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沈國橋,胡長生,徐德鴻
(浙江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杭州 310027)
當公共電網(wǎng)發(fā)生故障時,分布式電源與電網(wǎng)脫離,獨立向本地負載供電,這種運行狀態(tài)稱為孤島[1]。孤島的發(fā)生一般是不可預知的,需要及時檢測并啟動保護,否則后果十分嚴重,對用電設備、分布式電源和人身安全均構(gòu)成威脅,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檢測出孤島狀態(tài)。相關(guān)國際標準和中國國家標準對分布式并網(wǎng)發(fā)電系統(tǒng)的孤島檢測也提出了要求[2-4]。
孤島檢測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內(nèi)部被動孤島檢測方法;(2)內(nèi)部主動孤島檢測方法;(3)外部檢測方法。被動孤島檢測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其他檢測方法的基礎,主要包括過/欠壓(OVP/UVP)和超/欠頻(OFP/UFP)兩種。主動孤島檢測方法通過對逆變器的輸出引入擾動,促使孤島發(fā)生時公共耦合點的電壓或頻率超出限定范圍,從而檢測出孤島。其中,無功擾動的主動檢測方法可以消除非檢測區(qū)(NDZ),實現(xiàn)方便,所以倍受關(guān)注。文獻[5]介紹了一種持續(xù)無功擾動方法,但是沒有給出擾動參數(shù)的設計方法。文獻[6]從孤島暫態(tài)過程的相關(guān)計算出發(fā),設計了持續(xù)無功擾動方法,但是只適用于特定的鎖相環(huán)和并網(wǎng)控制方法。
本文分析了并網(wǎng)逆變器輸出含無功時的孤島非檢測區(qū),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間歇性雙邊無功功率擾動的孤島檢測方法。
圖1 所示為孤島檢測電路示意圖,網(wǎng)側(cè)斷路器用來模擬孤島的發(fā)生,本地負載采用并聯(lián)RLC形式。正常并網(wǎng)運行時,公共耦合點(PCC)電壓等于電網(wǎng)電壓VG,角頻率為電網(wǎng)角頻率ω。當逆變器運行于孤島模式時,PCC電壓等于逆變器輸出電流與本地負載阻抗的乘積。考察PCC電壓幅值和頻率,當其超出一定范圍時則可以認為孤島發(fā)生。
正常并網(wǎng)運行模式時,PCC電壓為VG,角頻率為ω,由功率平衡得:
式中:P,Q為逆變器輸出有功、無功功率;ΔP,ΔQ為電網(wǎng)提供的有功、無功功率;PLoad,QLoad為負載的有功、無功功率。而由RLC負載特性可以計算給出:
圖1 孤島檢測原理示意圖
當外電網(wǎng)故障斷路器分閘,即發(fā)生孤島時,設PCC電壓為V'PCC,角頻率為ω',此時負載的有功、無功功率為:
假定并網(wǎng)逆變器采用恒功率控制模式,孤島發(fā)生前后逆變器輸出有功、無功功率保持不變。即
聯(lián)立以上各式,可以得到孤島運行時的PCC電壓和角頻率分別為:
其中,Qf為并聯(lián)RLC負載的品質(zhì)因數(shù),定義為
式(6)給出了孤島運行時的角頻率,設國標規(guī)定的電網(wǎng)允許角頻率范圍為[ωmin,ωmax],于是可以求得OFP/UFP檢測的非檢測區(qū)(NDZ)為:
可見逆變器輸出無功功率不同時,OFP/UFP檢測的NDZ也不同。如果控制逆變器的輸出無功功率為不同大小的無功組合,則最終的NDZ為各輸出無功時對應的OFP/UFP檢測法NDZ的交集,合理設計輸出無功組合可以使該交集為空集,從而消除NDZ,這就是無功功率擾動孤島檢測方法的實現(xiàn)原理。
逆變器輸出含無功功率會致使逆變器輸出功率因數(shù)下降。為了減小無功擾動對功率因數(shù)的影響,可以對逆變器輸出無功進行間歇性的擾動。圖2給出間歇性雙邊無功功率擾動方法,其中正擾動幅值為 Qdis(Qdis>0),負擾動幅值為-Qdis。
圖2 間歇性雙邊無功功率擾動示意圖
令Z+為輸出無功為Qdis時OFP/UFP檢測法的NDZ,Z-為輸出無功為-Qdis時OFP/UFP檢測法的NDZ,Z0為輸出無功為0時OFP/UFP檢測法NDZ,則IB-RPV檢測方法的最終非檢測區(qū)為三者的交集,即
根據(jù)式(8),可以分別寫出 Z+,Z-,Z0的具體表達式依次為:
為了消除最終的NDZ,希望交集Z為空集,可以求得擾動幅值應該滿足
按照國標的要求
計算得到擾動幅值需要滿足Qdis≥5%P。圖3給出的是擾動幅值Qdis≥5%P時的孤島NDZ,由式(10)、(11)、(12) 得到的三種不同無功功率 5%P,-5%P,0時OFP/UFP檢測法NDZ如圖中所示,可以看出三者之間不存在交集,說明應用無功功率擾動孤島檢測法,最終NDZ被消除。但是若擾動幅值Qdis<5%P,則無法消除最終的NDZ,圖4表示的是擾動幅值為Qdis≥4%P時的孤島NDZ。從圖中可以看出,三種不同無功功率4%P,-4%P,0時OFP/UFP檢測法NDZ對應的區(qū)域之間存在交疊區(qū),因為無功功率擾動的幅值太小。
