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安徽阜陽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236000)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腦血管病的常見類型之一,多發(fā)病較急,病情兇險,進展迅速,死亡率較高[1-2]。一般根據(j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頭顱CT和腦脊液檢查不難確診。但是,在部分患者,特別是老年人,由于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易被誤診或漏診,延誤治療。本文對128例SAH的臨床資料做一回顧性分析,意在探討老年SAH的臨床特點及分析誤診原因。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4年至2010年病例128例,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和(或)腦脊液檢查確診為SAH,并排除繼發(fā)性和外傷性SAH。將患者按年齡分為老年組(≥60歲)和非老年組(<60歲)。老年組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齡60~83(69.6±6.9)歲。非老年組66例,男37例,女29例,年齡20~59(45.4±8.7)歲。老年組以活動狀態(tài)(包括情緒激動、飲酒、勞累、大便、劇烈咳嗽等)發(fā)病42例,靜態(tài)發(fā)病12例,誘因不明8例,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6例,糖尿病史7例,SAH病史3例。非老年病組以活動狀態(tài)發(fā)病50例,靜態(tài)發(fā)病6例,誘因不明10例,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3例,糖尿病史3例,SAH病史2例。
1.2 癥狀和體征 癥狀以患者入院時病史所描述的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為準,體征以入院時查體所見為準。24 h內癥狀即達到最重為發(fā)病急驟。24 h后癥狀達到高峰者為發(fā)病較緩?;颊咂鸩〖本徏笆装l(fā)癥狀資料見表1。
1.3 首次診斷 是首診醫(yī)生在接診時根據(jù)患者臨床資料對患者做出的初步診斷。老年組首次診斷SAH的52例,不能確診的(考慮椎基底動脈供應不足、頸椎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高血壓腦病、老年精神病、血管性頭痛等可能)10例。非老年組首次診斷的64例,不能確診的2例。
1.4 輔助檢查
1.4.1 頭顱CT檢查 128例患者均予頭顱CT檢查,122例符合SAH影像特點(95.3%)。
1.4.2 腦脊液檢查 6例患者頭顱CT不能確診SAH,經腰穿檢查后,確診為 SAH。其中老年組5例,非老年組1例。
1.4.3 腦血管造影檢查 21例患者給予腦血管造影檢查,其中老年8例,病因為腦動脈硬化,微動脈瘤6例,腦血管畸形1例,病因不明1例。非老年組13例,病因為腦動脈瘤10例,腦血管畸形3例。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
老年組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6例(41.9%),與非老年組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3例(20.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老年組活動狀態(tài)下發(fā)病42例,靜態(tài)發(fā)病12例,誘因不明8例;非老年組活動狀態(tài)下發(fā)病50例,靜態(tài)發(fā)病6例,誘因不明10例,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老年組急驟起病46例(74.2%),與非老年60 例(90.9%)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首發(fā)癥狀表現(xiàn)方面,非老年組SAH典型癥狀劇烈頭痛、腦膜刺激癥發(fā)生率較高;而老年組SAH典型癥狀發(fā)生率相對較低些,而常出現(xiàn)頭暈、意識障礙、精神癥狀(見表1)。臨床首次診斷SHA診斷率老年組52例(83.9%)、不能診斷SHA10例(16.1%),與非老年組診斷 64 例(97.0%)、不能診斷2例(3.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128例患者起病急緩及首發(fā)癥狀資料分析(例)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突發(fā)的劇烈頭痛、嘔吐伴腦膜刺激癥,結合腦CT掃描和(或)腰穿腦脊液檢查,不難明確診斷,腦血管造影檢查可明確引起SAH的病因,正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直接關系著患者的生存和預后[3-4]。
本文報道了128例SAH患者,老年SAH患者62 例,占48.4%,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5-6],說明老年人SAH在臨床上并不少見。老年人SAH的首發(fā)臨床癥狀和體征不如非老年人SAH典型,劇烈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癥有時輕微或缺如,而頭暈、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癥狀在臨床上也經常出現(xiàn),易被臨床誤診。本文中老年組明顯頭痛出現(xiàn)率75.8%,非老年組高達93.9%,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生理功能衰退,不同程度的腦萎縮,腦室及珠網膜下腔擴大,可緩沖腦水腫和增高的顱內壓;敏感組織如腦血管、腦神經及腦膜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感知與反應均遲鈍,痛閾升高,對疼痛刺激不敏感;老年人意識障礙及精神癥狀多見,頭痛常被掩蓋[7]。另外,需注意部分患者因頭痛用藥后緩解而被忽略。因此,對于老年SAH患者應警惕典型癥狀缺如,并應重視初期的不典型的頭痛主訴。意識障礙和精神障礙是老年SAH的常見癥狀之一,本文老年組為35.5%,22.6%,非老年組為 15.2%,7.6%。這可能因為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對缺血缺氧較敏感,故老年患者意識障礙和精神障礙常見;另外,當SAH時顱內壓增高和腦血管痙攣致腦供血進一步減少,加重腦實質損害,而更易發(fā)生意識障礙和精神障礙癥狀[8-9]。老年SAH患者可以頭暈癥狀為首發(fā)癥狀,老年組24.2%,非老年組為7.6%??赡芤驗槔夏闟AH容易導致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痙攣或該系統(tǒng)的動脈破裂出血,引起腦缺血或血液直接刺激前庭神經所致。
鑒于老年SAH患者發(fā)病形式和表現(xiàn)各樣,常常誤導接診醫(yī)生的診斷思路,因而不能很快確立SAH的診斷,而會擬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短暫腦缺血發(fā)作、高血壓腦病、老年精神病、頸椎病、血管性頭痛等[10-12]。盡管CT檢查幾乎成為神經內科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但是仍有部分SAH不能顯示陽性結果。其原因可能為腦出血量小或患者延遲就診有關。文獻報道SAH誤診率在19.8% ~37.0%之間,特別是老年 SAH誤診率更高[13-14]。本文中初診不能明確SAH的老年組為10例(16.1%),雖然低于文獻報道,但也足以應引起重視。
[1] 王煒明.腦脊液置換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8,15(5):856-857.
[2] 劉艷霞,李彤。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相關因素[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07,24(2):144-146.
[3] 毛向瑩,李彤,魏樹亭.大劑量地塞米松鞘內注射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性頭痛[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02,19(1):19-21.
[4] 強昌富.CT報告陰性的蛛網膜下腔出血32例[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0,13(4):427-428.
[5] 林貴喜.老年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6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6,8(6):799-800.
[6] 王幼亮.老年人自然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12(3):271-272.
[7] 蔣科威,吳迪,陳實軍.老年人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對照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報,2006,27(5):524-525.
[8] 陳國玉.老年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特點分析[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雜志,2007,39(4):251-252.
[9] 方樹友,王莉梅.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與治療[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7,21(4):224-226.
[10]劉艷霞,李彤.老年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相關因素[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07,24(2):144-146.
[11]王文靜.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CT與MRA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12(3):271-272.
[12]江東新,李慶軍.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癥狀和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6,13(8):1322-1324.
[13]田少華.老年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7(5):329-330.
[14]姚丁.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延誤診斷12例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03,1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