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以平
(東莞市寮步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400)
急性心源性肺水腫起病急驟、病情危重、變化快,是急診科常見的急重癥之一。嚴重低氧血癥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危重癥患者常常因為嚴重低氧血癥未能及時糾正或并發(fā)心源性休克而致殘或死亡[1]。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BiPAP)呼吸機具有雙水平無創(chuàng)氣道正壓通氣功能,能迅速有效地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BiPAP臨床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報道不多。為探討B(tài)iPAP呼吸機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臨床療效,我們對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住院治療的5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分析如下。
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住院治療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 46~75歲,中位年齡 62歲。肺源性心臟病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2例,風濕性心臟病 6例,冠心病 21例,擴張性心肌病4例。納入標準:①患者有產(chǎn)生急性肺水腫的原發(fā)病;②患者臨床有急性發(fā)作的呼吸困難、咳嗽、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等急性肺水腫癥狀;③臨床體征有端坐呼吸,兩肺濕性羅音及喘鳴音、心動過速等;④PO2及SaO2短時間內(nèi)急劇下降。將5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分為觀察組與治療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1)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強心、利尿及擴血管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面罩吸氧,吸人氧流量為10L/min。觀察組給予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根據(jù)PO2、PCO2水平,調(diào)節(jié)氧流量(40%~80%),選擇自主呼吸模式(S/T模式),呼吸頻率14~18次/min,吸氣壓力由8cmH2O開始逐漸增加到 10~15cmH2O,呼氣相氣道壓力由4cmH2O逐漸調(diào)壓6~8cmH2O。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達到有效指征者考慮脫機,改用面罩或鼻導管吸氧。
(2)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應用指征:①中至重度呼吸困難;動用輔助呼吸肌或胸腹矛盾活動;②血氣異常(pH值<7.35,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數(shù)<20mmHg)[2]。
(3)療效判定標準:①有效:血壓、HR、RR等生命體征穩(wěn)定,雙肺濕羅音減少到雙肺野1/2以下,SaO2≥0.92;②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方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28例患者治療后有26例患者癥狀好轉(zhuǎn),肺部濕啰音減少,呼吸頻率減慢,心率降低,實驗室檢查血氣分析好轉(zhuǎn),治療總有效率為92.9%。對照組28例患者有20例癥狀好轉(zhuǎn),治療總有效率為71.4%。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呼吸頻率、心率、血壓、氧飽和度及動脈血氣指標均有所改善,和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各項參數(shù)改善更顯著,二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是內(nèi)科常見的危重癥,其病死率高達10%~20%。迅速有效地糾正缺氧,改善心功能,減少并發(fā)癥,是搶救心源性肺水腫的關鍵[3]。隨著經(jīng)鼻、面罩實施無創(chuàng)通氣的逐漸增多,證實了無創(chuàng)通氣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正在成為急性呼衰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法[4]。
本組56例患者治療后4h,觀察組與對照組呼吸頻率、心率、血壓、氧飽和度及動脈血氣指標均有所改善,和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意義(P<0.01),兩組治療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各項參數(shù)改善更顯著,二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本組28例BiPAP呼吸機治療的患者治療后有26例患者癥狀好轉(zhuǎn),治療總有效率為92.9%。對照組28例患者有20例癥狀好轉(zhuǎn),治療總有效率為71.4%。觀察組患者缺氧及心衰癥狀能迅速地被糾正,血氧飽合度及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明顯。BiPAP呼吸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機制為:①正壓通氣造成胸內(nèi)正壓,靜脈回心血量減少,降低前負荷,緩解肺淤血;②機械通氣可在不降低動脈血壓的情況下減少左室后負荷;③改善肺泡和肺間質(zhì)水腫,促進水分由肺泡區(qū)向間質(zhì)區(qū)分布,增加肺的功能殘氣量,減少肺泡陷閉導致的動靜脈分流[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各參數(shù)比較()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各參數(shù)比較()
注: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P<0.01,組間比較﹟P<0.01
組別 HR(次/min) RR(次/min) SBP(mmHg)DBP(mmHg) pH PaO2(mmHg)PaCO2(mmHg)SaO2(%)對照組 治療前 109±18.2 26±7.8 136±20.8 86±15.2 7.31±0.06 48.1±13.8 53.8±7.8 84±9.8治療后 95±15.1 24±6.2 131±18.2 81±12.8 7.36±0.003 71±12.6 46.9±3.8 91±7.6觀察組 治療前 110±15.8 27±5.7 137±19.2 87±13.4 7.29±0.06 47.8±12.7 54.1±7.8 80±7.6治療后 78±11.3 21±6.5 124±11.5 76±12.1 7.37±0.02 90±8.6 40.2±4.2 96±3.2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通氣是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治療的重要手段,可迅速糾正患者心衰缺氧癥狀,改善心功能,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且具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無創(chuàng)通氣的合理應用可以成功救治相當一部分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使之免于氣管插管,是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的一種有效手段。
[1]楊瑞玲.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處理[J].中外醫(yī)療,2008,27(30):57-57.
[2]鐘海江,王亞峰.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58例分析[J].心腦血管防治,2009,9(3):226-227.
[3]李新科,趙偉和.經(jīng)面罩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J].重慶醫(yī)學,2005,34(4):575-576.
[4]楊葵花.經(jīng)鼻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7,28(21):84-85.
[5]李國保,李沛.雙水平正壓通氣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腫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9):157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