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連貴
一首打油詩說得好:“六月天氣熱,扇子借不得,雖說是朋友,你熱我也熱?!毖滋焓顭?,扇子是不借的,即使得罪朋友也在所不顧。還有一首:“扇子能生風(fēng),搖在我手中,倘有人來借,煩等到秋冬?!必M非笑話!扇子是熱天一寶,自不待言。
扇子品類極多,最常見的是那種大如荷團(tuán),用蒲葵葉做的,俗稱芭蕉扇。這種扇價廉,身份不高,經(jīng)得起水浸、日曬、摔打,歷來為市井百姓所喜用。閭巷居民就不用說了,當(dāng)年芭蕉扇在菜攤子、肉案子、瓜果鋪?zhàn)?、小吃攤點(diǎn)也無處不見,“老板”邊吆喝生意,邊扇涼,邊用它轟趕蒼蠅——芭蕉扇是生意人的必備之物。
我之所以喜歡芭蕉扇,在于它扇面大、風(fēng)力滿,扇起來涼快。大汗淋漓地從外面回來,抓起它一陣猛扇,通體風(fēng)涼。在大樹下歇中覺,手里也愛拿一把扇,不為扇涼——樹下的風(fēng)愜意得很,只是在瞌睡來時用它蓋臉:一為遮光;二防樹上落下的敗葉或蟲豸;三則蒲葵有一種淡淡的清香,似花非花,似草非草,幽幽地吸入鼻孔,很快便入夢鄉(xiāng)。
芭蕉扇在三伏天的夜更是須臾離不得手。伏天悶熱,夜里無風(fēng),每當(dāng)此時,我們當(dāng)?shù)厝硕家谕狻耙孤丁薄3粤T晚飯,家家戶戶就忙活開了,大大小小的竹床(也有鋪板)都往外搬,大街小巷立時成了“竹床陣”,然后各家往地上潑水,太陽落土,暑氣退去,便有了陰涼感。趁天未黑,抹床的抹床,鋪席的鋪席,天黑定,便都上床歇涼了。于是鄰里間,大人孩子拉家常,說笑話,談古論今,整一個“竹床陣”,比露天茶館還熱鬧。人人手里一把扇,一邊扇風(fēng),一邊不時地在身上、腿上“撲啪”一下——拍打蚊子?!爸翊碴嚒睗M是搖動的芭蕉扇,站在遠(yuǎn)處借著燈光看去,渾如無數(shù)蝶翅翻飛,煞是好看。扇子在迷迷朦朦的睡意中不停地?fù)u,直待后半夜起了小南風(fēng)。
這些,自然都是早年間的事了——此后便有了電扇。起初,人們嫌電扇風(fēng)硬,久吹傷身,不如芭蕉扇風(fēng)力柔和、宜人。后來電扇越做越好,有的竟能模擬自然風(fēng),大熱天進(jìn)屋,一按開關(guān),滿屋生風(fēng),比揮扇子便捷多了。用電扇的地方也越來越普遍,連做生意的小攤轟趕蒼蠅,也是開著電扇呼呼地吹。再以后有了空調(diào),街巷的“竹床陣”從此絕跡。芭蕉扇功成身退,不知不覺中,便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了。
我已多年不見芭蕉扇。那天去集貿(mào)市場,忽見一個鄉(xiāng)里漢子挑來一大擔(dān)賣,奇怪,買的人還不少。我忙過去,拿起一把,不錯,正是原先的那種,荷團(tuán)大小,制作得不算精細(xì),扇柄還有些糙手,但拿著得勁,一扇,撲面都是風(fēng),久違了!我當(dāng)即買下它,不為解涼,就想閑時拿起搖一搖,扇一扇,拍拍蚊子,聞聞那似花非花、似草非草的味兒——原來,心里始終沒把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