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寬 潘秀萍 蘇生平 臧晟鴻 陳愛國
落葵原產(chǎn)于印度,為落葵科落葵屬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葉片近圓形,肥厚而黏滑,像木耳,俗稱木耳菜。落葵喜溫暖高濕環(huán)境,耐熱耐濕性較強,不耐寒。種子發(fā)芽適溫20℃左右;生育適溫25~30℃,低于20℃生長緩慢,15℃以下生長不良,35℃以上高溫且肥料充足時,仍可生長良好。落葵很少發(fā)生病蟲害,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保健蔬菜。以幼苗、嫩梢、嫩葉為食用部分。無論炒食還是做湯,均清香爽滑可口,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落葵富含VA、VB、VC和蛋白質(zhì),而且熱量低、脂肪少,經(jīng)常食用有降血壓、益肝、清熱涼血、利尿、防止便秘等療效,極適宜老年人食用。落葵的鈣含量很高,是菠菜的2~3倍,且草酸含量極低,是補鈣的優(yōu)選經(jīng)濟菜。近年來,位于黃海之濱的江蘇省東臺市城郊菜農(nóng)采用落葵—扁豆栽培模式,取得較好效益。667m2產(chǎn)落葵2000~2500kg,收入 5500~6 500 元;扁豆1 000~1 200 kg,收入 3 000~3 200 元,合計 667 m2收入 8 500~9 700元。
適合大棚栽培的落葵品種有淡綠色圓葉品種。扁豆品種為三紅扁豆,即:紅花、紅莖、紅莢。
落葵的種殼厚而堅硬,播種前要浸種催芽。把種子充分浸泡在水中1~2天,待種子充分吸水后在30℃下催芽。在催芽期間每隔24 h檢查1次出芽率。將種子倒入30℃清水中清洗,并對包裹種子的棉布進行清洗。將清洗好的種子撈出重新用棉布包好繼續(xù)催芽,種子全部露白時播種。
2月上旬,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機肥2 500~3 000 kg,45%硫酸鉀復合肥 25~30 kg,過磷酸鈣 50 kg。然后進行翻耕,使有機肥均勻拌入土中。一般翻耕2遍,使土壤疏松透氣,然后整地作畦。種植落葵一般情況下用100 cm寬的菜畦。為了使土壤更加精細,用耙子將大土塊砸碎,將畦面耬平。作好的畦,要使畦面高低一致,無大土塊。播種前5~7天將大棚封閉,保持高溫以消毒滅菌與提高地溫。
矮化密植栽培的播種方法為條播,行距18~20 cm,開播種溝時保持溝與溝平行,溝開得不要太深。2月下旬至3月上旬精細播種,每667 m2干種用量為6~8 kg。播種完成后要覆土1~1.5 cm厚。為了出苗快、齊,播種后還要澆透底水并覆蓋地膜、關閉大棚。
播種后棚內(nèi)溫度應保持在30℃左右,一般1周左右出苗,10~12天齊苗。幼苗出齊苗后應降低棚內(nèi)溫度,但不可低于18℃,落葵生長期間最好將大棚中的溫度控制在25~30℃。春季氣溫低時可在大棚上加蓋草簾,白天打開草簾增加日照,提高棚內(nèi)溫度;夜晚放下草簾對大棚進行保溫。當白天棚內(nèi)溫度高于30℃時可打開棚膜降溫。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要間去細弱苗,保留強壯苗,一般苗間距為2~3 cm。為了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利于落葵根系下扎,用三齒耙中耕,深度為2 cm左右。3~4片真葉時追肥1次,每667 m2施尿素5~7.5 kg,45%硫酸鉀復合肥5 kg。追肥后要澆1次透水。當苗長出4~5片真葉時進行定苗,定苗間距為10~12 cm。