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
開展音樂教育活動 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王金平
音樂教育對人類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但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幾年的幼兒音樂教育實踐,使筆者深深地懂得:搞好音樂教育,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能對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那么,如何利用音樂教育活動來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呢?
生活中,許多人認為音樂教育就是學習音樂技能,掌握音樂知識。這種對教育功能的片面理解,導致許多孩子的家長在望子成龍的心理指導下,為孩子配置了高檔電子琴、鋼琴等,過早地對孩子進行了定向、拔苗助長式的培養(yǎng)。雖然有少數(shù)孩子會脫穎而出,但大部分孩子卻因反復進行枯燥的音樂技能的練習,而逐漸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其他素質的正常發(fā)展。
在幼兒園,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是存在差別的。受家庭和環(huán)境影響,一些幼兒活潑乖巧,能歌善舞;一些幼兒平平淡淡,表現(xiàn)一般;還有一些幼兒天生膽小,沉默寡言。面對這種情況,多數(shù)教師往往重視第一類幼兒,對他們格外青睞,照顧有加,而后兩類幼兒卻為教師所忽略,造成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缺乏廣泛性,使音樂教育的功能凸顯不出,這不能不說是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觀念沒跟上。
幼兒園規(guī)程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同時也強調了,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因此,每個幼教工作者應積極更新觀念,徹底領會音樂教育的內涵,要充分認識到:音樂是美育的組成部分,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促進幼兒大腦右半球活動,增進大腦功能,而且能促進幼兒心理的發(fā)展,使幼兒健康成長。只有如此,才能通過音樂教育活動,真正地讓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技能,培養(yǎng)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同時使幼兒的社會性行為更趨規(guī)范完美,促進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音樂教育的顯性功能歷來被人們普遍認識和運用,而其隱性功能卻不能被人們普遍認識和運用。在這點上,筆者花了一些工夫,用了一些點子,想方設法挖掘音樂活動的隱性教育功能上好每一堂音樂課,收到良好的效果。
2.1 利用音樂自身的感染力,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音樂
音樂自身有著巨大的感染力,使人受到美的熏陶,愛的教育,從而激發(fā)人們產(chǎn)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由于幼兒年齡小,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受到知識、經(jīng)驗以及思維直覺性的限制。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活動中,應多用藝術性的語言、富有表情的動作、直觀的畫面,借助看、聽、說、唱等方法,讓幼兒去感受音樂,進而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如筆者教幼兒學唱新歌《春天》時,為增加幼兒對歌曲內容的感性認識,事先在黑板上畫好一棵小柳樹,然后邊唱邊隨歌詞順序畫出一個紅紅的太陽,畫出地上長出的青青的小草,再在柳樹枝上畫一只張嘴唱歌的小黃鳥,最后在青草中畫五朵粉紅色的圓形小花,將一幅春天的景象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幼兒被畫面吸引了,心情愉悅。這時,叫幼兒說說圖上畫了什么,老師是按什么順序畫出來的,以幫助幼兒記憶新歌的歌詞。有了“看”“聽”“說”的基礎,幼兒很快記住了歌詞,學得饒有興致,不一會兒就學會了這首歌,并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再如,在幼兒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時,筆者首先讓幼兒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看電腦動畫,同時配以表情語言向他們介紹音樂的特點。幼兒看得入神,聽得有味,初步感受到音樂的內涵,他們都說要學勤勞的小蜜蜂、小喜鵲,不學貪玩的小蝴蝶。最后筆者總結說:“勞動能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庇變杭娂姳硎?,要愛勞動,在家多幫爸爸媽媽做點家務活。