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鋒
(南京師范大學 金陵女子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一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男女平等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博士的行列,“女博士”這個詞早已不是中國社會的新鮮事物。然而,由于中國傳統(tǒng)的男權(quán)思想的影響,現(xiàn)階段人們
對女博士群體或多或少有一些偏見或誤解。最為常見的莫過于將女博士稱之為“第三種人”。女博士之所以能成為博士,必定有一定的原因,其中,成長經(jīng)歷就是重要的一個方面。我以敘事研究的方法對一位在讀女博士研究生的成長經(jīng)歷進行研究,對影響其成長經(jīng)歷各因素做深入的思考,以啟發(fā)人們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女博士群體。
二
2011年3月末的一個傍晚,我在江蘇B高校首次見到了在讀的工科女博士研究生阿Y。阿Y身著樸素的白色風衣,扎著辮子,一副鄰家女孩模樣,絲毫沒有傳說中的女博士那么令人敬畏。隨著我的引導性提問,阿Y開始對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娓娓道來。
(一)家庭因素對成長經(jīng)歷的影響
“我覺得我父母沒什么教育理念,可以說,他們有一顆平常心。”阿Y如是說。阿Y來自江蘇,她2008年本科畢業(yè)于江蘇A大學,同年被江蘇B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2010年直博。父母都已經(jīng)60歲左右了,有一個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哥哥。父親曾是國企的員工,母親是私企的員工,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退休了。阿Y不認為自己父母重男輕女,她甚至認為父母有些“重女輕男”。她說:
“我的父母有點重女輕男,可能是因為我在家比較小的原因吧。如果是重男輕女的話,有了我哥哥,為什么還會生我呢?總體對男孩和女孩是一視同仁的。教育方式也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可能比哥哥還占點優(yōu)勢。他小時候家里比現(xiàn)在要貧困,飲食和上學都受到一定的制約,而到我讀書的時候家里的經(jīng)濟就好多了。再加上我比哥哥小好多歲,父母對較小的孩子給的愛會多一些。哥哥對我也很好。”
在被問及父母的教育理念這個問題時,阿Y先是陷入深深的思索,然后很茫然地告訴我,她實在不記得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了。她說:
“我不大記得我從小是怎么被父母教育的了。只是記得上研究生以前,我父親是對我是很有意見的。因為我比較喜歡睡懶覺,他就總覺得我不會好好學習。后來我讀研究生了,他的態(tài)度就好些了。他不是對我放任不管了,只是不再給我太多的壓力。我還算是努力,父親就說,你自己合理安排好時間就好了。我母親也沒有什么教育理念。我的學習范圍很寬松,父母沒給我什么壓力,對我不算苛刻。考試成績什么的,他們管的也不是特別多。也不記得父母對我有過什么樣的期待。我到B大學讀研后,他們希望我以后能留在大城市,大概就這點樸素的期待吧?!?/p>
在父母以外的親戚里,也有對阿Y的成長經(jīng)歷有重要影響的人,尤其是姨媽、哥哥和嫂子。阿Y小時候,父母工作比較忙,她是被姨媽帶大的,姨媽是一位小學老師,阿Y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長期受姨媽關(guān)照。阿Y說:
“姨媽的女兒小時候就有些吃醋地說過,說她媽媽對她都沒有對我這么好。那個姨媽是長女,對我父母都很好,我哥哥也是她帶大的。她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像很多孩子一樣,小時候想當老師,也是受姨媽的影響。高中的時候我的成績也不是特別好,算是中上流,只是我還算努力。
我不知道為什么,從小就對哥哥有一種莫名的崇拜,也很信任他,也許是因為他比我大很多,我們感情又很好的原因吧。我比較中庸,很多事感覺差不多的話,對選擇不會特別挑剔,但是親戚們總覺得我沒有主見。我高考后報考的學校和專業(yè),是我哥哥給我拿的主意。我嫂子對我也有一定影響。她在很多生活、學習和思想方面都很關(guān)心我。我們的關(guān)系很好,她就像是我的姐姐。她很支持我讀書,還會給我分析問題,讓我把自己想要走的路想清楚,也不是一味地只讓我讀書,讓我考慮問題要全面一點,因為無論讀到什么程度,最后都還是要走向社會的?!?/p>
在阿Y的家庭成長過程中,她的父母也出現(xiàn)過中國家長常有的問題,比如,用其他孩子的長處來比較自己孩子的短處,以及偶爾的棍棒教育。阿Y說:
“我有一個和我年紀相仿的表姐,他們經(jīng)常拿她和我比。她是一個比較外向的人,比較受歡迎,我比較內(nèi)向。因此我那時覺得心里很委屈,這大概會對我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其實我的成績比她好。我父親還覺得我是個女孩子,應多干些家務(wù)活。鄰居家的孩子,無論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比我能干家務(wù)活。但我母親不怎么要求我干家務(wù),認為我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
