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卿
(廣西梧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梧州市 543000)
機械通氣作為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治療手段,是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最為重要的技術,是患兒生命的最后防線。新生兒機械通氣有著與兒童、成人不同的特點和要求,嚴格有效的氣道管理對提高機械通氣的療效,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降低危重新生兒致殘率、病死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F(xiàn)就新生兒人工氣道的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對新生兒應選用不帶氣囊的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管,并應重視插管后或切開后的監(jiān)護[1]。應避免長期經鼻插管,推薦采取經口插管[2],因氣管導管對鼻腔的阻塞妨礙了鼻竇分泌物的清除,導致鼻竇炎的發(fā)生,而被污染的分泌物由鼻竇誤吸入下呼吸道可導致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fā)生[3]。氣管插管應妥善固定,隨時檢查和記錄插入深度,防止插管扭曲,防止滑動而損傷氣道黏膜。頭部稍后仰,定期轉動頭部,以變換插管的壓迫部位,防止局部損傷,調換的方式一般有左轉、仰臥、右轉,3種方向可交替進行。改變頭部方向時,需強調頭頸部一致性,否則會加重壓迫。觀察患兒兩側胸廓運動和呼吸音是否對稱,強弱是否相等,防止導管過深或滑出,必要時適當約束固定患兒雙上肢,防止患兒自行拔管。氣管切開后48 h內要嚴防氣管套管脫落[4]。套管固定方式要適當,注意觀察患兒呼吸運動情況,如應用金屬套導管,外套管每周更換1次,內套管每天消毒2次。
2.1 濕化的重要性 機械通氣患兒建立人工氣道后,呼吸道纖毛運動減弱,分泌物排出不暢,呼吸道失水增加,易導致氣道阻塞、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有研究表明[5],吸入濕化不良的氣體2 h就可以影響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增加黏液黏性,對氣體交換、分泌物的清除、肺的擴張等都有影響。
2.2 濕化液的選擇 濕化液選擇要求等滲、刺激性小、濕化效果好。有研究[6]報道,應以蒸餾水或低滲鹽水作為氣道濕化液。臨床上使用的有0.9%和0.45%兩種濃度的氯化鈉濕化液[7,8],0.45%鹽水濕化效果優(yōu)于生理鹽水,因為低滲溶液在水分蒸發(fā)后留在呼吸道內的滲透壓更符合生理需要,而生理鹽水可在氣道內濃縮,使?jié)B透壓增高,刺激呼吸道黏液細胞,容易引起支氣管痙攣[7]。目前,不推薦將生理鹽水作為常規(guī)濕化液。使用呼吸機時常用蒸餾水,因為蒸餾水稀釋黏液的作用較強,可應用在分泌物稠厚量多、需要積極排痰者[9]。另有研究表明,用滅菌注射用水進行氣道濕化,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痰液較稀,保持了呼吸道纖毛運動的活躍性,不易引起痰痂、痰栓[10]。
2.3 氣道濕化的方法
2.3.1 蒸氣加溫濕化 臨床上多采用電熱恒溫濕化裝置,將呼吸機濕化器溫度調控在32℃~35℃,使熱濕化器將水加溫后產生蒸氣,混入吸氣中,從而起到使吸入氣加溫加濕的作用,減少寒冷、干燥氣體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用時濕化器貯罐內只能加無菌蒸餾水,不能用生理鹽水或添加藥物,以免水蒸發(fā)后引起溶質形成沉淀[1]。要經常觀察濕化罐液體量,不足時及時添加,防止?jié)窕髦械乃舾?,因為干熱的氣體進入氣道所造成的損傷比冷空氣更大,同時還要注意恒溫調節(jié)情況并及時清除管道儲水罐中的冷凝水,以免反流。
2.3.2 氣管內直接滴注 為彌補其他濕化方法不足,當氣道痰液黏稠時,氣管內直接滴注濕化液可稀釋痰液,有利于痰液吸出??稍跉夤軆鹊巫?.45%~0.9%氯化鈉溶液,每次0.5~1 mL,1~2 h1次,過多地氣管內滴液可消耗肺表面活性物質[9]。