定苗時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定苗時用手指捏住苗莖的根部將苗從土中拔出,切不要用力拔葉片或莖的上部,以防將幼苗拔斷;同時要將畦中的雜草拔除,將間下的幼苗集中起來上市銷售。定苗后中耕培土,并施肥澆水,每667 m2施尿素7.5 kg,45%硫酸鉀復合肥8~10 kg,均勻撒施在畦中,然后澆一遍透水。一般在采收1~2次后,667 m2追施尿素 10~15 kg。落葵栽培的整個過程中不可缺肥,否則梢老、葉小,品質(zhì)差。每次采摘后要結合追肥灌水1次,以保持土壤濕潤,遇干旱時應增加灌水次數(shù)。
可選用65%的甲霉靈800倍液、50%速克靈1 000倍液、50%撲海因1 000倍液或15%腐霉利煙劑300 g/667 m2防治灰霉??;夏季雨水較多,撤棚后落葵容易生蛇眼病、紫斑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
矮化密植栽培落葵以采收嫩梢為主,當苗高30 cm時第一次采收,采收時留3~4片葉,將上部的嫩梢用手掐下,選留2條強壯的側枝,其余的側枝都抹去。第二次采收側枝上的嫩梢,采收標準和第一次相同,此次采收后要留2~4個強壯側芽。7~10天采收1次。在落葵的生長旺期可選留5~8個強壯側芽;在落葵生長中后期應及時抹去花蕾;到采收末期,植株生長勢已經(jīng)減弱,此時采收后應選留1~2個強壯側芽,這種管理有利于使落葵葉大、梢肥、莖壯,品質(zhì)好,產(chǎn)量高。一般采收期3個月,每667 m2可采收2 500 kg左右。
選用市場適銷、適口性好的三紅(紅花、紅莖、紅莢)扁豆品種,分別于2月上旬和3月中旬利用大棚套小棚進行營養(yǎng)缽育苗,每缽點播2~3粒。育苗期間控制澆水,防止土溫過低爛種死苗;晴天適當通風換氣,夜晚小棚上加蓋草苫保溫防凍;外界夜間氣溫低于-5℃時,要在小棚草苫上加蓋一層舊薄膜或無紡布保溫。
第1期扁豆于3月下旬套栽在大棚中間走道兩側的落葵行間,一個大棚套栽2行扁豆,株距1 m,行距1 m。覆蓋方式為大棚套小棚,夜間小棚加蓋草苫。第2期扁豆于4月中旬,撤去大棚內(nèi)小棚薄膜,將扁豆苗套栽于鋼管架下內(nèi)側15~20 cm處,每根鋼腳旁栽1穴,計栽2行。至此,整個大棚落葵共套栽4行扁豆,每667 m2栽450穴左右。
6月中旬落葵采收后期,扁豆進入開花結莢盛期,每667 m2追施45%三元復合肥15 kg加尿素10 kg,以促進豆莢快速生長。
扁豆初花期,選用花蕾寶3 000倍液或5 mg/L防落素液噴花穗,每5~7天1次,連噴3~4次,可提高扁豆結莢率。扁豆采收嫩莢后花穗較少時,可用15%多效唑8 g對水10 kg噴灑葉面,能增加扁豆莖粗、縮短新生蔓的節(jié)間距、增加莢質(zhì)量。
第1期扁豆甩蔓后,每株扁豆苗用一透明塑料繩吊蔓,注意不要讓主蔓1次爬到棚頂,在龍頭即將爬到棚頂時落蔓。第2期套栽的扁豆抽蔓后,可牽蔓上鋼管,鋼管之間用繩拉成網(wǎng)狀,便于扁豆中后期爬蔓。通常將扁豆第1花穗以下的側芽全部抹去,若主蔓中上部各葉腋中花芽旁混生葉芽時,應及時將葉芽抽生的側枝打去;若無花芽只有葉芽萌發(fā)時,則只留1~2片葉摘心,側枝上即可形成一花穗。主蔓長到2 m左右時摘心,促發(fā)側枝。
扁豆主要有蚜蟲、紅蜘蛛、潛葉蠅、豆莢螟等為害,病害較少。選用70%吡蟲啉5 000倍液防治蚜蟲,用15%掃螨凈2 0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2.5%綠色功夫菊酯1 000倍液、10%除盡1 500倍液或15%安打3 000倍液交替噴灑防治豆莢螟、斜紋夜蛾等抗性害蟲。上市前5~7天停止用藥。
扁豆5月上旬上市,采收以莢面豆粒處剛剛顯露而未鼓起為宜,7月底騰茬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