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醫(yī)院 (西安 710068) 李 靜 劉勤社 吉海旺 雷 鵬 曹小菊
冠心病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急劇、暫時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綜合征。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社會壓力的增加,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被稱作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自 2007年 6月至 2010年 6月間我們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按照 1979年 W HO指定的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選擇冠心病心絞痛住院患129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65例,男 36,女 29例,平均年齡 58.7±8.1歲,平均病程 4.3± 2.8年,其中心絞痛Ⅱ級 27例,Ⅲ級 28例,Ⅳ級 10例,伴有高血壓28例,糖尿病 25例,高血脂 47例;對照組 64例,男35,女 29例,平均年齡 58.3±8.6歲,平均病程 4.5±2.6年,心絞痛Ⅱ 級 26例,Ⅲ 級 26例,Ⅳ級 12例,伴有高血壓 27例,糖尿病 29例,高血脂 49例。兩組間年齡、性別、病程、心絞痛嚴重度分級及伴發(fā)癥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衰、嚴重的肝、腎疾病、出血傾向者。
2 方 法 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給予臥床休息、低鹽低脂飲食,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 100mg,1次 /d,阿托伐他汀片 20 mg,1次 /d,曲美它嗪片 20mg,3次 /d,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 40 mg加入 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中靜脈泵入,1次 /d,連用 7d,并根據(jù)病情選擇β-阻滯劑,鈣拮抗劑;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 52020959,5 ml/支)1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鈉注射液 250ml靜脈滴注,1次 /d,連用 7d,其中對于合并糖尿病、高血者分別加降糖、降壓藥治療。
3 觀察指標
3.1 安全性指標: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和肝功能、腎功能;
3.2 療效指標:①每日用藥前后詳細詢問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程度及胸悶、氣短、心悸、乏力等癥狀及不適反應;②每日用藥前后各描記靜息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 1次。③治療前后分別作血液流變學檢查。
4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療效和心電圖改善根據(jù)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司制定的《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1]。
4.1 心絞痛臨床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同等勞累程度未引起心絞痛或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 80%以上,或心絞痛程度改善Ⅱ級以上;②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 50% ~80%,或心絞痛程度改善Ⅰ級~Ⅱ級;③無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不到 50%或心絞痛程度無改善或Ⅰ級以內(nèi)。
4.2 心電圖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靜息心電圖下移 ST段恢復>0.1mV或 ST段恢復正常。②有效:ST段恢復 0.05~ 0.1 mV或相關導聯(lián)倒置 T波變淺50%以上。③無效:靜息心電圖與治療前基本相同。
5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治療結果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i2檢驗,以 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 1。兩組治療后心電圖療效比較見表 2。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改變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電圖的變化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改變(±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改變(±s)
注:同組治療前后比較 ΔP> 0.05,ΔΔP> 0.01;組間治療后比較 *P> 0.05,**P> 0.01
治療組(n=65)對照組(n=64)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高切黏度 (mPa.s) 6.37± 1.13 5.96± 1.17Δ 6.32± 1.18 5.98± 1.12低切黏度 (mPa.s) 42.5± 6.18 35.6± 5.33Δ Δ** 42.3± 6.34 38.7± 6.38ΔΔ血漿黏度 (mPa.s) 1.56± 0.21 1.47± 0.26Δ 1.52± 0.20 1.49± 0.38血小 板聚集率 (%) 49.85± 16.18 41.12± 13.31Δ Δ** 49.62± 14.88 48.61± 13.49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 0.76± 0.15 0.82± 0.12Δ* 0.77± 0.13 0.77± 0.12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 5.63± 1.12 4.43± 1.08Δ Δ** 5.68± 1.14 5.39± 1.26血細胞比容 (%) 44.7± 5.00 41.0± 5.00Δ Δ* 45.4± 4.00 43.0± 4.00ΔΔ
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的變化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未發(fā)現(xiàn)其他不良反應。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fā)生機制是多種致病因素引起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誘發(fā)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增加,血管痙攣,形成不穩(wěn)定血栓,使管腔狹窄或阻塞,冠脈血流急劇減少所導致的心肌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有研究表明血液流變性異常是心絞痛的始動因素或重要中間環(huán)節(jié)[2],由于血液流變性的異常可增加血流的阻力,使血流緩慢、停滯,導致循環(huán)障礙,使冠狀動脈供血減少,同時血液流變性異常也可加重組織細胞的缺血缺氧,促使紅細胞膜的功能障礙,加重組織細胞損傷,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冠心病的進展[3]。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丹參素和鹽酸川芎嗪,藥理研究表明[4],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紅細胞流速,改善微循環(huán),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損傷,增加缺血區(qū)的血液灌注、抗缺血缺氧后炎性損傷功能及維持血管內(nèi)皮功能、解除血管痙攣等作用而達到治療心絞痛的目的,提高心肌細胞組織耐缺氧能力等,對心肌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本研究在常規(guī)綜合治療基礎上應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 83.1%,心電圖檢查總有效率 81.5%;對照組分別為 62.6%和 60.9%,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及心電圖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患者血液流變性明顯改善,主要表現(xiàn)為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血細胞比容的降低等(P<0.05或 P<0.01),表明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使微血流加快,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減少微栓塞及心血管痙攣的發(fā)生,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有利于緩減心絞痛,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賀運河,陳鏡合.中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的機制研究現(xiàn)狀[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3):165-167.
[2] 朱莊莊,陳志松,馮 麗.血液流變性變化在老年人心絞痛發(fā)病中的臨床意義[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5,15(2):57-58.
[3] 伍松姣,閉肇龍,鄧洪彪.血液流變性檢測在冠心病心絞痛分型診斷中的價值[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7,17(4):35.
[4] 劉云超.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與燈盞花素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比較研究 [J].當代醫(yī)學,2009,15(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