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宏 門莉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yī)院神經科病房 遼寧 撫順 113006)
腦卒中是腦血管病變引起腦局灶性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導致的腦損害。在我國發(fā)病率為0.3%~1%,但致殘率高達70%~80%。腦卒中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了社會和家庭負擔。因此,住院期間,護士應給予及時、全面、系統(tǒng)、連貫的護理,以幫助患者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社會負擔,現(xiàn)總結如下。
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治療成功的保證。護理人員應尊重患者,耐心宣教,做好告知工作。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能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使其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
腦卒中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語言或吞咽功能障礙,易產生沉重的精神負擔。患者還可以由疾病初期對疾病的認識空白和恢復期各種癥狀消失較慢而出現(xiàn)緊張、恐懼、悲觀、抑郁等不良情緒,護士要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疏導、鼓勵患者多與病友交談,給予正性的情感支持。取得家屬的配合,改善患者的家庭關系。充分理解和關心患者,耐心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接受現(xiàn)實,積極面對疾病。
調整飲食結構,進食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限制煙酒。通過積極的飲食干預,控制腦卒中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研究證實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介入時間越早越好,因為肢體功能在腦卒中后3個月內恢復最快,在神經功能恢復的高峰期給予強化訓練,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療的同時進行良肢位的擺放并堅持全過程[1],預防偏癱肢體并發(fā)癥,如肩疼痛、肌肉攣縮、足內翻、足下垂、廢用綜合征等。
癱瘓肢體功能鍛煉應采取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相結合的方式。被動運動的原則是活動充分、合理適度、循序漸進,幅度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肢體關節(jié)先近端后遠端、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注意避免用力過猛及過度牽拉,以免引起關節(jié)肌肉損傷和脫位。主動運動:肌力Ⅰ~Ⅱ級作助力運動;Ⅲ級作克服自身重力練習;Ⅳ級以上行對抗阻力練習。功能恢復訓練貫穿始終,包括穿脫衣褲、洗臉、個人修飾、床上體位變換、入廁等[2]。
吞咽困難與構音障礙的程度不一定等同,但往往并存,通過構音訓練可以改善吞咽有關器官的功能。訓練時,先從單音單字訓練,逐漸要求其發(fā)聲準確。鼓勵說話,克服害羞心理,通過張口及聲門開閉動作促進口唇肌肉運動及聲門閉鎖功能[3]。
囑患者作閉唇、撅嘴、鼓腮、咀嚼、空吞咽等動作,按摩雙側面部,刺激面部肌群,每日3~4次,每次3~5min。進食時,體位要求軀干抬高30°以上,食物從糊狀、半流質到固體,少量試喂,酌情增加。進食速度宜慢,待確認口中無剩余食物再攝入下一口食物。采取合理的進食方法,可避免誤吸,預防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和水電解質的攝入。
多飲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強下肢的主動和被動運動,多做按摩;盡量不在下肢靜脈輸液;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各種微粒進入靜脈。
保持床鋪平整;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定時翻身和按摩;及時清理排泄物,以免刺激皮膚;叩背,教會有效的咳嗽,預防墜積性肺炎。
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及服藥注意事項。教育患者嚴格遵醫(yī)囑服藥。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
腦卒中康復的目的是:改善運動、語言、認知和其他受損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會上再適應,使患者能恢復自主活動和人際之間的交往,盡可能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4]。因此,臨床工作應多開展有計劃的護理干預,實施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積極的功能鍛煉指導及良好的個性化心理護理,提高治療效果,促使患者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
[1]黃云英,連秀李.早期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6,3(3):29~30.
[2]風麗,張盈.早期綜合康復對腦卒中偏癱病人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2):278~279.
[3]楊冰霞,楊標.護理干預及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6:769.
[4]羅祖明,董佑忠,彭國光.腦血管疾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42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