在我成長的經(jīng)歷中,也有些不太好的記憶??赡苁且驗槲野之斶^兵,對人很嚴格,再加上他不善言辭的原因吧,我小的時候他偶爾也會動手打我,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做錯了很小的事情,讓他生氣了而已?!?/p>
從阿Y對家庭的敘述來看,阿Y的家庭生長環(huán)境比較寬松,父母和其他親戚在教育阿Y的問題上,心態(tài)比較平和,使得阿Y有相對自由的發(fā)展機會;包括父母、哥哥嫂子、姨媽在內(nèi)的親屬都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她很好的關(guān)懷,使得阿Y有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雖然阿Y的父母也有個別教育不當之處,但是整體看來,阿Y的生長家庭環(huán)境還是很好的。
(二)學校因素對成長經(jīng)歷的影響
“現(xiàn)在想想,每個上學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人能在校園里照看著我。感覺我永遠離不開人的‘監(jiān)視’?!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顯現(xiàn)出幸福的表情,很明顯,她喜歡這種所謂的“監(jiān)視”。她說:
“小學的時候,一直受到我姨媽的照顧,周圍的同學還很羨慕我有個當老師的親戚,這樣的話吃飯可以在學校里吃,還能經(jīng)常到辦公室里玩。小學以后,在各個求學階段,總會有一兩個沾親帶故的哥哥或姐姐在同一所學校里照顧我?!?/p>
阿Y,雖然是花錢上的好高中,但是她對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整體上還是滿意的。尤其是高中時期的經(jīng)歷,最令她難忘。和許多學生一樣,阿Y也有些偏科。她說:
“初中時,我的成績一般。那時,我升學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中等水平的高中,一個是中上等水平的高中。我的成績也不算好,因此我的初中班主任希望我去一個中等水平的高中。后來我沒有去,我去了一個中上等水平的高中,是花錢去上的。我需要有更多的壓力推動我好好學習。
對我最有影響,記憶最深刻的求學經(jīng)歷就是高中時期了。那個時候我覺得很充實,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考上大學,考上大學以后目標就不是很明確了。那個時候雖然忙,但是感覺很快樂,學習的節(jié)奏感比較明顯,學習方法固定,結(jié)果也可以預料到。當時我高考時江蘇是3+2模式,我選擇了化學和生物,沒有選擇物理。我覺得化學和生物要比物理更容易些。”
“對我影響最大的老師是我本科時的我的導師M?!痹诎的記憶中,這位老師在各個方面都給她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她至今對這位老師仍然非常感激。她說:
“我本科的院校在大二或者大三就實行導師制,需要雙向選擇導師。我就試著和M老師取得了聯(lián)系。在仔細考察了我的學業(yè)成績和平時表現(xiàn)以后,M老師決定做我的導師。他對人非常好,還記得我第一次去找他時,他怕我找不到他辦公室,專門到電梯口等我。從此,我就在他的指導下做實驗了。他為人和善且風趣,大家都很喜歡他。M導師心很細,記得我08年到B校來復試時,他還專門提醒我注意安全,我當時是覺得他的心腸太好了。我本來報考的是A校的碩士研究生,可惜成績差了一點,經(jīng)過調(diào)劑來到B校,不能再接受他的指導了?!?/p>
“我對朋友還是很挑剔的,交心的朋友不是特別多?!卑的性格不錯,但是對朋友的選擇還是比較挑剔的,她在學校中也經(jīng)歷過人際關(guān)系不太好的階段。她說:
“其實我本質(zhì)上是個老好人,對人很好的。但是因為我性格內(nèi)向,雖然一般朋友多,但是關(guān)系好的比較少,對朋友還是比較挑剔的,交心的朋友不是特別多。我認為如果自己對別人好的話,別人自然也會真誠地與自己相處的。
我剛到B校讀研時,有些不適應。周圍的同學,或多或少在B校都有相識的同學或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也好商量,有想不開的事情也有傾訴對象,而我來之前一個人都不認識。因此,研一的時候,我甚至都不怎么去實驗室,感覺那里是別人的世界,我融入不進去。后來大家漸漸地熟悉了,我和周圍同學有了越來越多的交往。這樣,大概經(jīng)過了一個學期的適應,我才慢慢融入這個新群體。”
幸福的阿Y幾乎在求學的各個階段都被親友的愛籠罩著,這使得她在學校的成長經(jīng)歷多了幾分溫情;阿Y對朋友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有自己獨到的交友方式,不會因寂寞而特意與人交往;學習方面有很強的上進心,對自己的情況很了解,很有主見,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改變對自己前程的期待和計劃;阿Y很幸運地在本科階段遇到了自己喜歡的老師,這給她一生的成長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三)社會因素對成長經(jīng)歷的影響
社會因素似乎對阿Y的成長經(jīng)歷影響不大,她說:
“家鄉(xiāng)的風氣是很好的,對我的讀書和發(fā)展有促進作用。我的故鄉(xiāng)自古就很注重教育,崇尚讀書。學校里對學習抓得很緊。有些女性親戚認為,我一個女孩子,要那么高的學歷不太必要,甚至會影響嫁人。我村里的人,聽說我讀博士了,覺得我是很了不起的。其實還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我的個性比較獨立,而且高中畢業(yè)后就離開家鄉(xiāng)。因此,家鄉(xiāng)人的觀念對我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雖然阿Y認為社會因素對她的成長經(jīng)歷影響不大,但是從她對家鄉(xiāng)崇尚讀書的環(huán)境的描述來看,家鄉(xiāng)的文教之風對阿Y成長為博士研究生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個性因素對成長經(jīng)歷的影響
