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琪 徐春林 李曉云 王京華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血液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47例臨床分析
潘佳琪 徐春林 李曉云 王京華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血液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特點;分析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種免疫介導的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又稱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血小板減少所致的皮膚黏膜出血為臨床特征,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ITP患者47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2007年9月對2009年6月收治ITP患者47例,其中男16例,女31例,男女比例為1∶1.94,中位年齡45歲。病程長短差異大,最短3d,最長達20多年,平均16個月?;颊叱鲅闹饕课灰来螢槠つw(84.38%)、牙齦(52.46%)、鼻腔(27.88%)、月經(jīng)過多(26.13%)、口腔血泡(21.12%)。實驗室檢查:治療前血小板計數(shù)平均為(11.65±10.48)×109/L,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正常,未見幼稚原始細胞;47例作骨髓檢查,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巨核細胞增多者39例(82.98%)、正常8例(17.02%),均有巨核細胞成熟障礙、產(chǎn)板型巨核細胞減少。骨髓檢查與臨床對ITP診斷符合率100%。
符合全國第五屆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修訂的ITP診斷標準:①多次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②脾臟不腫大或僅輕度腫大。③骨髓檢查巨核細胞數(shù)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④以下5項中應具有其中一項:a.潑尼松治療有效;b.切脾治療有效;c.PAIg增多:d.PAC3增多;e.血小板壽命縮短。⑤排除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癥。⑥ITP重型標準:a.有3個以上出血部位;b.血小板計數(shù)<10×109/L。
一般治療,出血嚴重者臥床休息,避免外傷。32例血小板計數(shù)(10~20)×109/L者:氟美松靜脈滴注(10~20)mg/d靜脈滴注3d,然后口服醋酸潑尼松(強的松)1mg/(kg?d);10例血小板計數(shù)>20×109/L者:口服強的松1mg/(kg?d);均在血小板恢復正常后逐漸減量,以5~10mg維持治療3~6個月。5例重癥ITP:3例氟美松40mg/d,靜脈滴注4d;2例地塞米松(氟美松)10~20mg/d聯(lián)合丙種球蛋白(IVIG) 0.49g/(kg?d)靜脈滴注3d,出血嚴重者輸注血小板。
采用Peter和Robert的標準評定療效①完全反應: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②部分反應:血小板上升到(50~100)×109/L,③無反應:血小板<50×109/L。有效率=完全反應率+部分反應率,分別在3d和7d判定療效。
糖皮質激素的療效:治療3d的總有效率為30.68%,治療7d的總有效率為62.87%。3例用氟美松靜脈滴注40mg/d靜脈滴注4d達到完全反應,2例氟美松10~20mg/d聯(lián)合IVIG 0.49g/(kg?d)靜脈滴注3d達到完全反應。47例患者隨訪1.5年,停用激素后,33例多次血涂片血小板維持在50×109/L以上,無出血表現(xiàn),日常生活不受影響;14例再次出現(xiàn)皮膚黏膜出血,用激素治療仍有效。
ITP是一種獲得性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體內(nèi)產(chǎn)生了抗血小板自身抗體,導致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破壞血小板過多,從而造成血小板減少,臨床以出血和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xiàn)。目前仍然沒有有力的臨床和實驗指標確切地診斷ITP,國內(nèi)外指南均認為必須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因素。
目前尚無根治ITP的方法,糖皮質激素仍然是迄今為止的首選治療藥物。傳統(tǒng)療法:潑尼松常用劑量為1mg/(kg?d),在血小板恢復正常后逐漸減量,以5~10mg維持治療3~6個月,總有效率為88.9%,可使1/3患者長期緩解,但長期應用不良反應大。歐美指南認為ITP患者的病死率與正常人群無顯著差異,更多的ITP患者死于感染而不是出血,目前的治療用于有嚴重癥狀的患者而不是所有患者;治療目的主要是使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提高到安全水平,防止嚴重出血,降低病死率,而不是使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達到正常,對ITP患者應該盡量避免過度治療。臨床觀察嚴重出血現(xiàn)象一般僅發(fā)生于血小板計數(shù)<10×109/L,而當血小板計數(shù)>30×109/L時很少發(fā)生,因此治療目的是使血小板計數(shù)維持在安全水平內(nèi)以,避免發(fā)生嚴重出血威脅患者生命。Porteilje等[1]報道,ITP致死性出血的風險與致死性治療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大致相當,在ITP的治療方面已形成共識的一點是當血小板計數(shù)>30×109/L,同時無明顯出血表現(xiàn),可不治療。2003年Cheng等[2]首次提出使用大劑量氟美松的方法:有效率85%,長期緩解40%,反應率與傳統(tǒng)治療相似,不良反應可接受,避免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這種治療方法己被歐美的權威學者推薦為慢性ITP的初始一線治療[3,4]。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用氟美松靜脈滴注40mg/d,靜脈滴注4d達到完全反應,取得了很好的療效。IVIG具有封閉巨噬細胞受體,抑制巨噬細胞對血小板結合與吞噬作用,同時能抑制自身免疫反應,使抗血小板抗體產(chǎn)生減少,總有效率為60%~80%。本研究IVIG聯(lián)合皮質激素有效。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ITP的診斷強調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因素、骨髓細胞學與ITP的臨床診斷符合率高、傳統(tǒng)的激素治療方法不良反應大且存在過度治療的情況。歐美指南強調病史詢問和血涂片檢查的重要性,治療的目的主要是使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提高到安全水平,防止嚴重出血,降低病死率,盡量避免過度治療;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和可操作性。
[1]Portielje JE,Westendorp RG,Kluin-Nelemans HC,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Blood,2001,97(9):254925-254954.
[2]Cheng Y,Wong RS,Soo YO,et a1.Initial 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 topenic purpura with high-dose dexamethasone [J].N Engl J Med,2003,349(9):831-836.
[3]George JN,Vesely SK.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let the treatment fit the patient [J].N Engl J Med,2003,349(9):903-905.
[4]Cines DB,McMillan R.Management of adult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Annu Rev Med,2005,56:425-442.
R558+.2
B
1671-8194(2011)03-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