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在手機上網流量這件事上,要想算得明明白白真的不那么容易。
手機上網要多少錢
撥打中國移動的客戶服務熱線10086,服務專員會用甜美的嗓音告訴你:“手機上網,每KB流量收費0.01元?!比绻銓B沒概念,再追問一句,那個甜美的嗓音會告訴你:“1KB=512個漢字,1MB=1024KB,1GB=1024MB。”
512個漢字0.01元,聽起來這價格還挺平易近人,絕大部分用戶便因此放心地踏上了親身體驗的過程。
套餐下的套
你首先想到的是一種節(jié)約手機上網費用的方法:運營商提供的流量套餐。5元/月包30M,10元/月包70M,20元/月包150M,100元/月包2G……沒錯,如果你選擇了手機上網,流量套餐必不可少,然而,它真的能幫你省錢嗎?
被潮流吸引,你嘗試手機上網,但月底卻發(fā)現(xiàn),多了幾元、十幾元的流量費用。
為省話費,辦理了5元/月30M的流量套餐,上網多了,原來的套餐也就漸漸不夠用了;套餐升級,從每月5元30M,到每月10元70M,再到每月20元150M,此時,用手機上網已經成為習慣。
手機通訊從2G到3G的進化中,更換了智能手機,眾多功能都要依賴無線網絡,于是原來以M為單位的套餐顯得單薄了,100元2G的套餐,那不是必要,而是必須的選擇……
關于套餐,還有一些潛規(guī)則。以中國移動動感地帶一款月租費為12元的資費套餐為例,套餐內含有20M的GPRS流量,然而你在月終時,卻很可能發(fā)現(xiàn),盡管上網流量沒有超出20M,卻依然有0.01元/KB的流量計費。原因在于,這些包含在手機資費套餐內的流量,僅限于在本地使用,漫游時則需要單獨計費。而這些附加條款,在你辦理資費套餐時很容易被忽視。
流量黑洞
關于流量,手機上網用戶并非沒有對運營商發(fā)起過斗爭。其中最突出的指責在于一點:運營商有對套餐流量使用預警的責任。
這場斗爭,手機上網用戶們有些意外地贏了。現(xiàn)在,各運營商們都會在用戶手機上網流量即將用完時給予短信提醒,網上營業(yè)廳里,也可以查詢到當前的流量使用情況。
可有了提醒,卻依然不能避免流量超支。那是因為,關于流量,總有那么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guī)則。
潛規(guī)則一:流量數(shù)據(jù)延時統(tǒng)計。收到流量即將超出套餐限制的提醒,即關閉了手機上網功能,結果查詢話費時,發(fā)現(xiàn)仍多出了166M。目前系統(tǒng)對手機上網流量的統(tǒng)計,有延時的可能,而原因是“技術問題”。
潛規(guī)則二:自動更新偷跑流量。智能手機可以下載眾多應用軟件,而這些應用程序中,很多帶有自動更新功能。軟件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自動更新,流量就這樣偷偷溜走。
潛規(guī)則三:你不知道的計費通道。有多少手機網民知道,中國移動除了GPRS和WLAN網絡通道外,還另外有一個CSD網絡通道?CSD通道是手機上網技術發(fā)展早期的一種網絡模式,至今一直與GPRS并存。在GPRS網絡覆蓋不全或無法連接時,用戶繼續(xù)使用手機上網業(yè)務,手機終端便自動從GPRS網絡跳到CSD通道,通過17266撥號方式連接移動互聯(lián)網,從而產生17266費用。與GPRS上網以流量計費不同,17266撥號上網以上網時間計費,每分鐘0.15元。這一費用不包含在任何上網套餐內。尤其對于沒有關閉手機網絡習慣的用戶而言,一旦無意中進行了撥號上網,這種以時長計費的方式無疑是費用的殺手。
潛規(guī)則四:免費服務“附加”流量。針對手機上網,運營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附加服務?!笆謾C沖浪”便是很多2G用戶都使用過的服務,它其實是一種模擬瀏覽器,讓使用WAP的普通上網手機即可訪問互聯(lián)網站點。這一服務免申請,不收費,只需通過“沖浪”頁面上的鏈接,便可訪問相關互聯(lián)網網站。
(崔嶸摘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