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新華,周 斌 ,陳水花,蘇 綺 ,吳漫利
(1、江西省鷹潭市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西 鷹潭 335000;2、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yī)院 江西 鷹潭 33500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鼻咽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WHO的資料顯示全球80%鼻咽癌發(fā)生在中國,主要多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和江西等地,發(fā)病率可高達15~50/10萬,研究資料證實EB病毒感染與鼻咽癌的發(fā)生有關。免疫學研究表明異型淋巴細胞的產生系包括EB病毒在內的病毒感染及刺激原刺激淋巴細胞增生亢進,甚至發(fā)生母細胞化的結果[1-4]。為探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本文對我院鼻咽癌患者、頸部轉移癌患者、健康體檢成人的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進行了統(tǒng)計,報告如下。
1.1 標本收集 鼻咽癌患者組68例 (均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其中男 52例,女16例,年齡 19~72歲;體檢健康成人組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齡22~58歲。頸部淋巴結轉移癌患者 (非鼻咽癌來源)組40例,年齡 32~78 歲。
1.2 儀器和試劑 奧林巴斯(Olympus-CX21)生物顯微鏡,瑞氏姬姆薩復合染液。
1.3 方法 患者和體檢者血液常規(guī)涂片,經瑞氏染色干后,應用雙目光學顯微鏡油鏡鏡檢分類計數200個有核細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10.0/PC軟件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
健康成人檢出異型淋巴細胞1.5±1.5% (范圍:0~5%,95%以上≤3%);鼻咽癌患者檢出異型淋巴細胞 10±3.5%(范圍:2~16%,90%以上>8%)。頸部淋巴結轉移癌患者檢出異型淋巴細胞2.5±3.0% (范圍:0~8%,90%以上≤5%)。各組中男女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計數顯著高于健康人組(P<0.01),頸部淋巴結轉移癌(非鼻咽癌)患者組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與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的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計數有顯著性差異(P<0.01),各組性別之間差異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鼻咽癌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癌(非鼻咽癌)患者、健康人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計數值
3.1 異型淋巴細胞增多主要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濕疹等病毒性疾病,EB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鏈球菌、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感染和疫苗接種也可引起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增多。文獻顯示正常人外周血偶見異型淋巴細胞[5]。本組資料表明異型淋巴細胞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并不少見,健康成人組異型淋巴細胞檢測數據較肖進成報道的稍低[6]。
3.2 大約三分之二的鼻咽癌的主訴是頸部淋巴結腫大而做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而診斷,形態(tài)學上有時不好判斷癌細胞是否鼻咽癌轉移過來。有文獻報道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升高對診斷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有價值[7]。本組資料顯示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的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明顯高于其他原發(fā)灶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癌者(P<0.01),當不好鑒別時,不妨檢測一下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的數量。
3.3 鼻咽癌發(fā)生在鼻咽部,比較隱蔽,故早期癥狀不明顯,當患者就醫(yī)時已經擴散至鼻咽的外部位,其中最多見的是轉移到頸上部淋巴結,僅20%~30%有咽鼓管阻塞所致的中耳癥狀,10%~15%有腦神經受損表現,有的病例幾乎看不到異常而僅靠隨機活檢才得到證實。發(fā)現的致病因素有遺傳、環(huán)境、EB病毒。關于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系的研究較多,EB病毒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在鼻咽癌患者中的陽性率及滴度都高,抗EB病毒IgG抗體及EB病毒殼抗原的I-gA對診斷有較好的幫助,只是費用較高,且前者有30%和后者有9%~18%的假陽性,值得注意[8]。鼻咽癌的傳統(tǒng)診斷方法與其他腫瘤一樣,主要依據患者就診時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病理活檢、影像學檢查、EB病毒相關的血清學檢查。既往研究[9]表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的異型淋巴細胞計數明顯高于健康成人,與本文所觀察到的一致,本組數據顯示鼻咽癌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的異型淋巴細胞計數有顯著性差異(P<0.01)。外周血的異型淋巴細胞計數可作為鼻咽癌早期診斷的輔助性檢測指標之一,尤其是無需特殊設備和技巧,適用于廣大基層單位。
[1]傅新文主編.頭頸部病變臨床細胞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10-213.
[2]鄭 嵐.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0,35(5):516-517.
[3]中華醫(yī)學會.臨床治療指南—腫瘤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1.
[4]高 黎,徐國鎮(zhèn)主編.鼻咽癌[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7:9.
[5]熊立凡主編.臨床檢驗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64~65.[6]肖進成.450例健康人末梢血異型淋巴細胞結果淺析[J].海南醫(yī)學,2003,14(3):47.
[7]趙長青,陶正德.鼻咽癌診斷的歷史演進[J].醫(yī)學與哲學,1993,7(2):4-6.
[8]劉彤華主編.診斷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8-89.
[9]張志華,秦維超,陳 娟.淺談異型淋巴細胞計數在診斷鼻咽癌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4):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