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筆
他的工作本是為有錢人烹制美食,但一個饑餓的孩子和一份美味的咖喱鯖魚卻開啟了他新的人生篇章,由此誕生出一個改變1.2億孩子、蓬勃延續(xù)30年人生的龐大愛心計劃,無數(shù)孩子的命運因此奇跡般地發(fā)生了改變。
咖喱鯖魚逆轉人生
巴吉瓦出生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金奈,從小就在烹飪方面表現(xiàn)出非凡天分。1980年,年僅21歲的巴吉瓦被當?shù)匾患椅逍羌壘频昶笧榇髲N。
這年年底,整個酒店因為一位特殊客人的即將入住變得緊張起來。作為全印度屈指可數(shù)的億萬富豪之一,維諾德?庫馬爾的奢侈講究是出了名的。提前一個月,酒店的廚師們就接到指令:庫馬爾先生吃厭了所謂的珍饈美味,如果哪名廚師能讓他滿意,將會被聘為私人“御廚”,年薪250萬盧比!
巨大的誘惑刺激了酒店的廚師們,他們絞盡腦汁各出奇招。巴吉瓦獨具匠心地融匯多國風味設計了兩款菜。讓他喜出望外的是,其中的一款最終獲得庫馬爾的青睞,拔得頭籌。
巴吉瓦懷著無比自豪的心情前去面見庫馬爾,富豪的態(tài)度卻讓他始料不及。庫馬爾盛氣凌人地警告他,要記得時刻保持最完美的狀態(tài),千萬不要懷有僥幸心理妄圖蒙騙過關。然后指著桌上巴吉瓦精心制作的另外一道“咖喱鯖魚”,蠻橫地說:“如果總用這種垃圾來應付,我就讓你立刻卷鋪蓋滾蛋,知道嗎?”巴吉瓦的心立刻被一種屈辱的憤怒緊緊抓住了,但一想到那高額的年薪,這個“不”字卻怎么都說不出口。
“你可以走了。”庫馬爾不耐煩地揮揮手,好像在打發(fā)一條狗。巴吉瓦忍氣吞聲地轉過身,卻聽那傲慢的聲音說:“把這盤垃圾也拿走?!卑图邭鈶嵉囟酥藳_出酒店,一頭鉆進車里,開始漫無目的地在街上狂奔。車子沿著賈哈拉德大街飛快地駛出了城,也不知開了多久,巴吉瓦胸中的怒氣才漸漸平息下來。他將車子停在路邊走下去。
一個十一二歲,衣衫襤褸的小男孩趕著幾只羊迎面走來,他那瘦弱的小臉顯現(xiàn)出缺乏營養(yǎng)的菜色。巴吉瓦突然心中一動,端出那盤鯖魚叫道:“小伙子,我請你吃東西?!?/p>
男孩兒臉上放射出興奮的光芒,臟兮兮的小手一把抓起湯汁淋漓的美味就往嘴里送。巴吉瓦看得心驚肉跳,自己做的每道菜可都是精益求精,何時被人以這種吃相對待過?“你叫什么名字?”他問?!懊着!蹦泻⒑卮鹬?,已將盤子舔干凈了,又滿懷期待地問:“還有嗎?”巴吉瓦搖搖頭,米努用力吞了口唾沫,輕聲說了句“謝謝”?!皠偛诺牟撕贸詥??”巴吉瓦想知道自己五星級的手藝在他眼中會是什么樣。
“好吃,可要是換成一大疊烤餅就更好了?!泵着行┻z憾地嘟囔道。巴吉瓦驚訝極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精心制作的高檔菜肴在米努心中還不如最普通的烤餅,隨即他明白了,對一個饑餓的孩子來說,能讓自己飽肚子的食物才是最美味的。相較之下,庫馬爾的驕奢是多么可憎可厭啊。
巴吉瓦于是掏錢領米努吃了一頓最普通的烙餅,聽到孩子連聲說好吃,巴吉瓦的心被深深觸動了。他問米努怎么沒上學,孩子搖搖頭說家里太窮。“你應該去上學,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卑图哧P切地說。米努聽了抬起頭,一揚眉毛調皮地說了句:“如果我去上學,你能讓我吃飽飯嗎?”
“如果我給你提供午餐,你愿意去上學嗎?”巴吉瓦脫口問道?!爱斎??!焙⒆舆B連點頭,“如果那樣,我們村里那些孩子就都會去學校了。”就是這句話瞬間改變了巴吉瓦的人生目標,他決定,讓那些每天不知該吃什么好的富人見鬼去吧,自己從此要為這些吃不上飯的窮孩子做飯了!