圖3 擾動幅值為5%P時的NDZ(NDZ消除)
圖4 擾動幅值為4%P時的NDZ(NDZ未消除)
為了驗證提出的孤島檢測方法,搭建了恒功率控制的三相并網(wǎng)逆變器,其主電路及控制原理如圖5所示,斷路器用來模擬孤島的發(fā)生。
圖5 三相并網(wǎng)逆變器電路拓撲及控制方法
主要電路參數(shù)為:濾波電感L1A=L1B=L1C=L2A=L2B=L2C=750 μH,濾波電容 CA=CB=CC=20 μH,直流電壓Vdc=400 V,采用DQ控制和SVPWM調(diào)制策略。本地RLC負載中的電阻和電感采用Y型接法,電容采用Δ型接法。電阻R=5 Ω,并網(wǎng)逆變器輸出有功功率為P=5.7 kW,與負載有功功率相匹配。實驗選用的L,C如表1所示,RLC負載品質(zhì)因數(shù)固定為Qf=2.55。
表1 實驗中選用的L和C數(shù)值
圖6 所示為L=6.23 mH,C=540 μF時孤島發(fā)生前后的實驗波形,逆變器輸出無功功率為Q=285 VA,輸出有功功率為P=5.7 kW。CH1為PCC電壓,由于逆變器輸出有功功率與負載功率匹配,所以在孤島發(fā)生后PCC電壓不變;CH2為逆變器輸出電流;CH3為頻率變化,發(fā)生孤島后頻率由50 Hz變?yōu)?0.67 Hz,由式(6)理論計算結(jié)果為50.60 Hz,兩者相近;CH4為孤島發(fā)生信號,即當t=0.48 s時,斷路器分閘,孤島發(fā)生。
圖6 孤島發(fā)生前后的實驗波形
圖7 所示為L=6.23 mH,C=540 μF,無功功率擾動幅值Qdis=5%P=285 VA,正負擾動時間為160 ms,擾動周期為2 s時的孤島發(fā)生和檢測實驗結(jié)果。CH1為PCC電壓;CH2為逆變器輸出無功功率;CH3為孤島檢測標志信號,2.5 s時檢測出孤島發(fā)生,同時關(guān)機;CH4為孤島發(fā)生信號,即當t=0.65 s時,斷路器分閘,孤島發(fā)生。從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檢測時間為1.85 s,滿足孤島檢測時間要求,測得正常并網(wǎng)運行時功率因數(shù)為0.996。按照Qdis=5%P=285 VA的無功功率擾動幅值進行孤島實驗,選用的五組RLC負載情況下孤島均被成功檢測。
圖7 孤島檢測實驗結(jié)果(無功擾動幅值Qdis=5%P)
本文分析了孤島運行模式下的電壓和頻率與逆變器輸出有功功率、無功功率之間的關(guān)系式,推導了逆變器輸出無功功率時頻率檢測法的非檢測區(qū)。針對間歇性雙邊無功功率擾動孤島檢測方法,分析了消除非檢測區(qū)的擾動幅值要求。最后進行實驗驗證,結(jié)果表明提出的檢測方法滿足孤島檢測的要求,對并網(wǎng)功率因數(shù)的影響很小。
[1]IEA PVPS.Evaluation of islanding detection methods for photovoltaic utility-interactive power systems[R].Report IEA PVPS T5-09:2002,September 7,2006.
[2]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Utility Interface of Photovoltaic (PV)Systems[S].IEEE Standard 929-2000,Apr.2000.
[3]IEEE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S].IEEE Standard 1547-2003,Jul.2003.
[4]GB/T 19939-2005.光伏系統(tǒng)并網(wǎng)技術(shù)要求 [S].2005年11月.
[5]J B Jeong,H J Kim,K S Ahn,et al.A novel method for anti-islanding using reactive power[C].in Proc.27th INTELEC,2005:101-106.
[6]G H Choe,H S Ki,H G.Kim,et al.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grid frequency variation under islanding mode for utility interactive PV system with reactive power variation scheme for anti-islanding[C].in Proc.37th IEEE PESC,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