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秦民惠,李 莘,韋愛華(陜西省人民醫(yī)院超聲科,陜西 西安 710068)
病例 男,47歲,以雙側腰痛伴發(fā)熱6小時之主訴入院,入院診斷:雙腎結石(多發(fā))。入院后行左側及右側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兩次手術間隔10天,左側術后順利,右側術中出血較多,約400ml,術后第4天患者出現(xiàn)排尿困難,尿呈鮮紅色,查體右腎區(qū)叩擊痛(+),膀胱區(qū)隆起,深壓痛(+);膀胱沖洗有血塊沖出,給予持續(xù)膀胱沖洗及對癥處理,并絕對臥床,尿液逐漸呈清亮,術后第10天,再次突然出現(xiàn)腹脹、排尿困難,尿呈鮮紅色,并伴大量血塊排出。急診行超聲檢查,左腎聲像圖未見明顯異常,右腎二維聲像示集合系統(tǒng)輕度分離;CDFI顯示右腎下極集合系統(tǒng)部位顯示一團狀五彩鑲嵌血流信號,范圍約2.2cm×2.0cm,脈沖多普勒可錄得紊亂的動靜脈血流頻譜。彩超提示右腎內動靜脈瘺,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行腎臟超聲聲學造影。
采用美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equoia 512型超聲診斷儀,配有對比脈沖序列技術(CPS);4C1-S型寬頻凸陣探頭,探頭頻率為2.0~4.5MHz,造影時機械指數(shù)(MI)0.16,采用聲諾維(SonoVue),每瓶含氟化硫(SF6)氣體59mg,白色凍干粉25mg。按使用說明配置成微泡混懸液備用。先用灰階超聲掃查,再啟用彩色多普勒功能,記錄并存貯圖像,在可疑病灶顯示清晰時轉換至CPS造影模式。用力震搖5s后抽取1.2ml,經置入肘部淺靜脈的20G靜脈留置針推注,隨即推入5ml生理鹽水沖管。
超聲造影顯示:8s腎動脈主干及段動脈顯影;腎下極集合系統(tǒng)部位9s出現(xiàn)團狀增強,12s局部呈高增強,25s局部呈增強達峰,29s局部略有消退并持續(xù)至140s逐漸廓清;12s腎皮質區(qū)域完全增強,17s腎髓質完全增強。超聲造影診斷:右腎下極動靜脈瘺。遂行腎動脈造影檢查及腎動脈栓塞治療,造影示右腎動脈下極遠端破裂受壓,假性動脈瘤及動靜脈瘺形成,以NHCE-35-3-4鋼圈栓塞右腎腎動脈下極支,復查右腎動脈造影,右腎下極假性動脈瘤及靜脈早顯征消失,右腎動脈下極支遠端閉塞。術后當日血尿消失,栓塞后4日再次行腎臟超聲造影,原瘤樣動靜脈瘺始終呈無增強區(qū),與栓塞后腎動脈造影結果一致。
討論 腎動靜脈瘺是一種較少見疾病,是腎動靜脈之間存在異常通道。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血尿、膀胱血塊、填塞、腰痛等。分為先天性及繼發(fā)性,繼發(fā)性腎動靜脈瘺相對多見,包括外傷、腫瘤、炎癥、醫(yī)源性(腎穿、經皮腎鏡等)以及特發(fā)性多種類型。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彩超、IVU、CT、MRI、腎動脈造影。超聲造影作為一種先進的超聲成像技術,被譽為無創(chuàng)性微循環(huán)血管造影,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肝臟、婦科、泌尿系統(tǒng)、小器官等領域。但超聲造影在腎動靜脈瘺診斷中的應用國內文獻報道較少。
腎動靜脈瘺臨床較少見,腎動脈造影尤其DSA被認為是目前診斷腎動靜脈瘺的金標準,但其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存在一定潛在風險,患者不易接受。超聲造影被譽為無創(chuàng)微循環(huán)造影,目前超聲造影在腎臟疾病中的應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國內使用的超聲造影劑是注射用SF6,一種微泡懸浮制劑,氣泡平均直徑比紅細胞還小,能通過肺循環(huán),無心臟及腎毒性損害,通過呼吸排出體外,15min體內造影劑全部清除。經肘靜脈注入造影劑后,腎門處腎動脈最早顯影,隨后是段動脈、葉間動脈、弓狀動脈及小葉間動脈[1]。10s左右腎皮質增強,30~40s腎錐體增強與周圍實質到達相同水平,之后腎靜脈顯影,約2min后,腎實質增強明顯減退,可將腎臟超聲造影的增強時相分為動脈期或皮質期 (10~40s),靜脈期或髓質期(41~120s),以及延遲期(121~360s)[2]。超聲造影與腎動脈造影圖像具有很好的相關性,本例注入造影劑后8s腎動脈主干及段動脈顯影,9s其下極支遠端呈團狀增強,與腎動脈造影結果完全相符(圖1),栓塞后腎動脈造影圖像與術后超聲造影結果亦有很好的相關性(圖2)。
腎動靜脈瘺超聲造影特點:動靜脈瘺于皮質顯影前顯影,病灶位于動脈走形區(qū)域,動靜脈瘺如呈瘤樣,瘤腔內造影劑微泡、細密均勻分布,局部呈圓形或橢圓形,動靜脈瘺于皮質期及髓質期持續(xù)顯影。
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顯示腎內各級腎動、靜脈的走形,但受呼吸及腹壁振動的影響易產生非血流信號的彩色偽像,彩色的充盈程度與彩色標尺的量程及壁濾波密切相關,可作為初篩的重要手段。DSA腎動脈造影常采用時間減影方式,在注入的造影劑進入感興趣區(qū)之前將一幀或多幀影像作為掩模像存儲,并與按時間順序出現(xiàn)的造影像一一相減。使兩幀中相同的影像部分被消除,造影劑通過血管時形成的高密度部分被突出地顯示,形成清晰的血管樹狀結構。超聲造影主要顯示來自造影劑的信號,組織的反射信號被濾除,可以顯示腎動脈主干、段動脈、葉間動脈的走形,并可以反映腎實質的灌注情況,達到與腎動脈造影相近的效果,配合全程動態(tài)電影回放技術,能反復多次觀看分析圖像,使微小病變的發(fā)現(xiàn)成為可能。
筆者認為超聲造影在腎動靜脈瘺應用中應注意:①首先應用彩色多普勒技術進行初步篩查,對可疑病例進行超聲造影,以便減輕患者經濟負擔;②超聲二維圖像是診斷的基礎,保證圖像清晰,病變可疑區(qū)域不受肋骨遮擋及受呼吸影響,造影過程中應用二維與造影對比顯像模式,防止人為因素造成造影失敗。③造影過程可應用微血管成像技術,增強感興趣區(qū)血管顯像效果。
超聲造影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無放射性損傷,無肝腎損害,患者依從性好,其顯示血管不受呼吸或彩色混疊影響,是無創(chuàng)性微循環(huán)血管造影,其顯像效果與腎動脈造影可相媲美,可提高腎動靜脈瘺的檢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可靠的診斷依據(jù),并可作為術后評價的有效手段,是一項有發(fā)展前途的新方法。
[1]杜聯(lián)芳.超聲造影新技術的臨床實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86-102.
[2]鄭榮琴.超聲造影新技術臨床應用[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8.29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