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在巴黎一家大型購物商場內(nèi),一名年輕女子正猶豫不決:到底買一件娃娃裙好,還是買一條寬松版牛仔褲好呢?真是左右兩難。出于熱心,她的未婚夫當(dāng)機立斷道:“就買裙子得了!”15分鐘后,這一對兒帶著牛仔褲出現(xiàn)在了收銀臺前。
男人給的購物建議?不聽為妙。莫非眼下時尚達(dá)人之中正刮著一股女權(quán)主義的叛逆風(fēng)不成?那倒不是。“這類場景每天都在上演?!笔圬泦T總結(jié)說,“女人們問男伴的意見就是為了最后作出完全相反的選擇!”
她要吸引誰
“女人穿衣打扮是為了取悅于人,但并不一定是為了取悅男人。”心理學(xué)家Samuel Lepastier對此評論道,“實際上,女人不會為了吸引某個人的注意而打扮自己,她們要吸引的是所有人。”
那么具體來說呢?是其他女人——閨蜜、鄰居和街上的女人們。無論是誰,在女人頭腦的潛意識里,最清晰的信念就是:其他所有的女人都是對手。那么,什么是衡量自己魅力的最佳工具呢?“如果一個女人贊美我的穿著,這可比來自男人的贊美更讓我受用1000倍?!?6歲的珂洛艾伊承認(rèn),“說實話,我覺得男人們的贊美實在很曖昧。我沒法不去想自己是不是穿得像個傻不啦嘰的姑娘似的,我的裙子是不是太短了,或者領(lǐng)口開得太低了!”
網(wǎng)上有不計其數(shù)的女孩兒在時尚類博客上展示她們的服裝搭配,以尋求其他女性的認(rèn)可?!敖裉?,我們在不斷地對他人的裝扮評頭論足?!盝ean-Claude Kaufmann說,“即便去上班也要打扮得時尚入流!這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普遍的運行機制:越來越多的人在付出越來越多的精力裝扮自己,競爭自然也就激烈了!”
比自己更漂亮的自己
就這樣,我們把自己逼入絕境,卻對別人頂禮膜拜?!懊刻煸绯?,我都精心裝扮自己,可只要我一踏出家門,馬上就能遇見一個女孩兒,她的裝扮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效果。舉例來說,如果我穿上一條緊身牛仔褲配上皮外套,接下來我一定會為另一個穿著女人味兒十足的超短連衣裙的女孩兒傾倒。每一次這種狀況都讓我發(fā)瘋,我對自己說,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我想要變成的樣子!”忙于尋求理想自我的Marie不住地慨嘆著。
女人們總是想要街上其他漂亮女人身上的衣服。同樣的情形也發(fā)生在公共試衣間里,一位時尚設(shè)計師在20世紀(jì)80年代首次把公共試衣間引進(jìn)了商店?!暗览砗芎唵危贈]有比把衣服提供給一個漂亮女孩兒試穿更好的銷售方法了。因為其他所有的顧客馬上都想要一件一模一樣的!”巴黎一家商店的售貨員Sonia說。
為什么女人們總是有想要“復(fù)制粘貼”女伴著裝的這種愿望呢?
“其實還是‘鏡子效應(yīng)?!狈▏睦矸治黾宜_繆埃爾·勒帕斯杰解釋說,“穿上和自己仰慕的女孩兒一樣的衣服,就像是變成了她,讓人自我感覺像她一樣美麗、出眾,富有吸引力?!?/p>
這種忍不住借鑒女伴的著裝風(fēng)格,或者不停地拿自己和所有擦肩而過的女孩兒作比較的傾向不要緊吧?這是不是一種嚴(yán)重缺乏自信心的表現(xiàn)呢?并不完全是這樣。
那些對名牌成癮的女人
法國巴黎時尚研究所的弗洛倫斯·米勒認(rèn)為:“穿衣打扮是一種傳達(dá)個人信息的方式,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在社會或者在某個團(tuán)體中的身份地位。名牌服裝的確可以成為通往上流社會的通行證,可以說,服裝就是一種權(quán)力的象征。”
舉例來說,她們所傳達(dá)的信息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我買得起這些昂貴的衣服,所以我是個能干的女人!”而那些真正的“潮人”,或者說,那些沒必要證明什么的人,則更喜歡購買品牌標(biāo)志“不那么俗濫”的奢侈品。比如Martin Margiela這個時裝品牌,所追求的正是一種“只有同道中人才能彼此心領(lǐng)神會”的默契。
服裝就是一張身份證,它能展現(xiàn)出我們是誰,我們做什么工作,我們的朋友是什么樣的人,甚至我們喜歡聽什么樣的音樂!總之,人“穿什么,就是什么”?;蛘哒f,“我穿,所以我存在”。一位時尚雜志女編輯坦白地說:“我寧死也要穿上鞋跟高12厘米的高跟鞋去時裝秀場。哪怕我的腳要為此疼上兩個星期,因為你要是膽敢穿著平底鞋去看走秀,只怕人人都恨不得朝你砸石頭!”
競爭的心態(tài)相當(dāng)尖銳,當(dāng)我和我的一幫閨蜜在一起時,人人都爭相成為那個首先買到那雙漂亮的短筒靴或者是那條巴黎世家頭巾的人。誰也不想淪為一個可憐的跟屁蟲。
25歲的時尚達(dá)人Marion承認(rèn)道:“到了最后,難免地,所有人的打扮都有點兒類似,不過沒有人會不滿,倒不如說這讓大家總算都安心了……”
由此看來,誰說穿衣打扮是件簡單的事兒呢?
(摘自太平洋女性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