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建彬
摘要: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參與課堂互動,從而實現(xiàn)對問題的多元理解,不斷豐富、深化和修正自己的思想。本文以《質量守恒定律》互動課堂的教學案例為例談談如何打造互動課堂、促進高效學習。
關鍵詞:互動課堂;高效學習
文章編號:1008-0546(2011)05-0039-02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18
時下不少老師在課堂上仍只顧自己單邊精彩的演繹,不知不覺地搶了學生的風頭,這樣的課堂很難激起學生思維的共鳴,學生的學習處于低效乃至無效狀態(tài)。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參與課堂互動,從而開闊思路,實現(xiàn)對問題的多元理解,豐富、深化和修正自己的認識。目前我校深入實施導學案引導下的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師生、生生積極、有效地深層互動,學生熱情的參與,多樣的活動,成功的展示,極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一、預習后互動,促進自主學習
為貫徹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前置性學習的習慣,提前一天下發(fā)導學案,學生以導學案為拐杖充分預習新課,重點完成課前準備部分的問題,教師課前對導學案進行批改,了解學生前置性學習中共性的問題,上課開始先由學習小組討論交流,互相補充,在組內互動基礎上全班交流,這樣為學習新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案例:在《質量守恒定律》導學案的學前準備部分設置如下幾個問題:
1.什么是化學變化?
2.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3.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有沒有改變?原子種類、數(shù)目是否改變?物質的種類是否改變?
學生預習之后一定懷著許多的問題,他們迫切渴求問題的答案,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互動,正好迎合學生的需要,他們很自覺地投入到小組互動中,在互動中解決自己的迷惑,糾正自己的錯誤,為全班展示交流做好準備,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前置性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又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實驗中互動,促進探究學習
新課程將科學探究作為化學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而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實驗,應更多地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在實驗中自由互動,合作探究。通過設計實驗,獻計獻策、完善方案;動手實驗時,相互提醒、相互配合;實驗后相互交流、深入分析,通過實驗中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探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
案例:準備與學習本課有關的舊知識后,引導學生對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進行探究,啟發(fā)學生提出化學反應后總質量是否變化這一問題,分組對問題提出自己大膽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為了提高活動效果,將兩人實驗小組合并為4-5人學習小組,組員人人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組長組織討論甚至爭論,最終達成共識,形成方案。大部分小組認為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可以用天平稱量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來進行驗證,在小組互動討論結束后,由三個學生主動上臺演示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其中一人完成化學反應,一人負責稱量,一人同步解說,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解決了學生使用白磷的安全問題,又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效果。在觀看演示后按照設計的方案重新調整座位,進行小組實驗,1-3排為仿照課本實驗,第4排為創(chuàng)新實驗,實驗中學生對實驗操作相互糾錯,對實驗現(xiàn)象共同分析,對實驗中的問題請求老師解決,互動隨處發(fā)生,俯拾皆是;實驗中學生興致勃勃,熱情高漲,真正讓學生在做科學的實踐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實驗結束后做相同實驗的組間互動,交流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做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小組先匯報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歸納質量守恒定律。認識規(guī)律后進一步討論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鎂帶燃燒后的質量為何變小,如何改進實驗以證明質量守恒,現(xiàn)學現(xiàn)用,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其中物理課代表一組用氣球套在錐形瓶口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前后質量關系的創(chuàng)新實驗,激發(fā)了許多同學的好奇心,原來是空氣對氣球的浮力造成天平的失衡,本組因此獲得實驗設計創(chuàng)新獎。
以往學習這一節(jié)都是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學習被動,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本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實施實驗,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實驗中教師參加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組內、組間生生互動,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思維活躍,生氣勃勃,精彩生成不斷,在互動中增進了對科學的理解,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促進了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討論中互動,促進合作學習
課堂互動的最常見形式就是討論,在討論中互動,師生、生生強有力的相互作用,不斷地開拓思維、交流思想,真切地體驗,真實地感受,逐漸形成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而且深入的互動能培養(yǎng)學生溝通,合作的技巧,促進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案例:通過探究活動得出了質量守恒定律,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同時播放電解水的微觀變化動畫,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為什么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交流,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這樣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學生互相質疑,互相辯論,最終得出質量守恒的原因是因為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不變。在此基礎上再討論分子、元素是否變化。
合作學習認為,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tǒng)中尚待開發(fā)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節(jié)課課前準備、實驗探究、解釋規(guī)律等環(huán)節(jié),討論一直不斷,組內、組間、全班,討論激情洋溢,學生樂于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樂于心平氣和、客觀理性地一起辯論。在討論中互動,信息多方交融,認識不斷提高,興趣更加濃厚,熱情更加高漲,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加明顯。
四、評價中互動,促進愉快學習
新課程要求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fā)展功能,特別要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因此小組活動后教師要及時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習結束后還要對整節(jié)課學習進行總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很多時候教師并不能對每個小組進行全面有效的評價,這時也可以發(fā)揮小組的作用,采用小組內的相互評價,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在相互評價中讓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調整自信,相互取長補短,同時生生情感互動,增進了友誼,培養(yǎng)了交往能力。
案例:在盤點收獲環(huán)節(jié),先請學生小結自己學到了什么知識,然后小組相互評價,組內互動交流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成功經驗,評選本組最快進步獎和最佳發(fā)言獎。在小組互評基礎上全班匯總交流,組間互評,此時教師只是順水推舟,順其自然,評選本課最快進步獎、最佳發(fā)言獎和設計創(chuàng)新獎。教師的總評穿插在學生互評中,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思考是否認真等方面進行,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xiàn),心情愉悅地接納老師、同伴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互動熱情與探討精神應當多予鼓勵和贊許,使其感覺到互動的最大價值不是在于觀點的正確與錯誤,而在于其是否付出了思維、是否用了真心。評價中師生、生生心與心真情互動,使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精神面貌積極發(fā)展,潛能得到最大激發(fā),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幸福的教育,促進愉快的學習。
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化學課堂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了起來,實現(xiàn)最大化的化學學習效果?;诱n堂教學模式是教改的春天,更是學生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出版社,2007
[3]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