拜思尼拌飯吸引150個貧童進學堂
巴吉瓦來到米努家附近的帕提亞村小學了解情況。校長查克瑪告訴他,這所小學是針對附近十幾個村子設立的。適齡兒童應該有近200人,但目前學生實際的人數(shù)只有40幾個,根本原因就是貧窮。
巴吉瓦問查克瑪,如果自己愿意為學生們提供免費午餐,那些家長能把他們的孩子送來念書嗎?查克瑪驚喜交集,連連點頭說:“當然,一頓免費午餐對很多家庭來說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情呢,他們很多時候一天只能吃一頓飯?!?/p>
很快,“上學就可以獲得免費午餐”的消息像長了翅膀般瞬間在附近傳開了。第二天一早,校長辦公室就被報名的孩子擠滿了。巴吉瓦高興地看到,米努也在其中。他興奮地沖巴吉瓦揮著手叫道:“先生,今天中午你給我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巴吉瓦聳聳肩膀笑著說:“暫時還是烤餅好嗎?”孩子們發(fā)出歡呼,巴吉瓦突然體會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成就感。
為了每天做出上百份的午餐,巴吉瓦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籌備。查克瑪專門騰出了一間房子做“廚房”,巴吉瓦找人砌了爐灶,又購置了必需的烹飪工具。他當然請不起專業(yè)的同行,只好雇了村里的幾名婦女。然后,親自指點她們。
幾天后,免費食堂推出了有肉、有蔬菜的香氣撲鼻的拜思尼拌飯!那天中午,整個學校成了歡樂的世界。巴吉瓦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報。然而,巴吉瓦的舉動卻讓父母甚是惱火。他們看到兒子正圍著土灶,置身于一群鄉(xiāng)下婦女中間時,氣得不再理他,但這并未動搖巴吉瓦的決心。
事實證明,巴吉瓦的辦法很有效。沒多久,學生人數(shù)就達到了150個,包括不少不屬于該校范圍的窮人子女。對很多孩子來說,學校的這頓午餐是他們一天中唯一的食物。那些在富人階層司空見慣的浪費現(xiàn)象在這里根本不會發(fā)生,每個孩子都會把自己盤子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凈凈,一粒米飯都不會剩下。有些懂事的孩子甚至會忍著饑餓帶回一些給自己的弟妹。巴吉瓦倍感欣慰的同時,又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困難:自己的積蓄正在劇減,免費午餐行動最多只能維持一個月了。
難道讓這些剛剛看到未來的孩子們再度回到沒有希望的日子中?巴吉瓦急得團團轉。他試著向曾服務過的一些有錢人求助,但大部分人都不予理睬,少數(shù)的支票捐贈也因數(shù)額過小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富人們甚至鄙夷地說:“既然他們不是真心想學知識,那就不要管他們,讓他們繼續(xù)受窮好了。”
巴吉瓦試圖解釋,這些孩子不是不想學習知識改變命運,只是對他們來說,首要面臨的問題是溫飽。但沒有幾個富人聽得進去,有的人甚至認為巴吉瓦就是在變相斂財。
就在巴吉瓦焦頭爛額之際,他又發(fā)現(xiàn)米努和一些孩子減少了飯量?!澳阍趺戳??米努,是不是生病了?”這天,當看到米努又只舀了半勺飯后,巴吉瓦關心地摸了摸孩子的頭。米努搖搖頭,小聲說:“老師說,你的錢快要花光了,我們只想幫幫你?!卑图吒袆拥匾话褤ё∷?,哽咽地說:“不要再這樣了,你這樣做幫不了我什么。用心讀書,其他的事我會想辦法的?!泵着c著頭,但大眼睛轉啊轉,好像在打什么主意。
幾天后,《印度快報》的記者突然來到帕提亞村。原來,他們收到了一封由上百名孩子簽名的求助信,特地來這里核實情況。就這樣,五星級酒店大廚巴吉瓦放棄高薪工作為貧困孩子烹制免費午餐助學的事就在報上登載出來。記者鏡頭中,孩子們那一張張渴望的小臉打動了很多人。隨后,捐款像雪片一樣飛來,經濟危機終于暫時得到了解決。印度國民大會黨主席卡馬拉奇也打來電話支持。而最讓巴吉瓦高興的是,他收到了父母寄來的匯款。他們在留言中寫道:原諒我們最初的反對,現(xiàn)在我們終于明白你是對的。
為1.2億孩子烹出人生美味
就這樣,巴吉瓦的免費食堂又堅持了幾年??墒请S著最初報道引發(fā)的熱度慢慢退卻,他能獲得的捐助又變少了。免費午餐再度面臨危機。也許光憑個人的力量太小了,巴吉瓦向政府部門呼吁,希望能獲得專項撥款,卻未能獲得批準。
就在巴吉瓦感到山窮水盡的時候,機會來了。這一年,泰米爾納德邦政府進行換屆選舉。為了籠絡民意,該邦首席部長拉瑪錢德拉主動聯(lián)系巴吉瓦,提出一個讓他欣喜若狂的想法:將本邦所有公立小學都納入到“免費午餐計劃”中。
