodes from colon cancer[J].Arch Surg,1987,122(11):1253-1256.
[5]祁吉.醫(yī)學影像學的進展對臨床醫(yī)學的影響[J].中國CT和MRI雜志,2003,1(1):1-5.
[6]Laghi A,Iannaccone R,Manqiapane F,et al.Experimental colonic phantom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optimal scanning technique for CT colonography using a multidetector spiral CTequipment[J].Eur Radiol,2003,13(3):459-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