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伊朗是工藝的天堂,伊朗人做的一切太細膩了。
有一種特殊的工藝,波斯語叫“哈塔姆”,是用象牙、駱駝骨、銅絲、竹條、木條等豎條粘在一起,組成某種拼花圖案,然后橫切其面,貼于工藝盒、框、板的表面,是波斯獨有的傳統(tǒng)工藝,同波斯地毯、細密畫、銅器等齊名。中文譯作“鑲嵌細工”或“鑲嵌圖案”。其色彩成乎天然,鮮艷、光潤,效果像景泰藍,也像馬賽克,尤其突出了綠松石似的碧藍。這種萬里晴空的顏色,乃是波斯人的最愛。以它做書籍的裝幀,便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豪華最精美的書。伊朗的商場都有這樣的書,大多是哈菲茲的情詩。在伊朗的一些機場,還可看到波斯語與英語對照的海亞姆的柔巴依,也有這樣的裝幀和奇美的插圖。我向伊朗朋友贊美他們的書籍,對方立即贈送給我一卷。于是我擁有了世界上裝幀最完美最精巧的書。
我不能不羨慕波斯古代的詩人,他們獲得了公認,他們的成就與天才不受爭議,他們的光輝無可抵擋,他們的珍貴無與倫比,他們的價值天長地久、家喻戶曉。
工藝與書。他們尊重工藝也尊重書。一個有神論的國家是講究虔敬與陶醉,講究追求的形而上的特質的。他們以一種至高至上至美至尊的崇敬、嘆服、贊美、珍愛、矜持的心情,以一種神圣的宗教情懷對待文化、詩歌、書籍、繪畫、建筑、工藝。從事這些事業(yè),他們是在獻身,在用智慧、生命和精神去靠近、去證明、去體現(xiàn)至高無上的清真、完美、純凈、博大與長遠,也是去靠攏、去贊美至高無上的造物主,去贊美和選拔比眼前的一切具體事物與利益更宏偉與崇高的存在,去理解和表現(xiàn)一種生命與世界的正面的本質。
訪問伊朗,伊朗人由衷地感謝我們一行對于伊朗文化的敬意與理解,并告訴我,他們曾將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送給一位西方大國的外交官,向該使節(jié)講述工藝的復雜與艱難。該使節(jié)的反應是:“我們可沒有時間干這個……”
對不起,我只能說這是一種野蠻。不懂得現(xiàn)代化、財富、效率、速度、發(fā)展、科學、技術、競爭、經(jīng)營與管理,我們需要向西方發(fā)達國家學習這些東西。然而,心靈、神性、美麗、虔敬、手藝、匠心、浪漫與精致……這些是不能用財富和批量生產(chǎn)的技術來代替的,它們無價。一旦這些東西消失,我們的生活還不如森林里的猴子!
伊朗人用敲敲打打的方法,曠日持久地制作著滿溢著浮雕感的凹凸不平的銅器錫器的花紋,用精美的夢幻一樣的材料制作掛鐘,用匪夷所思的圖案與天然染料制作桌布。我懂,伊斯蘭教是不準搞偶像崇拜的,他們的圖案特別發(fā)達,圖案的最重要的靈感似乎來自花草樹葉鳥。他們也有上好的銀器骨器玉器漆器漆畫。尤其是地毯,尤其是把聞名世界的奧斯坦·穆罕默德·法爾希奇揚的細密畫織成絲質掛毯,簡直是夢幻一樣的工藝品。波斯美女、小鹿小羊、類似鶴但比鶴小一點的鳥類、多弦琴(如豎琴)與兩弦琴(都塔爾)、三弦琴(薩塔爾)、雄獅與牛、春天與百花……這些工藝品體現(xiàn)著一種神性與人性的匯合,此岸與彼岸的交融,手藝與心靈的互動,供奉崇拜與消費使用的適宜。見到過,欣賞過,喜愛過,而且多多少少收藏著幾件伊朗工藝品的人有福了。
世界真奇妙,不去伊朗不算知道!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