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巖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殘雪在先鋒作家中比較特殊,她似乎在用其特異的敘事才能挑戰(zhàn)自我的寫作極限,同時也在反抗世俗的閱讀習慣,構建自己的個人精神世界。殘雪的寫作富有先驗性和獨創(chuàng)性,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非現(xiàn)實的無意識領域的經驗世界,這個世界雖充滿荒誕色彩卻深刻地透露出現(xiàn)代人不正常的生存困境。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指出:“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復調?!雹侔秃战鸬膹驼{理論強調小說人物自身意識的獨立性、平等性,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作者之間都有平等的對話關系,多步調同步進行的一種敘事手段。而在殘雪的許多小說中,其構建的常常是一個時空錯亂、故事交錯的立體迷宮,是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沖突下無意識的自我精神狀態(tài),利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來制造不同的單個敘事迷宮。每個故事、人物之間亦沒有嚴密的邏輯關系,只有一些不確定的關系,承載著殘雪表現(xiàn)個體的精神復雜性,在自我無意識領域中開拓人的內在經驗的深層空間。這樣就給小說的解讀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性和多元性。在小說《最后的情人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意識。喬用書籍和想象意念建構一個自己的獨立世界,喬的妻子馬利亞則在編織的掛毯中尋找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橡膠園里根、牧場主金在自己的領地以自己為基礎進行世界的延展,喬的老板文森特和妻子麗莎,里根的情人埃達,喬的兒子丹尼爾……小說中的許多人物行為都是獨立的,他們各自的故事都具有相互排斥的“私人空間”,并且之間也看不到明顯的邏輯關系,似乎每個人的行動都是夢游,之間毫無關系,人與人之間也僅限于名分,人物之間甚至渴望相互隔離,這就是故事的核心。殘雪的精神“內向追求”要求這種復調的敘述,她曾說:“我研究的是人性,人性最根本的東西都是在記憶深海中體現(xiàn)的?!雹凇皻堁┑淖髌飞钊氲健晕摇瘍炔康纳钐?,表現(xiàn)了依靠通常的藝術手段所難以企及的無意識領域的狀況”。③殘雪的這種無意識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就是沒有時空感,所有的故事都是平行發(fā)展,平等對話,在無意識的牽引下尋找自我的精神空間。單個迷離,但沒有關聯(lián)的故事正是一個個的迷宮。正是由于這些復調的迷宮相互獨立存在,構成不了關聯(lián),卻在深層結構上交織在一起,指向人性深處復雜的精神內核,“殘雪對人的內部世界的探索達到了人的無意識領域,她對現(xiàn)代中國人被壓抑到無意識深處的經驗內容:虛無感、荒誕性、變態(tài)的欲望、扭曲的感官經驗等,作了充分的展示,同時也描繪了一個陌生的、怪異的、病態(tài)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和人際關系”。④這也就是殘雪小說復調的迷宮帶給我們的啟示,她拓展了小說的延伸空間,彰顯了小說的敘事魅力。
殘雪小說給予大多數(shù)讀者的觀感,首先就是小說缺乏故事性,也可以說殘雪小說沒有故事。她的小說破碎性、片段性、解構性特征明顯,有些小說甚至無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以反因果、非連續(xù)性的敘述手法,營造出一種跳躍式的臆想式的語言效果。也就是說在與傳統(tǒng)小說注重情節(jié)與小說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相比,殘雪在有意消解小說的故事性,解構人物明確的性格特征,在“支離破碎”中敘述一個個似乎沒有關聯(lián)的片段。同時她的大多數(shù)小說都像在講述同一個故事,而這故事所指向的主題就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生存困境:“那些沉淪于現(xiàn)實困境的人們只能憑借先知者‘站出來表演’的引領方式去反思自我的存在困境,并借此展開對命運的抗爭?!雹輾堁┳鳛檫@樣一個先知者,以對人物生命個體精神矛盾的書寫與釋放來闡釋一種人類的生存現(xiàn)狀:外在不完整的故事與內在共通的主題構成了一個雙重式的寓言故事結構。殘雪式的“寓言”獨特的內涵、結構及其呈現(xiàn)方式,就是殘雪小說寓言的獨特性。在殘雪的短篇代表作《山上的小屋》一文中夢囈似的事件片段構成了敘事模板:“在我家屋后的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來的小屋?!薄拔颐刻於荚诩抑星謇沓閷?。”“我發(fā)現(xiàn)他們趁我不在的時候把我的抽屜翻得亂七八糟,幾只死蛾子、死蜻蜓全扔到了地上,他們很清楚那是我心愛的東西?!薄靶∶猛低蹬軄砀嬖V我,母親一直在打主意要弄斷我的胳膊,因為我開關抽屜的聲音使她發(fā)狂,她一聽到那聲音就痛苦得將腦袋浸在冷水里,直泡得患上重傷風?!薄拔业母赣H20年前將一把剪刀掉進了井里,為此終日苦惱,一到夜間就變成了一只悲哀嗥叫的狼。一天他試圖打撈出沉在井底生銹了的剪刀,但失敗了,剎那間,左邊的鬢發(fā)全白了?!薄拔遗郎仙?,滿眼都是白石子的火焰,沒有山葡萄,也沒有小屋?!惫适碌钠扑樾?、敘述的不連貫與片段化,就像一個沒有開頭與結尾的句子,無理性無邏輯。故事卻充滿著不安定與緊張的情緒,主人公“我”與家人之間是一種緊張的敵對關系,“我”的抽屜被他們亂翻,殺死“我”心愛的東西,母親的恐怖想法,父親惡魔般的舉動,帶給“我”的是疑懼,給讀者的也是一種焦慮不安的感受。母親的監(jiān)聽、父親的狼嗥,以及自我的瞬間幻象,表達的是自我與外部世界的沖突,突出表現(xiàn)了一種自我意識中個人生存困境的真實感。
有評論者指出:“殘雪很善于以曖昧、朦朧、象征的譫語,將人的潛意識心理躍然紙上?!雹拊跉堁┑氖澜缋铿F(xiàn)實世界是一個被她反抗,甚至絕望的世界,她說:“因為我從小就生活在我的那個世界,我對大家所熟悉習慣的世界,對俗話、套話都十分反感。大人說東,我一定說西。我的世界是我創(chuàng)造出來去反那個世俗的世界的。他們都非常討厭我?!揖褪且?,就是討厭那個世界,所以我才創(chuàng)造了我的世界?!雹邭堁嫿ǖ氖且粋€她自己的潛意識中的個人世界。而殘雪小說語言中的夢囈特征就徹底地外化為構建她個人世界的基石與標志。夢囈語言與個人世界是相輔相成的,個人世界通過夢囈語言得以強化與凸顯,夢囈語言因為個人世界的情感脈象的特異而更加個性化與特殊化。夢囈語言具有哪些特征呢?
