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紅,焦興甲,郭福利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 710048)
服務型制造是在服務逐漸成為整個經濟的價值核心、傳統(tǒng)制造業(yè)面臨可持續(xù)發(fā)展危機的背景下出現的先進制造模式[1]。在服務型制造模式下,制造與服務融合發(fā)展,在產品模式上體現為產品和服務在全生命周期內的緊密整合,企業(yè)向顧客提供 “產品+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即產品服務系統(tǒng)(PSS)。PSS能夠提升企業(yè)的價值鏈,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并帶來顯著的環(huán)境效益,對消費者,企業(yè),社會,資源和環(huán)境都有重要意義[2]。實現產品向PSS轉變首先要解決PSS的設計問題,一些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Handbook[3]給出了PSS的設計方法和工具。Manzini[4]認為PSS可以優(yōu)化資源,并論述了由此引發(fā)的企業(yè)可持續(xù)PSS設計。Evans等[5]對10家食品企業(yè)的PSS設計案例進行了研究,并指出只有合作伙伴參與到PSS的設計過程企業(yè)才能獲得可持續(xù)性收益。
但是,目前對PSS設計特點與過程的研究卻很少[6]。為了有效指導PSS設計活動,有必要對PSS的設計特點和設計過程進行分析和研究。
產品服務系統(tǒng)(PSS)是一個有競爭力的,由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支持網絡組成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能夠有效滿足顧客的需求并具有比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更少的生態(tài)危害[7],目的是實現經濟、生態(tài)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8]。按產品和服務在PSS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可將PSS分為產品導向型、使用導向型和結果導向型[9],如圖1所示。
(1)產品導向 PSS(Product-oriented PSS,PPSS):企業(yè)以傳統(tǒng)方式銷售產品,將產品所有權轉讓給顧客,同時為客戶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服務。比如顧客購買洗衣機并獲得維修服務。
(2)使用導向型 PSS(Use-oriented PSS,UPSS):企業(yè)將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的使用權及相關支持服務出售給顧客,但不轉讓產品的所有權。比如顧客通過租賃洗衣機來獲得干凈衣物的功能。
(3)結果導向型PSS(Result-oriented PSS,RPSS):企業(yè)直接向顧客提供功能,顧客既不擁有產品也不直接使用產品,而是通過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功能直接獲得效用。比如顧客直接購買洗衣功能來獲得干凈的衣物。
圖1 產品服務系統(tǒng)的分類[9]
PSS是服務型制造模式中的新型產品模式,具有很多不同于傳統(tǒng)物理產品及無形服務的新特征,它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的,為顧客提供價值而不是所有權,并通過產品與服務的有機整合達到PSS的多元化。同時,服務型制造在宏觀和微觀上都對產品屬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宏觀上,服務型制造要求產品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以及高資源利用率,促進環(huán)境友好型、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建設;微觀上,服務型制造要求企業(yè)調整經營理念,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顧客為中心,從產品導向轉向服務導向。這些要求和變化都對PSS自身的設計過程產生深刻的變革,使PSS的設計目標、概念設計、詳細設計、組織形式和知識依賴都不同于傳統(tǒng)設計過程,設計主體只有清楚的認識到兩者的不同,才能正確的指導PSS設計活動。為此,有必要對兩者在這幾個方面的不同進行比較。
表1 PSS設計和傳統(tǒng)產品設計的比較
服務型制造下PSS設計在設計目標、概念設計、詳細設計、組織形式和對知識的依賴等方面都不同于傳統(tǒng)產品設計,見表 1。
對傳統(tǒng)產品設計過程的研究相對比較成熟,不論一個產品的設計是復雜還是簡單,其設計過程都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提出任務→概念設計→詳細設計,這方面已有許多論述[15]。但是如上文所述,在服務型制造下PSS設計的理念發(fā)生了變化,設計過程的內容和任務也不同于傳統(tǒng)產品設計,這使得傳統(tǒng)產品設計過程理論不能適應指導PSS的設計過程。
另一方面,PSS設計是由價值驅動的。PSS的核心思想是消費者的需求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能提供的功能,并通過購買這種功能獲得價值,Morelli[16]也指出PSS設計應該基于價值的視角,Maxwell通過對59家企業(yè)的研究發(fā)現,成功實現可持續(xù)收益顯著增長的企業(yè)都把全面考慮最終用戶的價值和功能需求作為其成功的決定因素。價值的思想貫穿于PSS設計的全過程,是PSS設計的主要驅動力。功能需求的確定,PSS方案的設計,知識的獲取和組織網絡的設計都要以價值為驅動,所以對PSS設計過程的劃分應該基于價值。
為了更好的描述PSS的設計過程,本文在傳統(tǒng)產品設計過程理論的基礎上,從價值的視角出發(fā),將PSS的設計過程劃分為定義價值(Define value)、設計價值(Design value)和傳遞價值 (Deliver value)三個階段。同時,PSS設計過程是一個循環(huán)迭代的過程,定義價值、設計價值和實現價值(3D)是三個相互關聯的環(huán)節(jié),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于PSS設計始終,不斷循環(huán)往復,形成完整的PSS設計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PSS設計過程的3D循環(huán)模型
