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良
(西安醫(yī)學院 公共課部,西安710021)
計算機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學過程,通過引入“作業(yè)前置,范例引導,任務驅動,監(jiān)視督學,難度分層,逐步推進”的教學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并深受學生的好評和歡迎。
高等教育在連續(xù)擴招的形勢下,在校學生數量不斷攀升,學生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受文化、經濟、消費等觀念的影響,中小學階段的計算機教學水平和普及程度存在明顯差距,其入學時的計算機知識層次不一,這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問卷調查中已得到印證。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完全依靠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的大課教學,其結果是教師不好教,難易度不好把握,學生學不好,教學效果不理想。因而,可以在新生入校之初進行摸底考核或問卷調查,根據不同基礎進行分層次編班實施計算機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便于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讓基礎好的更上一層樓,無基礎的也能有所收獲。多年來,我們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不同愛好進行軟件平臺、作業(yè)平臺的設計建設,將常用的應用軟件鏡像到學生機D盤上,可以讓學生按需要選擇自行安裝,將作業(yè)以菜單方式放置在FTP服務器上,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下載。多年教學實踐充分證明,這種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失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將局域網內其中一臺計算機構建成FTP服務器,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專業(yè)特點、學生層次進行任務設計,教師布置任務,實驗課前師生共同分析任務,任務目標,起點能力、方法步驟、涉及知識,便于學生下載上機作業(yè),學生通過在地址欄輸入FTP服務器作業(yè)訪問的IP后回車,可以直接進入作業(yè)文件夾,將自己本次上機要做、想做的作業(yè)拖放至自己的電腦磁盤目錄中,根據教師廣播教學示范,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內容去完成作業(yè)。
組織理論和實驗教學教師共同進行作業(yè)制作,要求結合理論教學內容,參考學生所學專業(yè)、學生層次,圍繞相關教材編制好難易度不等的多種題型,并標注制作要求,如:樣式、必做、可選等。讓學生更多的利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特點去操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監(jiān)視督學”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系統(tǒng)可以在教師的計算機上對學生的屏幕信息進行連續(xù)的視察和及時的操作指導。接受監(jiān)控的學生可以是單一、某些或全體,教師可以通過此功能進行監(jiān)看,進行監(jiān)視督學,也可以很方便的選擇同時監(jiān)看的學生窗口數,或輪流監(jiān)看。
“分組教學”是指教師將目前班級中的學生根據需要分為幾組,在每組中選擇一位學生作為分組教學的組長,教師將該組中的教學控制權限交給他,由他來對組中其他學生進行教學。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成為其中的組員??梢苑纸M進行的教學控制有:廣播教學、語音教學、視頻教學、教學討論、語音對講、監(jiān)看遙控。
“廣播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tǒng)的廣播教學功能,將每次上機實驗教學內容通過教師機的電腦屏幕畫面及語音(文字、圖形、圖像、影視、聲音),同步播送給全體、群組或單個學生機,學生通過本機屏幕及耳機,看、聽、老師示范教學。對于不同計算機基礎、不同層次、不同個性化要求的作業(yè)問題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tǒng)的“遙控輔導”功能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輔導。
“轉播示范”是指教師將做的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展播示范給全體、群組或個別學生機,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造就學習氛圍,建立自信心,不斷提高上機操作水平。
通過給學生設置同名用戶如STU的訪問權限,學生通過在地址欄輸入FTP服務器作業(yè)訪問的IP后回車,然后在窗口空白處右擊、點擊登錄、在用戶名處輸入STU便可將自己的作業(yè)上傳到指定的上交作業(yè)文件夾中,也可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提供的“作業(yè)提交”功能將作業(yè)提交至教師機。
實驗結束后,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對學生作業(yè)進行批閱并量化打分,分出優(yōu)劣,既可以督促學生重視實驗操作,又可以很好的對實驗效果做到及時反饋,從中發(fā)現教師所提供的作業(yè)任務是否適合這個層次的學生,難易度是否恰當,也督促教師之間相互交流。
利用多媒體教學網在計算機教學步驟中結合實例,可以促進計算機教學,同時使新生對所學專業(yè)有所認識。
期末可根據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做出多個綜合性、設計性的模擬考試題,供不同程度學生自主選擇做答,通過做答過程的實時觀察,對提交來的電子答案逐一批閱,結合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完全可以對每個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進行初步評定。為今后計算機實驗教學積累考試素材,有利于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難易度。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普遍認為這種教學模式的相互組合,在計算機教學方面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了較多的電腦操作技巧,大大提高了上機效率。從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對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助于學生對計算機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綜合理解,對教與學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不但滿足了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對計算機實驗的要求,而且程度不等的學生通過相互學習、相互輔導、共同完成上機作業(yè)的學習過程,加深了友誼,取得了共同進步的效果,使每個學生計算機的綜合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和發(fā)展。
[1] 陳彬茹. 計算機基礎分層次教學探析[J] . 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8):108-109.
[2] 陸慶,刑建川.分層次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3):186-188.
[3] 洪飛.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9(17):45-47.
[4] 李建民.“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 .科技信息,2009(17):164.
[5] 安豐彩. 高等職業(yè)教育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探索[J] . 山東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9,12(3):39-42.
[6] 曲學樓,王富聽. 計算機實驗教學的多方位改革[J] .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5):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