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主題:
演講詞除了具有議論文論點鮮明、邏輯性強的特點外,語言上還要求具有鼓動性。通過學習這類文章掌握一些寫作演講詞的技巧是有必要的。學習本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時,我以通過誦讀讓學生體會作者文句中蘊含的感情,領會演講的魅力,以及修辭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然后設計探究性問題,完成仿寫的練習,巧妙地把學生引到寫作上,體現(xiàn)新課標中“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
情境描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懷才不遇的文人,能夠人盡其才、大展其能是他們的夢想;精忠報國的武將,能夠馳騁疆場、保家衛(wèi)國是他們的夢想;老師的夢想是能夠培養(yǎng)出德藝雙馨、厚德載物的代代桃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在上個世紀的美國,被稱為最偉大的夢想是什么。請大家在熟讀預習的情況下,指出文中的哪些段落是作者滿懷深情的夢想,并用自己的語言作簡要概括。
生1:文章18—26段是作者對自己夢想的具體描述。
生2:就是渴望實現(xiàn)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平等,消除種族歧視,還有實現(xiàn)自由與正義。
師:看來此文主要是針對黑人發(fā)表的演說。不同的演講會針對不同的聽眾。
梁啟超先生的演講點燃了清華數(shù)代學子對中華文化的激情,蔡元培先生的演說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北大的辦學宗旨。那么在這樣一個多膚色、多民族的國家里,這番演講為何偏偏主要針對黑人?作者演講的緣由在文章的哪里體現(xiàn)出來的呢?
生:在課文的頭兩段。(誦讀出)無論是十六世紀被賣到美洲大陸,還是經(jīng)過長達四個世紀的漫長斗爭,如今,黑人的生活仍不盡如人意。
師:可見,種族歧視已成為美國“人權紀錄”中最不光彩的一頁。通過上網(wǎng)查詢,關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狀況,你們還了解到什么?
生1:二戰(zhàn)之后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它用占世界不足三十分之一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占世界三分之一強的財富。然而黑人生活貧困,大量的黑人青年失業(yè),靠領取救濟金生活。
生2:黑人受不到良好教育,不能進入高層機構(gòu)。黑人不能參加投票和選舉,沒有人格自由和活動自由。
生3:嚴重的種族歧視使美國大約每五個黑人中就有一個人坐過牢,黑人每年被關進監(jiān)獄的人數(shù)比能上大學的人數(shù)還多。在美國犯同樣的罪,黑人往往受到比白人重2—3倍的懲罰。白人警察經(jīng)常任意毆打、槍擊黑人。
師:同學們上網(wǎng)查詢的收獲真不少,從經(jīng)濟地位、教育程度、政治待遇、法律保障等角度了解了美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種族歧視情況。
評析:
背景資料是文本解讀的重要依據(jù),讓學生自己通過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去搜集資料,自主地建構(gòu)知識。多媒體展示歷史的圖片,配之以低沉憂傷的音樂,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聽感受。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生動地呈現(xiàn)知識,讓學生真正融入課文,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
師:基于以上的種種不公平,為使黑人獲得更多的自由平等權利,在1963年的8月28日,這位被譽為“黑人之音”的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廣場發(fā)表了著名演說。在短短的十幾分鐘時間內(nèi),就擁有25萬名現(xiàn)場聽眾,這是怎樣的一個領導者?你對他的生平了解多少?
生1:他在196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有金牧師之稱。促成了當年民權法案的通過。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生2:一位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位,而被當?shù)鼐瘑T逮捕。馬丁立即組織了罷車運動,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地方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制。
生3:他一生受到無數(shù)次的恐嚇,三次入獄,三次被行刺,最后在旅館的陽臺被一名種族分子開槍正中喉嚨致死。
評析:
播放一聲聲飽含深情的演講片段,夾雜著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帶給學生真實的情境體驗。摒棄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讓學生自我教育,深層次地優(yōu)化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深入地思考、積極地表達,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
師:這位擁有偉大人格魅力的演說家想人民之所想,講人民之所講,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他用正義的吶喊、時代的呼聲征服了在場所有聽眾。這篇演講詞通篇采用句式相似的句群,猶如滔滔江水,把人們的理想、信念、決心表達得淋漓盡致。請你在文中找出比較欣賞的句子,朗讀出來,并說明原因。
(學生積極誦讀后,討論喜歡原因。)
生1:應該有針對性,不能無的放矢。
生2:應該有思想性和鼓動性,具備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生3:應該口語化,明白易懂。
師:此文富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富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能夠運用如此激情四射的語言,請大家討論總結(jié)一下,你們認為他語言方面的秘訣是什么?
生:修辭手法的運用。
師:那么本文使用頻率最高的修辭有哪些?
生1:排比、比喻。
生2:反復、對比。
師:本文通過富含修辭的手法,使文句內(nèi)涵豐富了,表意含蓄了,語言華美了,對我們的遣詞造句有很大的啟發(fā)性。咱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請你根據(jù)演講詞的特點,以“我有一個夢想”為話題,寫一段優(yōu)美的打動人心的話。老師也寫下了自己的夢想,權且作為拋磚引玉吧:
我夢想有一天,你們的生命在經(jīng)歷平凡自然的真實后,開拓出屬于自己的風采。
我夢想有一天,你們的笑靨能閃出耀眼奪目的光輝,從中說出艱苦卓絕的蛻變。
我夢想有一天,你們能如“螣蛇乘霧”般在天際飛翔,如“千里游魚”般在海洋搏擊,如“騏驥一躍”般在大地馳騁。
生: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奧運不再那樣遙不可及,每個人都能身披戰(zhàn)袍,馳騁賽場。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在奧運的賽場上,將會用歡笑來取代所有的不和諧。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所有的選手都能情同手足,攜手并進,共創(chuàng)輝煌。
評析:
以口頭演講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從個人的小圈子里跳出來,關注國際社會。生借助提示,聯(lián)系現(xiàn)實,展開想象,既培養(yǎng)了能力,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思維和語言互為表里的訓練,真正達到人文浸潤、品質(zhì)提升的目的。
本文以回顧歷史為開端,揭示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以展望美好未來作結(jié),不僅體現(xiàn)了美好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都能早日成才,達成自己的夢想。
案例評析:
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去搜集和處理信息,自主地建構(gòu)知識;通過口頭演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表現(xiàn)欲,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點撥者、激勵者、促進者。
1.優(yōu)化教材
此案例大膽地打亂了課文的結(jié)構(gòu)思路,抓住“作者的夢想是什么”這個核心問題,以它為切入點,然后從“探究作者夢想的原因”“作者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這兩個問題展開。既能突出重點,又脈絡分明。
2.角色轉(zhuǎn)換
力求把讀放首位,在讀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從誦讀中理解作者的渴望,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
3.讀寫聯(lián)袂
一方面,通過學習本文的修辭手法,當堂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為寫提供了范本,寫作加深了閱讀的體驗。
另一方面,“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還是存在許多不足與紕漏: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教學機智仍然欠缺。這些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教師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專業(yè)知識的扎實與否都是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