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新
宋代大詩人陸游在傳授子女寫詩的秘訣時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边@里所說詩內的功夫,應該是指寫作的基礎知識和技巧;至于詩外的功夫,涉及面就相當寬泛了,既有書本的,又有社會的,既有理論的,又有實踐的,是一個提筆為詩者知識容量、人生閱歷、思想修為、勤奮程度、思維思辯能力等的總和。一個人要想寫詩,詩內功夫是必備的;要想寫出好詩,那就要看詩外功夫了。
就像我們很多年輕的地理教師,一心想早日成為名師:謙虛謹慎地向老教師求教,認認真真地鉆研教材課標,揮汗如雨的課堂講授,寒窗孤燈的批改作業(yè)。到頭來學生不買賬、領導不滿意。其原因是只注重了“詩內功夫”,“詩外功夫”沒下到。那么,在地理教學中我們應該追尋哪些“詩外功夫”呢?
地理學科是一門嚴謹?shù)淖匀豢茖W與社會科學的對立統(tǒng)一體,課堂教學內容是嚴謹?shù)模沁x擇什么樣的教學形式是見仁見智的,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確定課堂教學模式。對于簡單易懂的自然地理知識和多數(shù)人文地理章節(jié),可以嘗試實地觀測式、師生討論式、生生辯論式、社區(qū)實踐式等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位教師把高中地理第一課安排在晚自習后的學校操場上。在夜幕和秋風的沐浴中,他帶領學生席地而坐、遨游于浩瀚星空,給學生指認大家熟悉和陌生的星座及亮星,回答學生七嘴八舌、稀奇古怪的星座問題,不知不覺中把《宇宙的探索》和《認識星空》兩章內容講完了。學生可能因為崇拜知識淵博的地理老師而喜歡上地理課,也可能因為喜歡地理老師獨特的講課方式而愛上地理科學。這是多少個揮汗如雨的課堂講解都換不來的呀!
從事地理教學的同仁們,請用你的廣博知識、藝術才情和生活境界,把課堂教學演繹成一幅幅為善為美的畫卷!
地理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指導,都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溝通。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把深、難、繁的學科知識,用通俗的生活化的甚至是幽默的語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和技巧。有位教師講到太陽對于地球的重要性時說:太陽是銀河系中一千多億顆恒星中的普通一兵,但對于地球來說,卻是唯一的,正如同學們的爸爸,是茫茫人海中普通一員,對于你卻是最重要的那個人。學生們在哄堂大笑過后,深刻地理解了太陽和地球的關系。
所以,能與學生分享你講解的一切,帶給學生豐富的、靈動的、思辨的地理原理;引發(fā)學生思維力,喚醒其驚訝感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一個博大的、陽光的、愉悅的精神氛圍,讓學生的心靈蕩漾其中。這大概就是所說的地理教學的“詩外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