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芬
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一些誤區(qū)
■齊慧芬
近些年來,隨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的推廣,多媒體課件已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經(jīng)驗、不能對多媒體課件有正確的認識,因而出現(xiàn)一些誤區(qū)。
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課件,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然而在使用課件過程中,卻存在嚴重的“課件與教學容量不相匹配”的問題。
如今的公開課、示范課、優(yōu)質課等活動大致上都要求授課教師能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于是乎多媒體課件成為首選。這樣一來,有些教師會不自覺地認為制作好了多媒體課件就等于把課備好了。一堂課,從始至終都利用多媒體課件,唯恐所要講的內(nèi)容不能在課件中體現(xiàn)。結果,一堂課下來,課件完全取代了教師,取代了板書,成了課堂的主角。
另外,課件的使用也存在另一個極端: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占用大量的時間,而在有關課件內(nèi)容的講解上只是蜻蜓點水,以便實現(xiàn)“在課堂上應用了多媒體課件”這一目的。這樣就使多媒體課件成為課堂上的一個手段而已。
多媒體課件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技術,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內(nèi)容上,它既不能涵蓋一堂課的全部內(nèi)容,也不能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因此,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使用應有的放矢,需同教師的講解、板書,學生的思考乃至動手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多媒體課件是將有關的多種媒體融入教學內(nèi)容中,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
有些教師在實踐中卻不能很好地把握課件,為了使其更加生動、美觀,過多地使用圖片、動畫。結果,學生的注意力發(fā)生轉移,對實實在在的教學內(nèi)容失去興趣。
當然,這并不是說多媒體課件中只能是平白的文字。一個好的課件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適當采用清淡的背景,恰到好處地使用圖片、動畫、聲音等,并將它們與文字內(nèi)容進行和諧的處理,使其能夠生動、形象且直觀地分析出題目的重點和難點,并將易疏漏的地方給予正確的表述。這樣就使學生能夠將知識點得以牢固掌握。
多媒體課件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卻片面地追求“技術含量”,導致產(chǎn)生一些脫離“以教學實際為基準”的誤區(qū)。
有些教師將多媒體課件奉為“神明”,把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制作成課件,每節(jié)課都用計算機來上。殊不知,一旦出現(xiàn)突然斷電等無法預知的故障,課就無從下手。而且,最重要的,幾張投影片或幾條板書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搬到電腦上,既費時又費力,原本很簡單的問題卻被復雜化了。
為了應付優(yōu)質課或公開課,有的任課教師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來制作課件。這里暫且不說效果如何,就課件而言,由于不同的制作者具有不同的個人特點,或是隨著時間、空間、人群的不同而授課內(nèi)容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一般的課件很少具有通用性。因此,筆者提倡針對知識點制作成素材型課件,使其具有通用性。
現(xiàn)如今,網(wǎng)絡上擁有大量的優(yōu)秀教學課件可供使用,有的教師不考慮這些課件是否適合自己的教學特點,拿來就用,以至于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這種課件使用中的“拿來主義”是要不得的。教師在充分利用網(wǎng)絡上的教學課件時,首先要耐心地尋找最適合自己教學特點的課件,爾后進行修改,以便使其在教學中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綜述了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使用中的一些誤區(qū),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積極地去學習它,掌握它,使之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p>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十二中學)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