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平 楊 楊 周詠明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yī)院內分泌科,湖北 武漢 430064)
長期高血糖可通過激活體內慢性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而導致糖尿病并發(fā)癥。近來,血糖波動與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關系越來越被重視,血糖波動可預測糖尿病并發(fā)癥風險。而目前多數研究是以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CGMS)來評估血糖波動,但CGMS操作復雜,費用昂貴,不便于在臨床廣泛使用。本文通過觀察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中血糖波動情況與血超敏C反應蛋白(hs-CRP)、24 h尿8-異前列腺素 F2α/肌酐(8-isoPGF2α/Cr)水平變化之間的關系,旨在探討OGTT在預測糖尿病并發(fā)癥中的意義。
1.1 對象 隨機選取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內分泌科新診斷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59例,年齡60~75〔平均(68.2±7.3)〕歲,均符合WHO1999年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病程不超過1年。其中男30例、女29例,均無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酮癥、高滲性昏迷、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心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等。計算OGTT中血糖最高值與空腹血糖值的差值,根據血糖差值分為A組〔血糖差值 <6 mmol/L,共計29例,平均年齡(69.7±5.62)歲〕和B組〔血糖差值≥6 mmol/L,共計30例,平均年齡(70.2±5.95)歲〕。
1.2 指標檢測 所有受試者均未予任何治療,檢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BMI)。禁食10 h后于次晨行75 g葡萄糖OGTT,抽血檢測血脂、hs-CRP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并留取當日 24 h尿檢測8-isoPGF2α/Cr。采用AEROSET2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靜脈血糖、hs-CRP、尿Cr水平,PRIMUS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測定Hb A1c,采用人8異前列腺素F2αELISA試劑盒測定尿8-isoPG F2α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數據以±s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兩組BMI、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比較 A組和B組BMI分別為 〔(24.94 ±2.24),(24.82 ±2.91)kg/m2〕(t=0.174,P>0.05);空腹血糖水平分別為〔(8.02±1.04),(8.19±1.30)mmol/L〕(t=-0.574,P >0.05);A組和 B組HbA1c分別為7.93±0.57,8.11±0.75(t=-1.074,P>0.05)。
2.2 兩組hs-CRP、24 h尿8-isoPGF2α/Cr水平比較 A組和B組hs-CRP分別為2.930.84,4.77±1.29(t=-6.47,P<0.05);A組和B組24 h尿8-isoPGF2α/Cr分別為521.90±80.96,636.40 ±123.05(t=-4.236,P <0.05)。
HbA1c作為評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指標之一,已經被證實與糖尿病并發(fā)癥相關,慢性高血糖可通過誘導體內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等而導致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進展。CRP作為一種炎癥反應的標志物,已被證實參與了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1〕。而且,有研究認為,通過檢測血 hs-CRP水平,可預測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和發(fā)展〔2〕。此外,氧化應激參與了糖尿病及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這一觀點已經得到公認。糖尿病患者體內氧化應激被激活后通過損傷內皮細胞功能而導致了動脈粥樣硬化、心力衰竭等的發(fā)生〔3〕。
隨著研究的進展,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波動與糖尿病并發(fā)癥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被重視。正常人在進餐后1 h血糖濃度達峰值,并于2~3 h內回到餐前水平,其日內血糖波動幅度在2~3 mmol/L,日間血糖波動幅度為0.8 mmol/L,而2型糖尿病患者除整體血糖水平升高外,還表現為內皮日內血糖波動幅度明顯增大,分別可達6和2 mmol/L,是正常糖調節(jié)人群的3倍和2.5倍〔4〕。相關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波動幅度與糖尿病并發(fā)癥如腎病、大血管病變等相關〔5,6〕。而以CGMS評估血糖波動的研究則發(fā)現,血糖波動與HbA1c的水平無關,二者分別反映了血糖控制的質與量〔7〕。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在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進展過程中,血糖波動參與了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并且這一作用是獨立于Hb A1c之外的。
目前評價血糖波動常用的指標是CGMS,它能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數日內的血糖變化情況。但是CGMS操作相對復雜,而且費用昂貴,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OGTT作為糖尿病篩查的方法之一,在臨床上應用已久,操作簡單易行,特別是對未曾診治的初發(fā)糖尿病患者,它能間接反映患者近一段時間內進餐后血糖水平的變化趨勢。
本研究提示血糖波動大可提高患者體內hs-CRP水平,增加糖尿病并發(fā)癥如大血管病變的風險。8-iso PGF2α是已被公認的氧化應激標志物,本研究結果亦提示血糖波動可導致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增高,從而參與了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兩組研究對象平均HbA1c水平相當,即血糖波動導致的hs-CRP、8-iso PGF2α水平變化是獨立于 HbA1c之外的。因此,本研究表明,OGTT血糖波動水平可預測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而且因其簡便易行,在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Danesh J,Wheeler JG,Hirschfield GM,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 Engl J Med,2004;350(14):1387-97.
2 趙 峰.Hs-CRP,IL-6與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關系的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8;26(3):277-8.
3 Mehta JL,Rasouli N,Sinha AK,et al.Oxidative stress in diabetes:a mechanistic overview of its effects on atherogenesis and myocardial dysfunction〔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6;38(5-6):794-803.
4 賈偉平 .血糖波動與靶器官損害〔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86(36):2524-6.
5 余 芳,雷閩湘.血糖波動對糖尿病腎病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9;26(11):2040-2.
6 陳海燕,李明龍,趙樹娥,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與下肢血管病變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2):153-5.
7 章曉燕,鐘 遠,胡廷軍 .HbA1c達標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HbA1c與血糖波動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4):1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