1.非理性、無邏輯。殘雪的大部分小說的故事更像是一個個神經質似的片段對話,敘述無邏輯可言。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山上的小屋》,故事的本身沒有任何邏輯可言,故事的安排沒有線索,前言不搭后語。小說的開始說“我”家屋后有座小屋,接著筆鋒一轉,轉寫“我”每天清理抽屜,可抽屜被亂翻,心愛的東西被殺死,母親疑懼與忌恨,接著又寫到我到山上“看個究竟”,到底為什么去?去看什么?沒說一個字。接著又寫到母親對“我”惡狠狠地監(jiān)視,妹妹的眼睛變成綠色,父親的恐怖舉動,等等,看起來就像一個大雜燴,什么都說,什么都沒交代清晰,故事的邏輯發(fā)展混亂,敏感、神經質、焦慮、恐懼的情緒四處彌漫,而這種夢囈似的語言與殘雪理解的現(xiàn)代人的精神狀況息息相關,所以她說:“我關注的是現(xiàn)代人的‘人性’,在現(xiàn)實生存環(huán)境下人的精神狀況?!?/p>
2.小說人物語言隱晦與模糊,看起來更像是夢話。《突圍表演》中的敘述來自五香街一個居民之口,這位居民的敘述一開始就圍繞著X女士的年齡與Q男士的長相間接地轉述他人之言,然而眾多的他人之言雖然落實在具體的問題上,卻沒有哪個聲音能夠以確鑿的證據(jù)作符合邏輯的充分說理,因而也就沒有哪一個說法占上風,因為幾乎所有的說法都不過是以一點點印象為根據(jù)捕風捉影,再添油加醋加以渲染,具有很大的主觀臆斷性。那么這種主觀臆斷性就會造成理解的多元性和混亂性,就會造成一種紛亂的效果,無法說清前因后果。所以說在殘雪小說中人物語言之間是有隔閡的,這種隔閡放在人際關系中就是人際交往之中的緊張感、冷漠、無法溝通,人與人之間難以走進彼此的精神世界,因為彼此都有心理陰影,人人都想成為他人的關注對象,用以滿足自己淺薄的虛榮心。有評論者認為這是人的一種“表演欲”。⑧殘雪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是她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潛意識基調。
殘雪的小說給我們展示的遠遠比這復雜和多義,殘雪的小說有可能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我們現(xiàn)代人生存秘密的鑰匙,無論殘雪小說的敘事藝術是多么的怪異和特別,但呈現(xiàn)給我們的卻是諸多的人生啟示,是我們生存狀態(tài)一面?zhèn)扔暗恼故尽?/p>
注釋:
①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巴赫金全集[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4-5.
②唐朝暉.靈魂的寫作者——訪殘雪,文藝報,1999.6.10.
③張閎.感官王國——先鋒小說敘事藝術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74.
④張閎.感官王國——先鋒小說敘事藝術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6.
⑤葉立文.存在困境中的“突圍表演”——論殘雪先鋒寫作中敘述模式的嬗變.長江學術,2006,(2).
⑥王緋.在夢的妊娠中痛苦痙攣——殘雪小說應悟.文學評論(北京),1987,(5).
⑦殘雪.為了復仇寫小說——殘雪訪談錄[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20.
⑧孫德喜.一個怪誕世界的存在方式——論殘雪小說的語言.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2).
[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巴赫金全集[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2]張閎.感官王國——先鋒小說敘事藝術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3]殘雪.為了復仇寫小說——殘雪訪談錄[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4]殘雪.突圍表演[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5]殘雪.山上的小屋[J].人民文學,1985,(8).
[6]葉立文.存在困境中的“突圍表演”——論殘雪先鋒寫作中敘述模式的嬗變[J].長江學術,2006,(2).
[7]王緋.在夢的妊娠中痛苦痙攣——殘雪小說應悟[J].文學評論(北京),1987,(5).
[8]唐朝暉.靈魂的寫作者——訪殘雪[N].文藝報,1999-6-10.
[9]孫德喜.一個怪誕世界的存在方式——論殘雪小說的語言[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