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
歷史的被歪曲,被篡改是常見的現(xiàn)象。研究歷史,也應該研究“歷史的被歪曲(包括被篡改)史”。被歪曲的歷史不是真史,但歪曲歷史之史卻是真史。這就像傳說,其內容可能為假,但傳說過程即“傳說史”卻真,如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內容為假,但傳說過程為真,反映歷史和反映人心為真。假史沒有意義,但造出假史之史卻有意義,所以研究“歷史的被歪曲史”很有用處。
勝利者握有歷史的書寫權,他們有條件歪曲歷史,正所謂“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但勝利者未必都歪曲歷史,也未必都不歪曲歷史。史家操史筆,失去史德便會歪曲歷史。有史德的史家不畏權勢,只忠于史實,就如“齊太史簡”太史兄弟不怕殺頭,前仆后繼,非寫上“崔杼弒其君”不可。
蔣介石想讓陳寅恪把他寫成唐太宗式的人物,陳不干,這是權勢者想歪曲歷史而未遂。
《聯(lián)共(布)黨史》由斯大林主編,大量歪曲歷史,把十月革命說成是列寧和他領導的,列寧已死,實際是想說是他一人領導的。目的是為從肉體上消滅其他十月革命領導人托洛斯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制造根據(jù)。(李凌《勇破堅冰的未定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赫魯曉夫曾追隨斯大林搞“大清洗”,大量批捕材料上有他的簽名,后來他發(fā)起“非斯大林化”,便親自下令將一切能證明自己犯罪行為的檔案銷毀。(《赫魯曉夫建議搞“紅場公開處決”》,2010年5月4日《文摘報》)
斯大林、赫魯曉夫都是“說歷史是啥樣就是啥樣”的權勢人物。所謂“十一次路線斗爭史”、“儒法斗爭史”,皆是“左傾”權勢人物杜撰的偽史。江青就為抹去自己的滬上丑史,大施淫威,銷毀材料,迫害知情人。
“好心”(其心雖好,然情形復雜,故需加引號)也能做出歪曲歷史的錯事。許廣平在《魯迅回憶錄》原稿中說:“魯迅雖然在上海,但每每說:‘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讀讀的”。1961年正式出版時,凡魯迅認可周作人文章的內容,悉數(shù)刪去,這實際是在歪曲魯迅先生崇實、厚道的品格。丁玲日記原有“毛主席說,茅盾的東西,不忍卒讀,看不下去”的話,陳明認為毛語不太嚴謹,對茅公過苛,便做了適當修改。(陳明《關于修改丁玲的作品及遺物的處理》)一言既出,便是歷史,不論對錯,都應如實記錄,豈可擅改?況且那句話一定是在特定語境下說的,極而言之罷了,絕非是對茅公的全面評價。
歷史本身不是那個樣子,卻非要寫成那個樣子,為什么?是誰在歪曲歷史,誰參與了,誰主張的,誰寫的文章,這些都是“歷史的被歪曲史”所要研究的內容。
1965年,周恩來有一次談到胡宗南,說他一生中反共是主要方面,但進黃埔前“蠻有點正義感”,后又“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兵敗大西南,也抗過蔣介石”。周恩來由此又說道:“要寫好這些人物,就要按魯迅先生總結《紅樓夢》的經(jīng)驗辦,‘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保ń?jīng)盛鴻《敗退臺灣后的胡宗南》,2010年第7期《百年潮》)魯迅講的是至理。周恩來引之,也是周對寫人物寫歷史的看法。
唯有以此“無諱飾”之法寫史,才能避免寫假史或半真半假的歷史,避免歪曲歷史。
【原載2011年第6期《同舟共進》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