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松 蔡光先 尹天雷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北陵大街33號,110032;2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心血管病趨勢及其決定因素監(jiān)測方案(WHO-MONICA)進行的心血管患者群監(jiān)測結果表明:我國各地人群腦卒中事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與國際相比屬較高水平[1]。近年來腦卒中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而死亡率卻呈下降趨勢[2]。測算結果顯示,25歲以上人群因腦血管疾病而損失的能力喪失調整生存年(DALYs)在2000年為12.51DALYs/千人口。在2000年,缺血性腦卒中的疾病經(jīng)濟負擔為126億元~196億元[3]。如何提高腦血管病在恢復期的治愈率,已成為國內外醫(yī)學研究的重點課題。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是臨床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經(jīng)典方劑,有很好的療效,文獻報道總有效率為90%以上[4-7],并能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8]。本實驗綜合評價了動物模型感覺、運動等多種神經(jīng)功能缺失恢復情況,并探討了補陽還五湯對中風后遺癥期神經(jīng)功能缺失的治療效應。
1.1 實驗藥物 處方由黃芪120g、當歸尾6g、川芎3g、紅花 3g、赤芍 4.5g、桃仁 3g、地龍 3g組成,由湖南省超微工程技術中心提供,濃度為0.78g/mL。
1.2 實驗器材與試劑 手術器材、電凝器(上海滬通電子有限公司,GD350-S1型)、水合氯醛(五聯(lián)化工廠提供,批號:w20051122)、肝素鈉注射液(上海生物化學制藥廠提供,批號:005006)。
1.3 實驗動物 SD大鼠,單一雄性,體重280±20g。由上海希普爾-必凱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許可證編號:SCXK(滬)2003-0002]。
1.4 造模方法 大鼠以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頸正中切口,分離暴露右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頸外動脈遠心端打一活結,于活結外凝斷,在頸外動脈剪一小口,將栓線插入,向顱底輕輕推送,約21mm左右感覺到輕微阻力,再輕輕回抽約2mm左右,固定。缺血損傷后1h,將栓線抽回至頸外動脈,形成缺血再灌注。動物清醒24h后,以Zea Longa評分標準[9]初步評價動物造模情況,剔除0分和4分動物。具體的評分標準:0分,無神經(jīng)功能障礙;1分,左側前爪不能完全伸展,輕度神經(jīng)功能障礙;2分,行走時大鼠向左側(癱瘓側)轉圈,中度神經(jīng)功能缺失;3分,行走時大鼠身體向左側(癱瘓側)傾倒,重度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缺失;4分,不能自發(fā)行走,有意識喪失。
1.5 分組及給藥方法 術后Zea Longa評分剔除后,動物存活超過14天者可納入實驗,舍去狀態(tài)極差的動物,最終納入大鼠20只,隨機分成模型組、補陽還五湯組(以下簡稱治療組),每組10只。另取10只同批次的動物作為空白對照組。實驗動物分早晚2次給藥,藥物按人與動物體表面積折算。治療組每只每次灌胃傳統(tǒng)煎劑2mL,相當于成人每日劑量為142.5g;模型組與空白組各灌胃2mL自來水。
1.6 神經(jīng)損傷嚴重度評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方法 參考文獻[10]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行為學測試來獲得更詳細的神經(jīng)學判定。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和感覺情況等一系列10個測試項目。21分是試驗鼠能達到的最高分,即正常大鼠得分。實驗動物手術前每日撫摸若干次,建立良好的反射,適應神經(jīng)行為學評分測試,使給藥前基線平穩(wěn)。1)爪放置:動物在長凳的邊緣縱向抓握,每爪依次放在凳子的邊緣。每只成功放置到凳子上的爪積1分。2)翻正反射:動物仰臥放在手掌,如果能翻過來積1分。3)單杠測試:前肢放在有棱的棒上,積分情況如下:3分,兩后肢向上隆起到棒上;2分,一后肢向上隆起到棒上;1分,動物吊著;0分,動物掉下來。4)傾斜平臺:動物面向下放置45°斜面,積分情況如下:3分,15s內動物轉身,使頭向上;2分,16~30s內轉身;1分,轉身花費時間超過30s;0分,掉下來或還保持指頭向下方向。5)旋轉:拿著動物尾巴根部,然后順時針旋轉,再逆時針旋轉,動物應該向旋轉對側方向轉圈,每側積1分。6)前爪視覺范圍:動物能在輕拿,使其位置到達長凳邊緣,每成功前肢放置積1分。7)轉圈:1分,不轉圈;0分,轉圈。8)對側反射:0分,反射;1分,不反射。9)活動能力:2分,正?;顒幽芰?1分,搖擺、不穩(wěn);0分,不能活動。10)一般條件:2分,正常(皮毛光澤,警覺,自由走動);1分,不整潔(皮毛臟、駝背姿勢、好斗);0分,瘦弱,軟弱,肌肉緊張性下降。
1.7 統(tǒng)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ˉx±s的形式表示,滿足正態(tài)性與方差齊性,以析因設計方差分析檢驗NSS評分時間與組間效應,以Dunnett-t檢驗對多組與一組數(shù)據(jù)差別進行比較。如果數(shù)據(jù)不滿足方差分析條件,則以秩和檢驗進行分析。
2.1 一般情況 造模后大鼠精神萎靡,喜臥少動,易激惹;體重下降,皮毛枯槁無光澤,豎毛,并有掉毛現(xiàn)象;部分有呃逆,流涎,稀便。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缺失表現(xiàn),表現(xiàn)為左側肢體運動和感覺的缺失。這些表現(xiàn)可持續(xù)到實驗結束。
2.2 行為學測試結果 NSS評分總體結果見表1、表2。
