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邁
在超市里,通常,利潤較大的物品擺右邊,因為大多數(shù)人習慣用右手。此外,調查顯示,放在與顧客眼睛視線平行位置的商品,可以增加70%的銷量—這也是超市物品擺放的最佳處。第二則是齊腰的地方,第三是與膝蓋平行的地方。所以,問題月餅、生產日期靠前的牛奶、飲料等食品,很可能因為擺放位置好反而被“促銷”。
在百度里輸入“超市黑心食品”,檢索跳出的網頁是93.3萬個。而在這些關注中,一個名為《告訴你們真實的超市黑幕》帖子最為火爆。爆料的網友自稱,從事超市采購職業(yè)已經5年。
“琳瑯滿目的貨架背后,隱藏著種種外人所不知的黑幕”,而買單的就是消費者。
帖子稱,要想讓商品進入超市,質量是其次的,交錢是首要的。該進場費一般為5000元/分店。按現(xiàn)在的連鎖超市規(guī)模,五六萬元是跑不了的。這一點得到了浙江工商部門的“證實”:盡管《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規(guī)定,禁止零售商收取“進場費”。但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各大超市、商場各種形式的“進場費”還是照收不誤。就在今年的“3·15”,浙江工商對這一收費狀況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收費項目最多的就是好又多、家樂福兩家超市,包括“春節(jié)贊助”、“元旦贊助”、“五一贊助”、“店慶”、“全國慶”、“全球慶”、“促銷管理費”等,共有13類。
“交給超市的各種費用相當于銷售額的15%,而超市還要求廠家配合它的促銷活動,每次促銷折扣不能少于20%?!碧鞅戏Q。
“商品進入超市的生殺大權,基本都掌握在采購員一個人手中?!碧臃Q,“只要他想讓這個商品在賣場內銷售,是沒有什么人可以提出異議的。”盡管超市中有制度—銷售不好的商品會根據(jù)排名下架,但是別忘了,采購員也有商品的陳列權,他把想銷售的商品放在最好的位置陳列,即使商品有問題,還愁賣不出去?
通常,利潤較大的物品擺右邊,因為大多數(shù)人習慣用右手。此外,調查顯示,放在與顧客眼睛視線平行位置的商品,可以增加70%的銷量—這也是超市物品擺放的最佳處。第二則是齊腰的地方,第三是與膝蓋平行的地方。所以,問題月餅、生產日期靠前的牛奶、飲料等食品,很可能因為擺放位置好反而被“促銷”。
而對于一些快要過期的食品,則靠打折的方式促進銷售。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天上不會掉餡餅,對于食品而言,只要是打折促銷的肯定不新鮮,尤其是熟肉和豆制品,一定要慎重購買。此外,超市里特意選用粉紅色的燈光照射肉類,會顯得格外鮮嫩;選用綠色的燈光照射蔬菜,會顯得更綠。但當你把它們買回家后,會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要是想自己的商品放在一個好的陳列位置,拜托,找采購去啊,不見?不好談?你2萬元在酒桌上,還有什么辦不了的?”帖主繼續(xù)爆料,“超市的黃金陳列位置也不能總是擺放同一種商品,過了季后就需要報新品。采購又不給批?一個新品500元,按月按商品數(shù)給人家打卡里,不信他不批。”
其實,深諳潛規(guī)則的人都知道,以上都是一些小伎倆。一般大型超市的采購,都是從“大戶”里抽成,按結款額的5%收取回扣?!捌匠>筒灰娒胬?,省得別人說閑話?!?/p>
就在這樣的潛規(guī)則里,類似染色饅頭的產品堂而皇之地進入超市,又大搖大擺地被消費者買回了家。
這位網友還稱,超市里商品的價格往往不低。比如百貨用品,供應商的進貨渠道通常是在本地區(qū)小商品批發(fā)市場,然后再供應給 大型賣場,其中的毛利空間大約為60%左右。其毛利分配大致為:供應商利潤:15%~20%(包括損耗、運費、自身的運營成本等);超市利潤:30%~35%(包括超市對供應商 各種費用的收取,如進場費、節(jié)慶費等),剩下5%左右的利潤,則被該商品流通中的相關人員所“回扣”掉。
“一只在超市中銷售的瓷碗,售價為11.50元,其實際成本約為5元?!碧臃Q,“只要你多跑兩步,去你所在地區(qū)的小商品市場轉轉就知道了?!闭驗槲覀儽怀械摹疤焯斓蛢r”、“為您節(jié)省每一分錢”等噱頭所蒙蔽,才會被黑手榨出了金錢。
在這位網友的帖子中,除了對價格黑幕、采購黑幕進行爆料外,還對團購黑幕、外租區(qū)黑幕、防損黑幕、人事黑幕等做了詳細的爆料和分析。
痛批“黑心”超市之余,也有網帖發(fā)問,是誰縱容超市如此黑心?
