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荔,孔 偉
(1.山東省衛(wèi)生廳,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立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21)
前期實驗表明,在按研究工藝提取的紅參提取物中總糖的平均含量能達到50%以上,HPLC-ELSD分析顯示主要為麥芽糖、蔗糖和果糖。實際檢驗中測定紅參提取物中總糖含量的主要方法為比色法,過程復(fù)雜,費時費力。近紅外光譜法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分析技術(shù),已在各行各業(yè)取得了很大發(fā)展[1],不僅在中藥的定性[2]和定量[3]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且成功地用在了多種藥材總糖含量的測定上[4,5]。本文對近紅外光譜技術(shù)測定紅參提取物中總糖含量的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結(jié)果滿意。
2.1 實驗儀器和材料 Bruker Tensor 37型近紅外光譜儀(德國布魯克公司),積分球附件,定量分析軟件為Opus 6.5;HACH DR5000紫外分光光度計(美國哈希公司);Mettler XS105電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無水葡萄糖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批號110833-200503);試劑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
紅參提取物樣品(實驗室自制,制備方法:紅參飲片加8倍量95%乙醇提取3次,時間為3 h、3 h、2 h。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水至約相當于原藥材相等重量的體積,冷藏12 h后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后減壓干燥,得紅參提取物50批,分別編號為1~50。前40批為校正集樣品,后10批作為預(yù)測用樣品)。
2.2 近紅外光譜的采集 掃描50批樣品的近紅外光譜。具體參數(shù)為:光譜儀掃描波長范圍4000~12000 cm-1,掃描次數(shù)32次,分辨率8 cm-1,以儀器自帶鍍金背景為參比,積分球漫反射掃描方式,每份樣品掃描4張,取其平均光譜,50批紅參提取物的近紅外光譜見圖1。
2.3 總糖的測定 采用硫酸-苯酚法測定紅參提取物中總糖含量,具體方法如下。
圖1 50批紅參提取物的近紅外光譜圖
供試品溶液制備:取紅參提取物約1 g,精密稱定,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 mL。精密量取5 mL加到處理過的AB-8大孔樹脂柱上(80目;柱內(nèi)徑8 mm;樹脂柱高約3 cm),用水沖洗,流速約為1~2 mL·min-1,流出液收集于100 mL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勻。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對照品適量,加水制成每1 mL含0.1 mg的溶液,搖勻。
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 0.2,0.4,0.6,0.8,1.0 mL,置10 mL具塞試管中,分別加水至1 mL,精密加入5%苯酚水溶液1 mL,混勻;沿管壁精密緩慢加濃硫酸5 mL,迅速混勻,至沸水浴中放置10 min,取出置冰水浴中放置10 min,取出,室溫放置10 min,以相應(yīng)試劑為空白在490 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
測定法: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0.4 mL,加水0.6 mL,照標準曲線的制備項下方法,自“各精密加入5%苯酚水溶液1 mL”起,同法操作測定吸收度,計算,即得。方法學考察結(jié)果見表1。結(jié)果40批校正集樣品中總糖(以葡萄糖計)含量分布為 41.3%~67.8%。
表1 總糖方法學考察結(jié)果
3.1 光譜預(yù)處理方法選擇 為了消除光譜散射效應(yīng)和基線飄移對近紅外譜圖的影響,本實驗比較了多元散射校正(MSC)、矢量歸一化法和導(dǎo)數(shù)光譜法,以及兩種處理方法相結(jié)合的多種預(yù)處理方法,以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R2)、內(nèi)部交叉驗證均方差(RMSECV)作為評價指標[6](R2越接近 100、RMSECV值越小,模型的精確度越高),不同預(yù)處理方法下的R2和RMSECV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預(yù)處理方法的比較
3.2 光譜波段和最佳維數(shù)的選擇 在Opus軟件自動優(yōu)化的基礎(chǔ)上,通過不斷調(diào)節(jié),比較不同校正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R2)和內(nèi)部驗證均方差(RMSECV),R2越接近于100說明模型的預(yù)測值越準確,RMSECV越小說明模型預(yù)測精度越高。最終發(fā)現(xiàn)在波段7499~11993 cm-1范圍內(nèi),最佳維數(shù)為7時,能有效提取光譜中的特征信息,消除儀器不穩(wěn)、環(huán)境變化和樣品不均等帶來漂移和波動。圖2為校正集的Rank與RMSECV之間的趨勢圖。
3.3 模型的建立 將40批紅參提取物的含量測定結(jié)果導(dǎo)入OPUS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使用上述優(yōu)選參數(shù),運用PLS建立總糖的定量分析模型,用內(nèi)部交叉驗證法對模型進行驗證,圖3為40批模型的預(yù)測值與化學測定值之間的相關(guān)圖,樣品均勻分布在回歸線的兩側(cè),內(nèi)部交互驗證結(jié)果R2為88.71,RMSECV 為 1.03。
圖2 校正集Rank與RMSECV趨勢圖
圖3 模型預(yù)測值與化學測定值相關(guān)圖
3.4 模型的驗證 將另外10批紅參提取物的近紅外光譜導(dǎo)入校正模型,預(yù)測其中的總糖含量,并與化學測定值進行比較,計算得模型的預(yù)測均方差(RMSEP)為1.25。
本研究利用近紅外光譜結(jié)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紅參提取物中總糖含量的定量模型,并用此模型對10批樣品的含量進行了預(yù)測,結(jié)果滿意。
[1]褚小立,袁洪福,陸婉珍.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shù)的研究與應(yīng)用進展[J].分析儀器,2006,(2):1 -10.
[2]王東,賈永,姬生國.近紅外光譜法對不同蒸制時間地黃的鑒別研究[J].光譜實驗室,2010,27(4):1356 -1360.
[3]聶黎行,王鋼力,李志猛,等.近紅外光譜法對同仁烏雞白鳳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08,27(3):205 -210.
[4]白雁,龔海燕,宋瑞麗,等.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法快速測定山藥藥材中多糖的含量[J].中成藥,2010,32(1):110-112.
[5]王遠,秦民堅,戚近,等.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法測定麥冬的多糖含量[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29(10):2677-2680.
[6]蔣受軍,劉麗娜,朱斌,等.近紅外光譜法測定注射用丹參(凍干)中丹參素、原兒茶醛及總酚含量的初步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08,28(7):1094 -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