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加
跳橋的年輕人
Mayday在英語里是個很美麗的詞。每年的5月1日,牛津的學生們有個奇異的傳統(tǒng)活動———跳橋。通常,為了慶??荚嚨慕Y束,各個學院會在4月30日晚舉辦通宵舞會,大家胡鬧瘋狂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醉醺醺地爬到Magdalen橋邊,聽著塔樓上傳來的圣歌,撲通撲通往河里跳。
那一天我們也是起了個大早,凌晨5點多就上了街。蒙蒙亮的街道上擁滿了盛裝的學生,許多人手中握著酒瓶,捧著鮮花、氣球。女生們穿著華美的禮服,紅著臉,赤著腳,被男生們攙扶著跌跌撞撞往Magdalen橋走去。一排排裝備齊全的警察把橋的兩邊封得嚴嚴實實。救護車、消防車在一旁嚴陣以待。
Magdalen學院的塔樓下,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醉醺醺的學生們喊著叫著,試圖沖破警察的包圍到橋上去。無奈警察們已在橋上設置了眾多障礙物,手挽手地抵擋著學生們的沖擊。
我沒有看到學生們跳橋,但后來聽實驗室一位身高1.86米的德國女生講(也只有她能在人群里看到實況),有幾個學生最后終于突破警察重圍,迅速地竄到橋上,翻身跳下河,還好沒有受傷,而且著實成了學生們的英雄、學校里的傳奇。在我離開時,有一個醉醺醺的男生靠近我:“你不喝酒慶祝……你錯過了美好的春天……”
考試大過天
不知是否所有的牛津本科生都能忍受得了那樣的繁文縟節(jié)———每個本科生都要身穿黑袍,如同巫師一般參加學院里所有的盛大活動,包括考試。他們的考試成績直接決定了他們的袍子的長度。比如成績最好的學生,可以被評為scholar,袍子及膝。成績次之的,袍子長度逐漸減短。成績最差的學生只能穿著及腰的黑馬甲。于是在食堂里放眼望去,成績優(yōu)劣一目了然,比我們小學時把成績單貼在黑板上還要清晰明了。
還有更復雜的。學生考試時,胸前要佩戴康乃馨。剛開始考試時,康乃馨是白色的??歼^幾門后,胸前的康乃馨會換成粉紅色的。而到最后快考完時,他們會戴著火紅的鮮花,頗有一種“心血染紅了胸前的花”的壯烈。每逢四五月考試期間,滿大街都是穿著黑袍子、別著康乃馨、臉色蒼白兩眼浮腫的考生,倒也是不錯的風景。 那天我們正在Jesus學院吃著傳統(tǒng)且無聊的英國午餐fish and chips,眼見草坪上站滿了激動萬分的學生,每個人前面都放著一個裝滿水的鐵皮桶。我正奇怪他們的行為,我們實驗室那位“老牛津”沖我擠擠眼,意思是“你等著看”。正琢磨著,只見一群胸別紅花、喜氣洋洋的學生穿過古老的長廊走向草坪。學院里頓時沸騰了,那些等待已久的學生拎著水桶就往來者身上澆,把那些剛考完試的學生淋成個落湯雞,狼狽不堪,最后每人頭上還被扣了個水桶———原來這是他們慶??荚嚱Y束的傳統(tǒng)!
更絕的在后面。考完試的學生們都被戴上花環(huán),送上一瓶香檳。傳統(tǒng)是,每位學生對著三層樓高的鐘樓,搖晃著酒瓶讓木頭塞子飛出,如果塞子能碰中鐘樓,表示考試過了。萬一能碰中鐘面,恭喜你,你將拿到榮譽至高的first class,被評為scholar,換上長袍子;如果不幸瓶塞飛過鐘樓,你就自求多福吧,估計這次要掛了。我擔心那千年的時鐘該已傷痕累累了,還好擊中的難度系數(shù)還是相當高的。
每一個學生手里的木頭塞子一飛出,都伴隨著人群中的喝彩聲和口哨聲。有女生比較膽怯,拜托身邊的男生幫忙搖晃香檳,便也有善意的噓聲傳出。還有男生一手雪茄一手香檳,整個人已經(jīng)處于醉得站不穩(wěn)的狀態(tài)了。大家鼓掌歡呼,慶祝他們成功地從考試的壓力中解脫出來。
(安洛摘自《讀者?原創(chuàng)版》2011年第2期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