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鐵
列位請容我賣個關(guān)子,猜猜究竟是哪三個字讓我們的主人公要坐五年牢。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距今三十四年前。即便是幾十年前的往事,你能想像得出是哪三個字可以判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坐五年牢嗎?
1976年9月底10月初的一天,英德紅星茶場三大隊的監(jiān)倉,一溜排著十來個新來的犯人。從這些人的臉色看來,在看守所的日子并不長,這是毛澤東逝世后的第一批犯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抓捕,判刑,押到勞改場——真可謂“從快、從重”了。犯人理發(fā)師在給這些人推光頭,隊長在檢查衣物,有人在這些衣物上用油漆寫上一個“3”字。收工歸來的犯人圍著這些新丁在看,在議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沒有什么新鮮事,突然來了十來張新面孔,或者可以打聽到一些外面的消息呢,尤其在這個敏感的時候。
我在看這些人的時候,有兩張臉引起我的特別注意:一張是五官高度集中的臉,眼睛,鼻子,嘴巴全集中在臉中央,而且臉色鐵青,模樣之怪,叫人一見難忘。這是個潮州漢子,平日極好杯中物,喝醉了就唱,就哭,就鬧。
毛澤東逝世那天晚上,這個姓廖的家伙不知道是否有意,鬧得比平時更兇,于是就被抓了起來,判了七年刑……另一張是娃娃臉,圓圓的頭,唇紅齒白,沒有胡子,也沒多少眉毛,臉相還很稚嫩,最多十五六歲的樣子,圍觀的人都對這小家伙感興趣。大家在猜這年輕人是犯什么罪進來的,因為這里關(guān)的一般是所謂的政治犯,不然的話,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男女方面或“打荷包”方面去,這小小年紀(jì),能犯什么政治罪呢,而且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候?
這些人被檢查完畢后就分到各中隊,然后又分到各小組,這位小朋友就正巧分到我的小組。別看他身量不高,可勞動起來是把好手,又加上年紀(jì)小,大家都特別憐惜他。但他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大家也可以理解,年紀(jì)輕輕的就被關(guān)到勞改場,還有什么前途呢?但大家好奇的還是,他是因為什么進來的?有時他收到家里來信,神情就更憂郁了。我是值勤員,也就是小組長,關(guān)心關(guān)心他是應(yīng)該的,所以有時工休就和他談?wù)勗挘退黄饋淼挠幸粋€姓鄭的小學(xué)教師,終于把他——陳子秀的“犯罪”經(jīng)過告訴了我……
陳來自揭西的一個農(nóng)村,來農(nóng)場時十六歲,“文革”剛開始的時候他才六七歲,是伴隨著“文革”長大的,沒讀過什么書,又是在農(nóng)村,只好在生產(chǎn)隊放牛。他出身貧下中農(nóng),人也聽話,天天趕著牛到村外的草地讓牛吃草,小伙伴則躺在草地上聽廣播。
就在毛澤東逝世那天,他聽到這驚天的消息,就跌跌撞撞跑回村去,一邊大聲喊“好消息!好消息!” 諸位,在那個年代那樣的背景下,你竟喊“好消息”而且喊得人人都聽到了,你就是貧下中農(nóng)也沒辦法保你,所以就判了五年刑……我聽完就納悶了,明明是不好的消息,為什么他要喊“好消息”呢?后來我終于想通了,陳本來想喊的是重要消息,但重要兩字不順口,而平日每次有什么重大消息都是好消息:毛主席接見紅衛(wèi)兵呀,毛主席發(fā)表最新指示呀,全都是好消息!這令人啼笑皆非的“好消息”換來了陳子秀的五年牢獄之災(zāi)。不過,陳并沒有坐夠五年,“四人幫”被粉碎后,陳也被平反釋放了,我也在出獄后平反恢復(fù)了公職。
陳子秀如今也有五十歲了。當(dāng)年大家都叫他“好消息”。你還好嗎,“好消息”?
【原載2010年12月26日《羊城
晚報·憶舊》】
題圖 / 禁止發(fā)言 / 薛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