第一階段定義價值。這個價值包括經濟價值、生態(tài)價值和社會價值三個部分。經濟價值應該由顧客的功能需求 (包括相關需求)確定,而不是某個特殊的產品。同時PSS的目的是實現經濟、生態(tài)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能減排和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等體現生態(tài)和社會價值的指標要作為一種約束整合到PSS所能滿足的功能需求中,并將功能需求轉化為PSS設計中要設計的功能;第二階段設計價值。價值的設計是以功能為起點的,通過功能分析、服務創(chuàng)新,考慮所有能提供所需功能的產品和服務,以及產品和服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各個階段的相互影響,各種可能的組合形式,并通過功能整合獲得可行的PSS解。在此基礎上對各可行方案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xù)性評價,同時考慮技術、資源的可獲得性,優(yōu)選和確認最優(yōu)PSS方案;第三階段傳遞價值,在前兩階段的基礎上,確定、選擇并管理參與價值傳遞的合作伙伴網絡。首先對最優(yōu)PSS方案中的有形產品和無形服務進行詳細設計,確定結構、工藝、所需要采購的原材料、零部件及相關服務設施,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合作企業(yè)能力、經營管理狀況、企業(yè)信譽等因素,對合作企業(yè)進行優(yōu)化選擇,構建和管理價值傳遞網絡,確保PSS設計的最終實現。
服務型制造是服務與制造相融合的先進制造模式,使傳統(tǒng)制造產品向PSS轉變。服務型制造對PSS設計的產生了深刻影響,使其在設計目標、理念、設計過程的內容和任務等方面都不同于傳統(tǒng)產品設計。目前PSS設計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準則,在全球制造轉向服務型制造的背景下,作為新型的產品模式,PSS的成功設計急需理論上的支持和指導。本文PSS設計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并從設計目標、概念設計、詳細設計、組織形式和知識依賴等方面對PSS設計與傳統(tǒng)產品設計進行詳細比較,在此基礎上從價值的視角出發(fā),提出PSS設計過程是一個由定義價值、設計價值、傳遞價值三個相互關聯的階段組成的循環(huán)迭代過程。本文從理論上探討了PSS的設計過程模型,但如何實現PSS設計中物質流和服務流的耦合,并開發(fā)PSS的設計方法與工具是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1]馮泰文,孫林巖,何哲,張穎.制造與服務的融合:服務型制造[J].科學學研究,2009,27(6).
[2]Mont O,Lindhqvist T.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 in Advancement of Product Service Systems,Special Paper[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8).
[3]Cees van Halen,Carlo Vezzoli,Robert Wimmer.MEPSS Handbook[Z].Koninklijke Van Gorcum,2005.
[4]Manzini,E.,Vezolli,C.A Strategic Design Approach to Develop Sustainable Product Service Systems:Examples Taken from th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novation’ Italian Priz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8).
[5]Evans S,Partidario PJ,Lambert J.Industrialization as a Key Element of Sustainable Product-service Solu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7,(45).
[6]T Sakao,GO Sandstrom,D Matzen.Framing Research for Service Orientation of Manufacturers through PSS Approaches[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9,20(5).
[7]Mont O.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Product Service System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2,10(3).
[8]TS Baines,HW Lightfood,S Evans,A Neely,etal.State-of-theart in Product-service System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2007,221(B).
[9]A.Tukker,U.Tischner.Product-services as a Research Field:Past,Present and Future.Reflections From a Decade of Research[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7(14).
[10]A Williams.Product Service Systems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Contribution to System Innova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1~12).
[11]D Maxwell,W Sheate,R van der Vorst. Functional and Systems Aspects of the Sustainable Product and Service Development Approach for Industr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17).
[12]謝友柏:現代設計理論中的若干基本概念[J].中國機械工程,2007,43(11).
[13]Croxton K L,García-Dastugue S J,Lambert D M,Rogers.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12(2).
[14]KulwantS.Pawar,Ahmad Beltagui,Johann C.K.H.Riedel.The PSO Triangle:Designing Product,Service and Organization to Create Val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2009,29(5).
[15]謝友柏.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4,40(4).
[16]Morelli,N. Developing New Product Service Systems(PSS):MethodologiesandOperational Tool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