2.3.3 霧化濕化 在吸氣回路中連接一霧化器,利用射流原理將水流撞擊成微小顆粒并送入氣道。也可采用超聲霧化、空氣壓縮霧化器霧化、高流量藥氧霧化,多數(shù)作者提倡小霧量、短時間、間歇霧化法,每2 h霧化吸入10min,避免長期霧化導致肺不張、血氧分壓下降等不良癥狀[11]。有研究[12]發(fā)現(xiàn),間斷霧化吸入配合恒溫濕化器濕化患者氣道,與單一使用恒溫濕化器或氣道滴注以及恒溫濕化器配合氣道滴注相比濕化效果更好,二者相互配合可以彌補濕化的不足。
2.3.4 判斷氣道濕化的標準 濕化滿意:分泌物稀薄,能順利通過吸痰管,氣管導管內沒有結痂,患兒安靜,呼吸道通暢;濕化不足:分泌物黏稠,有結痂或吸引困難,患兒可突然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發(fā)紺加重;濕化過度:分泌物過分稀薄,需要不斷吸引,肺部聽診可聞及較多痰鳴音,患兒煩躁不安,發(fā)紺加重。另外,有報道認為觀察Y管與氣管插管之間(HH)或者回路管道與氣管插管之間(HME)的冷凝水也可以作為一種評價濕化效果的指標,其標準分為6級:干燥、潮濕、潮濕伴很少液滴、潮濕有液滴、潮濕伴較多液滴和有水流[13]。
2.3.5 吸入氣體的溫濕度 適宜溫度的氣體可使氣管、支氣管擴張,并有防止氣道痙攣的作用。正常生理情況下氣道的溫度在35℃~37℃,能維持纖毛正常的生理功能。一般認為機械通氣期間吸入的氣體溫度應保持在32℃~34℃,相對濕度100%,絕對濕度30~35mg/L是安全的[14]。
氣管內吸引是人工氣道建立后的一項基本護理措施,是患兒分泌物排出的唯一重要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暢,是保證足夠通氣量的先決條件。
3.1 正確選擇吸痰時機 機械通氣的新生兒不存在常規(guī)性吸痰,決定是否吸痰是基于患兒的需求。如果發(fā)現(xiàn)患兒突然發(fā)紺、呼吸急促、躁動不安時,考慮為痰液阻塞氣道所致,應及時吸痰。在氣管導管內有可見分泌物,呼吸音粗糙或呼吸音減弱,血氧飽和度下降,定容時氣道壓升高或定壓時潮氣量減少,聽診有痰鳴音等應及時吸痰。在患兒體位變化前后應適時吸痰,以防大氣管內痰液隨體位改變而流入對側支氣管。另外,還需要考慮疾病的狀態(tài)和疾病對呼吸道分泌物的影響。新生兒RDS在發(fā)病早期(出生24~72 h)分泌物極少,不應經常吸痰,而胎糞吸入、肺炎、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疾病,則需要早期和頻繁吸痰。若患兒行氣管內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質(PS)治療,原則上注藥后6 h內勿翻身拍背吸痰,除非有明顯的呼吸道阻塞癥狀,吸痰時間可推遲至12~24 h后[15]。
3.2 選擇合適的吸痰管 根據(jù)氣管插管的型號選擇適當?shù)奈倒?,且軟硬適度。吸痰管的外徑一般是氣管插管內徑的2/3~1/2比較合適。過粗會增大死腔、誘發(fā)窒息,還會造成管道提插困難,過細則吸痰不暢。為防止分泌物阻塞,吸痰管除有端孔外,還應有1~2個側孔[16]。
3.3 正確的吸痰方法 吸痰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吸痰前先給患兒吸高濃度氧氣1~2 min,或用復蘇囊加壓給氧,待血氧飽和度升至95%以上再進行吸引。新生兒氣道吸痰的負壓不宜過大,一般早產兒<13.3 kPa(100mmHg),足月兒<20.0kPa(150mmHg),吸引時間<10s,不要在同一部位吸引太長時間,以免損傷氣管黏膜。吸痰方式多采用傳統(tǒng)的開放式吸痰,在Y型管分叉處將氣管插管斷開,將吸痰管插入氣管插管內,使氣道內壓與大氣壓相通,降低了出現(xiàn)肺塌陷的危險。但也有研究[17,18]報道,密閉式吸痰可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生率。加拿大危重病學會和加拿大危重病臨床試驗組聯(lián)合制訂的以循證醫(yī)學為依據(jù)的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最新指南也建議使用密閉式吸痰管吸痰[19]。下吸痰管時一般不用負壓,導管下至最深處再上提1 cm,開放負壓后,旋轉上提吸痰管。另有研究[20]報道,在插入吸痰管時采用邊吸引邊轉動吸痰管邊向氣管插管內送,達到所需深度后迅速撤出的吸痰法能明顯減少氣道內吸痰時的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新生兒機械通氣期間,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保證人工氣道的充分適度濕化,把握好吸痰時機,及時采取正確吸痰方法,從而維持人工氣道通暢,使機械通氣安全有效地進行,是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新生兒生命質量的重要保障。
