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翊賢
(福州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就協同商務系統而言,企業(yè)不僅僅是管理企業(yè)內部的資源,還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將上游的供應商與下游的客戶納入到該平臺中。協同商務系統突破現有軟件將企業(yè)各數據封存在不同的數據庫和應用平臺上,而造成企業(yè)實際信息應用所面對的難題,它采用中央數據庫管理企業(yè)信息,數據可以通過任何與其相關的應用更新或被提取。從應用層面上來看,協同商務將所有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整合,信息與信息之間無阻礙鏈接,用戶可以從信息歸結的友好界面入口,進行大范圍和深度的信息提取,而完全無需在不同的數據庫和應用平臺之間切換。從管理層面上看,它基于企業(yè)資源網狀管理體系的思想,從任何一個信息點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提取出所有與其相關的信息,所有的信息和應用都是多維的、立體化的,強相關聯的。
協同既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也不是全球采購或外包。做到協同,不僅合作伙伴之間要實時分享信息,并且要共同制定戰(zhàn)略計劃,確定共同的戰(zhàn)略宗旨,同時有效地分配資源,消除非增值作業(yè),同步運作,實現多方共贏。要實現協同商務,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誠信。在產品生命周期范圍內,供需鏈上的合作伙伴之間,必須在共同的宗旨、目標和評價標準前提下,以誠信的態(tài)度,承諾角色應當擔負的責任和義務。合作伙伴之間是一種信用互守、目標共商、優(yōu)勢互補、利益共享、信息互通、困難互助、風險共擔、長期合作的“共贏”關系。沒有誠信,不可能實現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共享;沒有這種合作競爭的團隊精神,就難以實現協同。
(2)信息可視化。一個實時的協同制造系統,在誠信的前提下,產品和流程的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在必要的范圍內授權共享、在線查詢和訪問;需要共享的業(yè)務流程信息對合作伙伴都是透明的。產品變動或計劃修改要及時溝通,不同客戶群體和市場定位對產品生命周期的影響,要及時交流和分析,使所有業(yè)務能夠同步地、協調一致地運轉,以減少誤判、延遲和浪費;或者說,解決“信息不對稱”的矛盾。
(3)速度。速度是協同追求的目標,實現快速反應的前提是信息共享。不僅要解決技術問題,而且有管理和業(yè)務流程優(yōu)化的問題。當前的競爭是一組供需鏈同另一組供需鏈之間的競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速度。尤其是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那些能夠迅速響應需求變化和客戶個性化要求,以多品種高性能的產品、最短的交貨期、最優(yōu)的服務、最合理的價格搶占市場的供需鏈群體,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電子商務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優(yōu)惠政策,引導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通過宣傳企業(y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推動電子商務在企業(yè)的應用;通過示范工程讓企業(yè)真正了解電子商務,逐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管理和運行機制,為電子商務模式財務及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1)交易雙方通過網絡獲得交易信息。賣方通過網絡發(fā)布自己的商品信息,方式則有很多種:通過知名網站的鏈接或廣告進行商品的發(fā)布;通過專業(yè)的網絡中間商進行注冊來發(fā)布自己的產品,如在阿里巴巴網站上進行注冊;自己組織技術力量,建立網絡站點進行產品發(fā)布和銷售,如戴爾的網上直銷站點;通過在搜索引擎上面購買關鍵字來擴大自己商品的知名度,從而達到發(fā)布商品信息的目的。
(2)訂單的下達。一般企業(yè)合作伙伴之間可以通過專門的EDI網絡進行訂單的下達,EDI具有安全性高,標準化等優(yōu)點。
(3)商品的配送。商品按照其特性分類,通過協同商務可以依據交易的產品分為有形商品的協同商務和無形商品的協同商務。有形商品指的就是傳統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品,有形商品的協同商務需要第三方的物流公司為買賣雙方進行配送。協同商務中的無形商品則可以通過網絡直接進行商品傳遞,此類產品有:計算機軟件、音樂、視頻、網上充值等,這類商品的交易只需要網絡就可以完成交易。
(4)網上支付。買賣雙方通過互聯網的溝通與交流,約定一定的支付方式和支付細節(jié),但總的來說就是網上銀行支付或者是手機銀行支付。網上銀行支付需要先到實體銀行開通網絡銀行服務功能,再安裝好相應的安全工具,可以通過中間商的網上錢包支付,也可以通過網上銀行直接轉賬。手機銀行的原理和網上銀行支付原理大概一致,不同的操作終端一個是計算機,一個是手機。
EDI是按照一個公認的標準和協議,將商務活動中涉及的文件標準化和格化式,通過計算機網絡,在貿易伙伴的專用的計算機網絡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這樣它較好地解決了安全問題。EDI主要應用于企業(yè)與企業(yè)、企業(yè)與批發(fā)商、批發(fā)商與零售商之間。EDI電子商務主要是通過增值網絡 VAN(Value-Added Networks)實現的,通過 EDI,交易雙方可以將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詢價單、報價單、訂購單、收貨通知單和貨物托運單、保險單和轉賬發(fā)票等報文數據以規(guī)定的標準格式在雙方的計算機系統上進行端對端的數據傳送。到了90年代,EDI電子商務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應用EDI使企業(yè)實現了“無紙貿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減少了由于失誤帶來的損失,加強了貿易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在國際貿易、海關業(yè)務和金融領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眾多的銀行、航空公司、大型企業(yè)等紛紛建立了自己的EDI系統,在貿易界甚至提出了 “沒有EDI就沒有定單!”、“EDI引發(fā)了貿易領域的革命!”等口號。但是EDI電子商務的解決方式那時基本上是建立在大量功能單一的專用軟硬件設施的基礎上。當時的網絡技術的局限性限制了EDI的應用范圍擴大,同時EDI對技術、設備、人員有較高的要求,并且使用價格極為昂貴。受這些因素的制約,因此EDI電子商務僅局限在先進國家和地區(qū)以及大型的企業(yè)范圍內應用,在全世界范圍內得不到廣泛的普及和發(fā)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yè)難以應用EDI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協同電子商務的支付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我們一般稱這種方式為電子支付,電子支付需要網上銀行才能實現。電子支付,英文描述為Electronic Payment,或簡稱E—payment,指的是通過電子信息化的手段實現交易中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的交換過程,即完成支付結算的過程。網上銀行又稱在線銀行,也稱網絡銀行。是指銀行利用Internet網絡或其他專用網絡,為銀行客戶在網上提供開戶、銷戶、支付、轉賬、查詢、匯款、網上證券、投資理財等傳統服務項目。客戶足不出戶就能夠安全快捷地辦理銀行業(yè)務。
我國最早開始網上銀行業(yè)務的銀行是招商銀行,1998年2月,招商銀行推出“一網通”服務,成為國內首家推出網上銀行業(yè)務的銀行。1999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網上銀行服務,建立了由網上企業(yè)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商城、網上支付5大系統為主的銀行服務,組成的較為完善的網絡銀行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