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當?shù)貢r間1月19日晚,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白宮設宴款待胡主席一行。這是奧巴馬上任以來第三次舉辦國宴。
白宮國宴的歷史與傳統(tǒng)
美國首次國宴是在1874年12月12日舉行的,時任總統(tǒng)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和夫人設宴款待桑威奇群島國王戴維·卡拉卡瓦。桑威奇群島的疆域包括了夏威夷。1959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
依照傳統(tǒng),美國新總統(tǒng)上任后的第一場國宴一般會招待鄰國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領導人,不過奧巴馬總統(tǒng)上臺后,沒有依照傳統(tǒng)行事,其首次國宴招待的是到訪的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
按照美國國宴的外交傳統(tǒng)禮儀,到訪的外國元首及其配偶從北門廊進入白宮,美國總統(tǒng)和夫人將守候在此歡迎他們的到來。國宴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敬酒,兩國領導人會借機談一些重要的外交話題。
煞費苦心的嘉賓名單與座次安排
能夠踏上1月19日晚白宮紅色地毯的貴賓堪稱千里挑一。白宮當日公布的225人的賓客名單中,包括美國政界、商界和娛樂界的名流。如國務卿希拉里及其丈夫克林頓、前總統(tǒng)卡特、前國務卿基辛格、能源部長朱棣文、商務部長駱家輝等。賓客名單中還有姚明、成龍、美國著名華裔服裝設計師王薇薇、華裔滑冰運動員關穎珊,以及微軟、通用、可口可樂、波音等公司的CEO……
在白宮國宴上,最受尊崇的座位當然是美國總統(tǒng)及其夫人的。長長的方形宴會桌是1902年美國總統(tǒng)設宴款待普魯士王子亨利時布置的,多年來,這種布置已成為標準。美國國宴的座次安排非常講究,坐在不同的位置意味著不同的地位。誰該和總統(tǒng)坐在一起,誰又該和第一夫人坐在一起,都在美國政壇和社交界具有風向標的作用。
但相比歐洲人,美國人顯然不是一個非常注重禮儀和座次的民族,所以簡單、方便交流的宴會桌和座次就逐漸被使用。在整個宴會廳布置圓形餐桌的做法始于杰奎琳·肯尼迪,這種安排使得宴會廳可容納更多的客人,同時能打破正式座位安排的嚴格限制。
第一夫人決定國宴安排
前白宮大廚沃爾特·沙伊布曾說:國宴與其說是宴會,倒不如說是一臺百老匯歌劇。雖然每次國宴的禮儀和菜肴都有具體的國務院官員負責,但基于對來客的尊重以及西方的傳統(tǒng),很多重要細節(jié),如貴賓名單、菜肴、餐桌布置等,均由美國第一夫人親自操辦。盡管美國國宴的安排會受傳統(tǒng)影響,但每一位白宮女主人都會在舉辦的國宴上留下自己獨特的印記。
1月19日晚,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穿著一身“中國紅”禮服驚艷亮相,以此向中國傳達著敬意,引起各界好評。
這身禮服采用絲質面料制成,上面印滿花瓣,無袖及不對稱的領口彰顯設計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對此,《時代》雜志評論道:“這套禮服十分雍容華貴,選穿紅色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中國視它為吉祥色?!?/p>
廚師和菜肴是國宴靈魂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白宮的大廚都由法國人擔任,因此白宮國宴一直以法式菜為主,甚至菜單上印的都是法語。直到2005年8月,擅長做美國菜的菲律賓裔女廚師康莫福德升任白宮大廚以后,才使白宮宴會日益“美國化”。
1月19日的國宴由 “華裔女軍師”陳遠美具體落實,白宮“第一廚”康莫福德掌勺。主打菜肴包括水煮龍蝦、乳酥洋蔥配牛排等,開胃菜是芝士梨沙拉,甜點包括蘋果派和香草冰淇淋,酒是2008年產的“俄國河”酒和2005年產的“哥倫比亞峽谷”酒。與以往的國宴相比,這次同樣體現(xiàn)了純粹的“美國特色”。白宮方面表示,全美式菜肴是應中方代表團要求安排的,這一餐約值每人80美元。
(根據相關資料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