巴吉瓦向部長提交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提出每個月由政府根據(jù)在籍學生人數(shù)撥發(fā)糧食給學校,讓他們自己聘請專人進行加工,這樣可以因地制宜,靈活運作。拉瑪錢德拉采納了巴吉瓦的意見,準備推行免費午餐計劃,不想遭到政府內部很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筆不菲的開支會導致政府財政緊張,更有人指責部長就是拉公款為自己競選增加人氣。
不過,拉瑪錢德拉還是態(tài)度強硬地堅持了自己的主張。此舉果然贏得了窮人們的支持,他在這一年順利取得連任。
泰米爾納德邦的“免費午餐”實行了近六年后,小學的入學率顯著提高。到了2004年,邦中能夠識字的成年人數(shù)量達到73.4%,在印度各邦中居于首位。反對之聲漸漸減弱,取而代之是一片褒獎與贊揚。其他一些邦也開始仿效,“免費午餐”計劃大有星火燎原之勢。最終引起了國家的關注。原來,印度的文盲率相當高,全國37%的人口不認識字。盡管憲法明文規(guī)定:國家向所有14歲以下兒童提供免費義務教育,但是現(xiàn)實中仍有許多孩子為了解決基本溫飽而離開課堂。
印度政府終于決定,正式開始“小學教育營養(yǎng)支持全國項目”,專門撥款向全國近億名的小學生提供免費午餐。
而這時巴吉瓦卻發(fā)現(xiàn)事情變了味道。一位朋友從韋洛爾來看望他。談話中,朋友提到自己兒子所在的小學都是直接把糧食發(fā)給家長,每天中午讓孩子們回去吃飯,但問題是,一些家庭最后把糧食賣了,孩子們還是餓著肚子回到學校。這樣的現(xiàn)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原因很簡單,由于邦政府只提供原材料,加工費卻要由地方政府來承擔,一些地方政府不愿增加預算,就直接把谷物交給學校。
看到巴吉瓦氣憤的樣子,朋友勸他,要想讓邦里數(shù)百萬的兒童每天都吃上一樣的飯菜,這實在是個太大的工程,根本就不可能實現(xiàn)。能達到現(xiàn)在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可那些孩子依舊在挨餓,這并不是免費午餐的初衷呀!巴吉瓦激動地跑去找部長,將情況反映給他。拉瑪錢德拉當即下令給各級地方政府,要求他們必須給孩子們提供做好的午飯??傻胤秸凑曳N種借口拒不執(zhí)行,要么表面答應,私下依然我行我素。拉瑪錢德拉雖貴為部長,卻也無可奈何。
而隨后,巴吉瓦發(fā)現(xiàn)問題不止這些。有些學校盡管給學生們供應做好的飯菜。可是,那些飯菜的質量實在堪憂,都是些陳米爛菜,一定是有人從中牟利了。還有些學校,孩子們的飲食被劃分成不同等級。低種姓家庭的孩子甚至不能同高貴種姓家的孩子在一起吃飯。嚴重的種族歧視從孩子起就開始露出端倪,這讓巴吉瓦的心倍感沉重。
盡管印度政府強令不得發(fā)放干配比,也一再強調午餐質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和處罰措施,這些問題在很長時間里無法得到徹底解決。巴吉瓦一直為孩子們的午餐問題奔走呼吁。終于,印度最高立法機構劃時代地將這一規(guī)定寫入了憲法。經過法院、媒體和民間組織聯(lián)合起來對地方政府施壓,該硬性規(guī)定終于在全國范圍真正得以普及。如今,免費提供給一到五年級孩子的每頓午餐含有450卡路里和12克蛋白質,而更高年級孩子的午餐則含有700卡路里和20克蛋白質。除了大米和小麥脆餅,午餐還包含有豆類、蔬菜和水果。
這項龐大的免費午餐計劃每年的預算高達20億美元,惠及的孩子有1.2億之巨,它由聯(lián)邦政府、州政府和私人捐款共同承擔。廚師們則由社會各階層的人士擔任。其中,一個名為Akshaya Patra的民間組織做得最為成功。它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個“中央廚房”,多數(shù)工作都由機器完成,只需要65個工人。如今,年過5旬的巴吉瓦已是這些民間團體中的一員,仍然隨時關心和監(jiān)督著自己一手創(chuàng)立的“免費午餐計劃”。而當初吃光那盤咖喱鯖魚的放羊仔米努已經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律師,是巴吉瓦的午餐改變了米努的人生。
如果不是因為無意中施舍了一份咖喱鯖魚,如果不是心懷悲憫和大愛,巴吉瓦或許繼續(xù)在酒店當著大廚,拿著一份可觀的薪水,為有錢人燒菜,平庸度日,但一份小小的鯖魚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點亮了他的人生夢想,他將自己和1.2億孩子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成就了一個完美的愛心童話。
槐嗉 李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