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英,宋 輝,劉 紅
(白求恩軍醫(yī)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81)
手足口病是以口腔黏膜出現(xiàn)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xiàn)斑丘疹、皰疹為主要特征的小兒常見傳染病?,F(xiàn)將中藥及中西藥合用治療手足口病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甘露消毒丹[1]。治療手足口病120例。藥用藿香、豆蔻、茵陳、滑石、通草、石菖蒲、黃芩、連翹、貝母、射干、薄荷組成。結果治愈104例,有效12例,無效4例,有效率96.5%。
清熱灌腸液[2]。235例手足口病發(fā)熱患兒隨機分為中藥灌腸治療組125例與西藥對照組110例,分別給予清熱灌腸液保留灌腸和常規(guī)西藥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4.40%,對照組86.36%,有非常顯著性意義差異(P<0.01)。治療組48h內體溫恢復正常87.20%,與西藥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0.01)。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3]。治療組150例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對照組130例用抗病毒口服液治療,療程1周。結果治療組痊愈112例,有效30例,總有效率94.67%;對照組痊愈90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84.61%。兩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和P<0.01)。
痰熱清注射液[4]。手足口病1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0例,治療組用痰熱清注射液保留灌腸,對照組口服蒙脫石散(思密達)。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7.8%,對照組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治愈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喜炎平注射液[5]。手足口病109例分為治療組58例和對照組51例。治療組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對照組用喜炎平治療。結果治療組熱退、皮疹消失時間,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肝功能恢復比率,血清心肌鈣蛋白I恢復比率,咽拭子腸道病毒DNA檢測轉陰率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
中藥手足口病一號方[6]。55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78例和對照組278例。對照組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加用中藥手足口病一號方(大青葉10g,菊花6g,金銀花5g,紫草6g,葛根10g,薄荷 2g(后下),竹葉 6g,蟬蛻 3g,牛蒡子 4g,甘草 5g,杏仁5g,佩蘭4g)。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100%,對照組97.1%,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大紫方[7]。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用大紫方(大青葉 10g,紫草 8g,石膏 15g,板藍根 10g,野菊花 6g,萆薢6g,甘草5g,珍珠粉3g),對照組60例用利巴韋林片。結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清瘟靈[8]。用清瘟靈為主治療手足口病80例,藥用由桑葉、杏仁、板藍根、金銀花、藿香、蒼術、黃柏、生地黃、車前草、重樓。水煎服,1日1劑,分3次服。結果總有效率100%。
銀翹藿茵湯[9]。13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8例和對照組64例,治療組銀翹藿茵湯(金銀花、連翹、藿香、茵陳、厚樸等),對照組口服利巴韋林顆粒劑。結果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退熱、消退皰疹療效治療組也優(yōu)于對照組(P<0.01 和 P <0.05)。
阿昔洛韋聯(lián)合山臘梅顆粒[10]。81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及觀察組36例,治療組給予阿昔洛韋和山臘梅顆粒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3.34%,觀察組有效率為69.4%;治療組痊愈時間(5.56 ±0.83)天,觀察組痊愈時間(7.35 ±1.03)天,治療組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藍芩口服液聯(lián)合康復新液[11]。20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26例藍芩口服液聯(lián)合康復新液,對照組82例用利巴韋林聯(lián)合蒙脫石散劑。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8.4%,對照組有效率 83.9%。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lián)合病毒唑[12]。49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50例和對照組240例。兩組均常規(guī)用病毒唑治療,治療組加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口服。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5.6%;對照組84.2%,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1)。
熱毒寧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13]。15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6例,治療組用熱毒寧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注射液,對照組用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4%和8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另外,還有用中醫(yī)外治輔助治療。王輝[14]對手足口病出現(xiàn)口腔潰瘍48例患兒,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予中成藥錫類散噴于患處。結果38例口腔潰瘍4天治愈,10例口腔潰瘍5天治愈。有人[15]在辨證論治、內服中藥湯劑基礎上,結合中藥外治取得良好效果。用外治方(千里光、水楊梅、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外洗手足部皮疹部位,可緩解疼痛和瘙癢,促進皮疹消退。
綜上所述,中醫(yī)治療手足口病是辨證施治、內外兼顧,有減輕病情和縮短病程等優(yōu)勢。
[1]梁志宏,邵振華.甘露消毒丹治療小兒手足口病120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11):158.
[2]鄭輝,李艷華.清熱灌腸液治療手足口病發(fā)熱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2):250 -251.
[3]華穎,張申.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手足口病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2):3965.
[4]馬宏君,孫磊,談曉潔.痰熱清注射液保留灌腸治療嬰幼兒手足口病180例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09,2(24):53-54.
[5]葉寧,于毅.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58例療效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0,36(5):581 -582.
[6]徐榮,鄧燕藝,盧雄才,等.中藥手足口病一號方治療手足口病278 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6):662 -663.
[7]成永明,任小紅,文潔珍,等.自擬大紫方治療手足口病60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4):675 -676.
[8]李金林,丁海燕.自擬清瘟靈治療手足口病80例臨床體會[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09,24(3):23.
[9]李巧香.銀翹藿茵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68例總結[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6,22(3):31.
[10]彭愛瓊,黎松湘.阿昔洛韋聯(lián)合山臘梅顆粒治療手足口病[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9,30(15):66 -68.
[11]劉瑤.藍芩口服液聯(lián)合康復新液治療手足口病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9(12):934 -935.
[12]童江民.蒲地蘭消炎口服液治療手足口病250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3):224.
[13]黃純,王藝藝,王冬梅.熱毒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6):499.
[14]王輝.錫類散治療手足口病所致口腔潰瘍的體會[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0,5(8):86.
[15]覃耀真,王力寧,李鴻敏,等.中醫(yī)辨證治療小兒手足口病50 例總結[J].廣西中醫(yī)藥,2009,32(3):1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