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蓮
(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 公共教學部,西藏 拉薩 850000)
加強西藏地區(qū)中學生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對策
鄭雪蓮
(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 公共教學部,西藏 拉薩 850000)
西藏地區(qū)中學生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受西藏地區(qū)地理、文化、經濟、政治等因素的影響,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這要求西藏地區(qū)從事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工作者要從豐富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內容,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用多種形式教育途徑入手去探索加強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時效性。
西藏地區(qū);中學生;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對策
(一)加強歷史知識、國情和時事教育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浩瀚而寶貴的歷史知識,既是人類總結昨天的記錄,又是人類把握今天創(chuàng)造明天的向導。[1]在西藏地區(qū)加強中學生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很重要,特別是西藏歷史知識的學習。在加強歷史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對他們加強中國國情、區(qū)情的教育及時事教育,引導中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幫助學生了解客觀社會,提高學生觀察和明辨事非的能力,增強學生作為一名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認清科學與宗教的本質區(qū)別
宗教信仰在西藏地區(qū)幾乎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就中學生而言,要加強其社會主義信仰教育,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在社會主義信仰教育中,增強科學與宗教本質區(qū)別、宗教產生的根源等相關問題的教育非常重要。要在進行社會主義信仰教育過程中,給學生闡述清楚宗教產生的根源及發(fā)展的過程,從而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的信仰觀。
(三)加強馬克思主義“四觀兩論”的教育
馬克思主義的“四觀兩論”是指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文化觀、宗教觀、民族觀及唯物論、無神論。加強馬克思主義“四觀兩論”的教育,也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祖國、文化、宗教、民族的基本理論知識,認識宗教的實質和社會作用,認識民族的產生、發(fā)展及我國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繁榮的關系,認識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了解我國各民族燦爛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從而更好地發(fā)揚社會主義文化,認識我國民族與宗教政策,培養(yǎng)和增強愛國情感,做維護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衛(wèi)士。
(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以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時代特征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一)加強師資隊伍職業(yè)道德建設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凡希望學生去實踐的,自己一定實踐,凡勸誡學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教師的道德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師只有首先具備了共產主義的思想道德,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共產主義的一代新人”。[2]加強師資隊伍思想道德建設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自覺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自身的修養(yǎng),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應有終身學習的優(yōu)良習慣,不斷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充滿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師要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其次,教師要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理想和信念。西藏的反分裂形勢嚴峻而復雜,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理想和信念,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密切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實際,聯系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有的放矢的抓好教育工作。
(二)教育部門及學校應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力度
在西藏地區(qū)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再學習培訓嚴重滯后,與發(fā)達地區(qū)相互間學習交流與溝通的機會較少,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為教師學習和進修提供機會,使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水平得到不斷的更新和提高。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應根據教學需要建立健全教師崗位責任制,形成長效的管理機制。勇于探索師資隊伍的管理方式,教師崗位實行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把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有機結合起來,營造一個適宜于人才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大力倡導樂于奉獻、勤奮工作、善于學習的教育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合格的師資隊伍奠定基礎。
(一)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開展實踐教育活動要聯系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發(fā)展,比如參觀西藏博物館歷史文物珍藏品、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喀則江孜抗英遺址;帕拉莊園;日喀則地區(qū)白朗縣社會主義新農村新面貌、拉薩“七一”農場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基地。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開展中學生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活教材,學校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好這些教育資源。
在重視社會環(huán)境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校教育作用,學校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開展“校園衛(wèi)生月”活動、“勞動最光榮”的校園義務勞動;資助貧困學生校園募捐活動、3月12日的植樹節(jié)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樹立學生愛勞動的觀念。要求學生在寒、暑假期間,自立調查主題,進行社會調查活動,有效擴大他們接觸了解社會的程度,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提高認識、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各種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內開展文藝、體育、科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樹立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為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助一臂之力。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還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校園宣傳陣地的功能,如學校廣播站、校報、???、宣傳欄等學校宣傳陣地的管理和建設。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通過宣傳來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效地開展社會主義信仰教育。
(三)建設中學政治輔導員制度
目前,在我國各高校設立了政治輔導員制度,這為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輔導員制度是有效的,結合西藏地區(qū)中學生社會主義信仰教育的實際情況,應在西藏地區(qū)中學生中建立政治輔導員制度,加強當地中學生的社會主義信仰的教育工作。
學校在配備政治輔導員時,應從學校青年教師中選拔政治素質過硬、思想覺悟高、責任心強,并長期從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師擔任。筆者認為在西藏中學生中建設政治輔導員制度具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能配合學校和班主任加強學生的管理工作、思想工作。二是通過日常輔導員的談心工作,可及時發(fā)現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興趣愛好,通過和學生交朋友,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社會主義信仰教育工作。特別是青年教師的人格魅力更容易吸引學生,成為學生的榜樣,有益于學生確立社會主義信仰觀。
總之,加強西藏地區(qū)中學生的社會主義信仰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我們長期而不懈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
[1]毛陽芳.新時期師范生信仰教育問題研究 [D].江西師范大學, 2006.
[2]任蘇民.教育與人生——葉圣陶教育論著選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B91
A
1673-1395(2011)06-0114-02
2011-04-26
鄭雪蓮(1969-),女,四川內江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研究。
責任編輯 袁麗華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