“我認為我是很獨立的一個人?!卑對自己的個性總結(jié)得很干脆,在談到“個性”這個話題的時候,阿Y顯得格外有興致,她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她說:
“現(xiàn)在,我一般有什么事情也不會跟父母說,因為很多事告訴了他們,他們也解決不了,還不如自己解決。跟他們的交流溝通也不是很多,就算是說話,也只說一些表面的問題,并不深入。我的習慣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私事,有的事情,我即使愿意告訴好朋友,也不會全說的,只會說一部分。
我讀博的原因,除了不愿意換導師以外,也有逃避現(xiàn)實的成分。我不知道自己以碩士的身份走出校園后能干什么,能讀博還是讀博吧,但我也明白早晚還是要走向社會的。直博還可以不換導師,而且能節(jié)省一年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阿Y選擇了讀博?,F(xiàn)在阿Y父母的條件也還算可以,而且他們也希望阿Y讀,阿Y的哥哥早已工作,只有她一個人讀書,父母的壓力不大。阿Y對于自己的“博士女”身份是這么看待的:
“我對自己的博士身份也沒什么顧慮,我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因為我們是碩博連讀,所以發(fā)表文章的要求是很高的?,F(xiàn)在,博士并不少見了,整體水平也大不如以前了,讀博士聽起來很牛,其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厲害。以后干什么工作還是要取決于自己的努力的。
我周圍有女生認為女生不如男生,尤其是讀研階段的,女生事兒挺多的,不如男生能干。我聽了就不舒服,她們自己也是女人,怎么就看不起自己呢?”
阿Y承認男女兩性有差異,女性在一些方面有先天的劣勢,但是她并不認為女性一定不如男性。她說:
“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感覺到作為一個女生有什么很明顯的優(yōu)勢或劣勢,不覺得有什么性別差異。其實我也能理解,女生在物理等方面整體是不如男生,而且兩極分化,要么成績特別好,要么很不好,而男生整體分化不嚴重。
我是這樣的一個人,想干什么事,就不顧什么困難和其他人的看法,因此,平時對性別問題幾乎沒怎么考慮過。有時候,我感到,女性在一些領(lǐng)域還是很有優(yōu)勢,很受歡迎的,比如那些需要耐心的工作。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很多領(lǐng)域里,即使女性占多數(shù),拔尖的還是男性居多,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是不能就此認定女性不如男性?!?/p>
“我還沒有確定的男朋友。我的戀愛觀比較執(zhí)著,我喜歡青梅竹馬的感情,因此,錯過了不少機會?!卑的愛情觀有些浪漫主義色彩,她說:
“現(xiàn)在我在讀博,工作未定,而且有些男性的確顧慮女性的高學歷,因此我找對象也是不容易的。我的‘自然條件’還算不錯,也給一些男性帶來了額外的壓力。靠別人介紹也未必可行。我的態(tài)度是,順其自然吧。有時候我也會覺得還是有個人陪著比較好?!?/p>
阿Y的個性很鮮明:她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最后得出理性的結(jié)論;她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人做事,不受世俗的干擾,但是又能結(jié)合社會大背景確定自己的目標,使得自己的人生軌跡不至于偏離現(xiàn)實。在讀博原因、性別觀念、婚戀觀等方面,阿Y的敘述都能顯示她是一個有想法、個性鮮明的青年學子。
三
在整個訪談過程中,阿Y始終面帶微笑,坦誠地與我交流。訪談不時因阿Y與遠處走過的同學打招呼而中斷,但每次中斷后阿Y都能從容地再次把思緒拉回到訪談過程中。躲在鏡框眼鏡后的兩只眼睛雖然不大,但是顯得格外有神,格外睿智。在五月進行的第二次訪談中,阿Y的表現(xiàn)仍然如此。這位女博士研究生的一言一行都顯得那么隨和,那么灑脫,那么自信。她是一個在較為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從社會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中都獲益匪淺,有自己獨立個性的人。作為女博士群體中的一員,阿Y的成長經(jīng)歷和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也許能使人們對女博士的形象有更理性的認識。
[1]裴娣娜.教育科學方法導論[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陳向明.質(zhì)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克蘭迪寧,康納利.敘事探究質(zhì)的研究中的經(jīng)驗和故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丁鋼.聲音與經(jīng)驗:教育敘事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瑪格麗特·W.馬特林.女性心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