表1 NSS評分結果(ˉx±s)
表2 NSS評分結果統(tǒng)計檢驗(n=10)
統(tǒng)計結果顯示,NSS評分時間和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時間與組間具有交互作用,提示NSS評分恢復情況受組間和時間2種因素影響,可以說隨著時間延長,NSS評分有恢復的趨勢。具體不同時間點組間比較結果,各時間點模型組和治療組NSS評分與空白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組與模型組比較,在給藥后2、4、6周NSS評分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說治療組能改善模型動物神經(jīng)缺失癥狀。
大腦支配調控機體的感覺、運動等多種生命活動。如果腦的血流供應發(fā)生障礙,導致供血區(qū)域缺血性損傷,導致運動、感覺、反射等功能缺損。實驗研究常采用阻塞大腦中動脈來復制局灶性腦梗死動物模型。動物常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功能缺失:如對側肢體,特別是前肢運動功能障礙,對側感覺功能障礙,反射協(xié)調障礙等。對于這些表現(xiàn),最常用的評測方法是一些簡單的分級方法如Zea Longa評分方法來進行神經(jīng)學判定[9]。這些方法往往比較粗糙,無法體現(xiàn)模型感覺、運動、平衡協(xié)調等功能的全部變化。目前已經(jīng)有不同的研究者根據(jù)需要開發(fā)了一系列方法更敏感精確的方法評測這種功能損傷。這些包括肢體放置、橫木行走、網(wǎng)屏行走、旋轉試驗、粘性標簽粘貼測試、樓梯測試等[11-12]。對于中風模型理想的功能結果測試應該是對于各種功能損傷敏感,能檢測到慢性長期功能不足,不會因為重復測量過分影響,并且對損傷是有針對性的。但是測試選擇一直是爭論相當多的論題,關于哪個實驗該被選擇以及最少的測試數(shù)目是多少仍沒有一致意見。如果大量動物被檢測,就會受時間和資金限制。神經(jīng)損傷嚴重程度評分綜合了運動、感覺、反射、整體情況以及感覺運動整合等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一測試的的缺點。
中風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大部分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究其病因病機多為氣虛血瘀,其病性多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王清任創(chuàng)制補陽還五湯,以黃芪四兩補氣為君,伍以活血化瘀藥為輔,以補氣活血立法治療本病,是臨床上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經(jīng)典方劑,療效確切,在本實驗中能明顯提高NSS評分,改善神經(jīng)缺失癥狀,從中藥藥理學角度論證了其療效。
[1]吳兆蘇,姚崇華,趙冬.我國人群腦卒中發(fā)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3):236-239.
[2]黃茂盛,洪震,曾軍,等.90年代上海社區(qū)腦卒中發(fā)病率、死亡率及其危險因素動態(tài)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3):198-201.
[3]胡善聯(lián),龔向光.中國缺血性腦卒中的疾病經(jīng)濟負擔.中國衛(wèi)生經(jīng)濟,2003,22(12):18-20.
[4]周正芳.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中風后遺癥50例.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5,19(2):153.
[5]羅衛(wèi)東,李力.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后遺癥150例療效觀察.中醫(yī)藥學報,2005,33(5):49.
[6]周勇軍.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中風康復45例觀察.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2):250].
[7]劉永平,曾玲,曾祥碧.補陽還五湯加針刺治療腦梗死恢復期臨床觀察.四川中醫(yī),2003,21(11):37-39.
[8]樊春燕,楊軍.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腦血管病恢復期及后遺癥期114 例. 陜西中醫(yī),2005,26(7):669-670.
[9]Zea Longa EL,Weinstein PR,Carlson S,Cummins R.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Stroke,1989,20:84-91.
[10]A.J.Hunter,J.Hatcher,D.Virley,et al.Functional assessments in mice and rats after focal stroke.Neuropharmacology,39(2000):806-816.
[11]M.Josh Hasbant,Suzanne M.Underhill,et al.Synapse Loss and Regeneration:A Mechanism for Functional Decline and Recove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THE Neuroscientist,2002,6(2):110-119.
[12]Barbay S,Plautz EP,F(xiàn)riel KM,et al.Delayed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following a small ischemic infarct in nonhuman primate primary motor cortex(M1).Soc Neurosci Abstr,2001,27:93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