[1]周曉光,肖 昕,農紹漢.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3.
[2]Holzapfel L.Nasal vs oral intubation[J].Minerva Anestesionlogica,2003,69(5):348-352.
[3]Corona A,Raimondi F.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CU setting[J].Minerva Anestesiologica,2004,70(5):329-337.
[4]劉永梅.人工氣道的管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4,13(8):556.
[5]Cinnella G,Ginardina C,F(xiàn)ischetti A,et al.Airways humidification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Effects on tracheobronchial ciliated cells morphology[J].Minerva Anestesiol,2005,71(10):585-593.
[6]陳宏林,向琪林,吳 娟,等.生理鹽水在機械通氣患者氣道濕化中作用的系統(tǒng)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7):1562.
[7]劉雪喻.兩種不同濃度的氯化鈉液用于氣道濕化的效果比較[J].護理研究,2005,19(3):421.
[8]黃惠芬,毛曉群,陳乃招,等.兩種不同濕化方法與不同濃度的療效作用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3):277.
[9]祝益民.兒科危重癥監(jiān)護與護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5.
[10]范仉金,張 超,張 芳,等.兩種溶液應用于口腔護理與氣道濕化效果比較[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6,46(2):3.
[11]王晶晶,張鳳巧,畢越英.人工氣道濕化的護理進展[J].現(xiàn)代護理,2005,11(8):1496-1497.
[12]李文濤,孫麗娟,劉 晶.使用呼吸機時氣道濕化方法的探討[J].護理雜志,2001,16(10):584-585.
[13]Ricard JD,Markowicz P,Djedaini K,et al.Bedside evaluation of the critically ill[J].Chest,1999,115(6):1646-1652.
[14]Sottiaux TM.Consequences of under-humidification and over-humidification[J].Respir Care Clin N Am,2006,12(2):233-252.
[15]王曉東,周曉光.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01.
[16]李明珠,趙桂臣.兒科醫(yī)師繼續(xù)教育必讀[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37-140.
[17]劉 妍,何立平.密閉式吸痰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6,20(18):1619-1620.
[18]Lee ES,Kim SH,Kim JS.Effects of a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 on oxygen saturation,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d nursing efficacy[J].Taehan Kanho Hakhoe Chi,2004,34(7):1315-1325.
[19]Dodek P,keenan S,Cook D,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nn Intern Med,2004,141(4):305-313.
[20]侯海萍,姚瑞玲.減少新生兒氣道內吸痰并發(fā)癥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