在立法方面,中國已經有了《食品衛(wèi)生法》到《食品安全法》,雖然不能說完善,但不可謂缺失。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律師協(xié)會秘書長陳舒認為:“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只有兩方面力量,一是企業(yè)自律,但是如果沒有強力的社會監(jiān)督,企業(yè)越講道德,良幣被劣幣驅逐的機會越大;二是政府監(jiān)管,但政府編制、經費有限,面對越來越廣闊的市場,政府不可能包辦一切。因此,還缺乏獨立的第三方機構?!?/p>
回到此次“染色饅頭”事件中,當媒體幾經周折致電上海聯(lián)華超市的食品進貨渠道部門時,對方說這個不歸他們管,隨即把電話掛斷。后來打到聯(lián)華總務部,一位主管說:“超市對于進的各種貨物是有準入機制的,會嚴格把關、驗證,我們剛開始和生產廠家簽訂合同的時候,生產廠家的產品是合格的。我們超市內部也有質量監(jiān)管部門,只是每天進貨的廠家有幾千家之多,工作量非常的大,難免會有遺漏?!?/p>
這種輕描淡寫、蒙混過關是個中國特色?!霸诿绹霈F(xiàn)食品安全問題的代價實在太慘重,廠家和經銷商是不敢越這個雷池的。”著名公益訴訟律師吳冬說。早在2001年,“問題月餅向大超市配送”事件被曝光時,就有專家指出,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相關超市對供貨渠道把關不嚴,對經銷商、生產廠家的質量檢驗證、食品生產權等審查不嚴?,F(xiàn)在,10年過去了,情況并沒有好轉,超市的食品安全問題反而愈演愈烈。
而在這10年里,中國的超市如雨后春筍一樣發(fā)展起來。比如全球零售業(yè)巨頭沃爾瑪,已經在100多個城市開設了近200個商場,來自法國的家樂福,在北京的店鋪就接近20個。而本土超市亦不甘落后,物美、美廉美、超市發(fā)、華聯(lián)等等,品牌就達到了上百個。另外,值得注意的一個趨勢是:1990年代,超市經營的主要商品是包裝食品和日用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鮮、日配商品日益受到歡迎,所謂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在超市銷售的比重中越來越大。而這就意味著,超市“打黑”的任務更加艱巨。
(經本刊記者網絡搜索發(fā)現(xiàn),近幾年被曝光出售問題產品的超市包括家樂福、沃爾瑪、上海華聯(lián)、北京歐尚、廣州好又多等,幾乎所有大超市,無一例外的都出售過問題食品。)
“黑色超市”十宗罪
1.有的生肉到晚上賣不出去,就會留到第二天賣。幾天后還賣不出去,就放進絞肉機里制成肉餡。一般現(xiàn)成的肉餡,沒幾斤是好肉。
2.放在冰面上的魚蝦等海產品,連內部員工都分不清放了多久。今天賣不出去,晚上放冷凍庫房里,第二天早上拿水沖一沖,繼續(xù)賣。
3.收貨部驗貨時直接把蔬菜、肉類等產品堆在地上。
4.熟食部門相當于廢品收購站,漏了的醬油、掛面、蔬菜、肉,都會送到那里再深加工。
5.那些當天質量不好的肉、蔬菜、水果,到第二天會翻新包裝,并重新貼日期標簽。甚至那些火腿腸、鹵蛋等都可以二次包裝。
6.包裝精美的,里面裝的不一定就是好東西。有人從巧克力里吃出“蠕動的蛋白質”。
7.奧爾良烤雞很香,不過那些東西進貨的時候都是冷凍的,不知道放了多久。
8.自制的面包在進貨時都是半成品,但那些面團等原料可能會在運輸中因暴露在外而受到污染。
9.有些雞蛋跟菜市場的沒什么區(qū)別,打著綠色無污染的招牌,號稱有綠色通道都是騙人的。
10.理貨員經常會把生產日期最近的新鮮產品放在貨架的最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