這堂課使幼兒的情感得以升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結合音樂欣賞活動,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音樂欣賞是幼兒在教師引導下進入音樂的意境,領會音樂,并通過語言、身體動作等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力都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如在音樂欣賞《打電話》的活動中,幼兒不僅能用身體動作展示打電話時的姿態(tài),還能用活潑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有的說:“打電話的感覺真好!”有的說:“打電話要有禮貌!”還有的說:“我拿過爸爸的手機打過電話哩?!笨梢?,在音樂的園地里,學生是多么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又如,在音樂欣賞《國歌》中,幼兒個個精神飽滿,凝神諦聽,有的還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升旗手勢,仿佛國旗在隨著國歌升起。聽完后,幼兒的小嘴也動起來了,有的說:“我看到了國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來,國歌也響起來?!庇械恼f:“比賽中,中國隊得了冠軍,也會升國旗,唱國歌?!边€有的說:“國歌聽起來雄壯有力,有精神。”……說得多好啊!其智能也在音樂的滋養(yǎng)下,迅速地發(fā)展起來。
2.3 運用靈活多樣的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
音樂教育因其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十分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筆者教大班音樂時,班上有位小朋友叫黎明,天生膽小,性格孤僻,喜歡獨處。在一次聽音樂自由表演的活動中,筆者發(fā)現(xiàn)黎明躲在別的小朋友身后打節(jié)拍,覺得她的節(jié)奏感不錯。便不動聲色地來到她身邊,和她一起打拍子。她有點拘謹,筆者想,應該鼓勵她在大眾場合鍛煉膽量。于是等活動一結束,就用神秘的口吻對大家說:“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舞蹈小明星,你們想知道是誰嗎?”“想!”大家異口同聲答道,并用期盼的目光看著筆者。筆者面帶微笑地把黎明牽出來,她一時羞怯不已。為緩解她的膽怯、緊張心理,筆者先讓她到小朋友中間聽音樂自由表演,其他小朋友則邊看邊隨音樂拍手,為她鼓勁,她的動作慢慢放開。以后,每到聽音樂自由表演活動時,筆者總會有意識地把黎明帶到小朋友中間,讓她在老師鼓勵的目光中,在小朋友贊許的聲音中大膽表演。漸漸地,她找回了自信,變得活潑開朗了。在畢業(yè)匯報演出中,她表演了獨唱,效果良好。
2.4 在音樂游戲中,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幼兒非常喜愛游戲。音樂游戲是以發(fā)展音樂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游戲,它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教育上有著綜合性的作用。筆者在平時的音樂游戲中,善于捕捉一些契機,因勢利導教育幼兒怎樣為人處世,怎樣與人交往,做到“寓教于玩”。如在音樂游戲“拔蘿卜”中,筆者偶然發(fā)現(xiàn)有兩個幼兒在“拔”的過程中,一個不愿使力,另一個身子竟向前傾,似乎在搗亂,影響了游戲的整體效果。便示意大家停下來,有意叫這兩個幼兒出來嘗試搬風琴。他們漫不經(jīng)心地搬,風琴紋絲不動。筆者心平氣和地對大家說:“有什么辦法能搬動風琴?”有幼兒說:“多叫幾個人唄!”筆者順水推舟:“人多,但勁不往一處使,行嗎?”大家說:“不行?!惫P者就委婉地點名批評了這兩個搗蛋鬼,他們低下了頭。在筆者的引導下,幼兒明白了:只有團結合作,齊心協(xié)力,才能把事情辦好。然后再玩“拔蘿卜”游戲時,全體幼兒都咬緊牙關,身子都向后傾,使出吃奶的力氣,終于拔出了“大蘿卜”,個個歡呼雀躍,筆者也欣慰地笑了。
在以后的活動中,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的整體合作意識大大加強。另外,筆者還注意在音樂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如在音樂游戲“找朋友”的活動中,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通過自我介紹去找朋友、交朋友,并啟發(fā)他們相互用語言、動作表達交流自己“找到朋友”的喜悅心情。這樣做,不但使幼兒友情加深了,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總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應認真開展,還應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功能,使幼兒得以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qū)回民幼兒園)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