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康殿科,林 影,龐景海*
(1.黑龍江省嫩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嫩江 161400;
2.黑龍江省中共嫩江縣臨江鄉(xiāng)委員會,黑龍江 嫩江 161400)
嫩江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屬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較低,無霜期80~130天,生長期內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全縣現(xiàn)有耕地4.3萬公頃,大豆是主要農作物之一。近年來,由于施肥結構不合理,使大豆出現(xiàn)減產現(xiàn)象,降低了肥料的經濟效益。
肥料效應田間試驗是獲得各種作物最佳施肥品種、施肥比例、施肥數(shù)量、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徑[1],也是篩選、驗證土壤養(yǎng)分測試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的基礎環(huán)節(jié)[2]。通過田間試驗,掌握各個施肥單元不同作物優(yōu)化施肥數(shù)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養(yǎng)分校正系數(shù)、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養(yǎng)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shù)[3];構建作物施肥模型,為施肥分區(qū)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據(jù)。
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中,要獲得正確的肥料效應結論,其正確的田間試驗設計、嚴格的試驗控制和相應的統(tǒng)計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田間試驗是建立縣域施肥指標體系和規(guī)范測土配方施肥數(shù)據(jù)庫、開發(fā)縣域施肥決策專家系統(tǒ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3414”田間試驗,探討氮磷鉀肥對大豆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及最佳施肥量,旨在為提高嫩江縣大豆產量、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嫩江縣大豆產業(yè)化發(fā)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供試大豆品種為黑河43號。氮肥為尿素,含氮(N)46%,自籌;磷肥為重鈣,含磷(P2O5)44%,黑龍江省土肥站提供;鉀肥為硫酸鉀,含鉀(K2O)50%,自籌。
試驗地位于嫩江縣中心農科所,東經125°16′,北緯49°10′,土壤類型為黑土,地勢平坦,海拔290米,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guī)范》采集土樣并采用常規(guī)方法[4]檢測,土壤養(yǎng)分狀況見表1。
試驗采用“3414”最優(yōu)回歸設計方案,“3414”是指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共14個處理[5]。4個水平的含義指:0水平為不施肥,2水平為當?shù)刈罴咽┓柿康慕浦担?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試驗采用大區(qū)對比法,每小區(qū)面積42平方米,隨機排列,共588平方米。各處理施肥量見表2。
2008年,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品種為尤金88-5,畝產2434.5公斤,畝施宏福復合肥(含N15,P20,K15)20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2008年秋整地,2009年春起壟,試驗大豆品種5月9日播種,肥料全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保證小區(qū)肥量均勻一致,施用時肥料與種子隔離,種植密度為每畝22011株,9月下旬收獲,栽培管理措施同當?shù)卮筇锵嗤?,采用單打單收的方法。秋季采收前采集樣品,每小區(qū)取3點,每點取10穴,在室內陰干后測定株高、百粒重等指標。
表1 供試土壤養(yǎng)分狀況
表2 大豆試驗田施肥量 公斤/畝
表3 大豆物候期調查
從大豆物候期調查(見表3)可知,各處理只有開花時間有差異,播種期、出苗期、結莢期、鼓粒期和成熟期的時間基本相同。無肥區(qū)開花最晚,比最 早的 處理3、5、6、7、9、10、11、12、13、14晚2天,N、P、K分別為0水平的處理2、4、8開花期比最早的處理晚1天。
從大豆生育性狀調查可知(見表4),在P2K2、N2K2、N2P2水平下大豆株高、葉齡與N、P、K施用量之間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但處理6的株高在兩次調查中都是最高,分別為11.7和26.8厘米,處理6的葉齡在兩次調查中也都是最高的,分別為5.1和13.8片葉,說明N、P、K的綜合作用對株高、葉齡有一定影響。各個水平下N、P、K的用量對莖粗影響不明顯,但N肥對葉色的影響比較明顯,7月15日調查處理1、2、3、12、13為綠色,處理11為濃綠,其他為深綠,說明施氮多葉色綠,磷鉀肥對葉色影響不大。
表4 大豆生育性狀調查
表5 大豆產量性狀調查
大豆產量性狀調查表明(見表5),在N2K2水平上,每株粒數(shù)、產量和增產率呈規(guī)律性變化,處理4、5、6、7每株粒數(shù)依次相差4.0、2.9和3.3,公頃產量依次相差198.7、125.8和125.8公斤,在P2K2和N2P2水平上每株粒數(shù)和產量都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
對小區(qū)產量做方差分析可知(見表6),在0.05水平上,處理4、5、7之間,4和6之間有顯著差異,處理8、10之間有顯著差異,處理2和6分別與處理3和11之間有顯著差異;在0.01水平上,處理4、5、6、7之間有極顯著差異,處理8分別與處理9、10之間有極顯著差異。P2K2水平上沒有極顯著差異。說明氮肥對產量基本沒有影響。
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見表7,尿素2.1元/公斤,重鈣2.4元/公斤,硫酸鉀4.5元/公斤,大豆3.6元/公斤),處理4的經濟效益和投產比最低,因為磷肥為0水平時增產最少,處理4、5、6、7隨著磷肥使用量的增加產量也逐漸增加,可見磷肥對增產起決定性作用。處理5、6和7經濟效益逐漸增高,但是投產比相同,說明使用磷肥的成本與產值成正比。
在P2K2水平上經濟效益和投產比均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說明氮肥對這兩項指標的影響不大。在N2P2水平上經濟效益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但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多投產比降低,因為鉀肥的價格為4.5元/公斤,在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處理8的投產比最高為1:4.0,說明鉀肥的使用量影響成本進而決定了收益。
利用“3414”回歸方程計算得出(見表8),氮肥最佳施肥量為尿素75.3公斤/公頃,比理論推薦量少22.5公斤;磷肥最佳施肥量為重鈣207.9公斤/公頃,比理論推薦量多43.8公斤;鉀肥最佳施肥量為硫酸鉀46.8公斤/公頃,比理論推薦量少54.2公斤。說明土壤氮肥、鉀肥利用率充足,而磷肥利用率不足。
(1)氮、磷、鉀肥對大豆株高、葉齡、莖粗沒有顯著影響,但是N、P、K的綜合作用對株高和葉齡有一定影響;氮肥對葉色有影響,隨著氮肥量增加葉色變深。
表6 小區(qū)產量方差分析
表7 經濟效益分析
表8 回歸方程應用
(2)氮肥對產量的影響基本沒有差異,鉀肥對產量的影響有差異,磷肥對大豆的產量起決定性作用。從農民增產增收角度來看,增施磷肥能夠提高產量,但成本隨之增加,增加收益的效果不明顯。增施鉀肥對提高產量有一定作用,但是鉀肥成本很高,施用量越多其收益越低。
(3)最佳施肥量:尿素75.3公斤/公頃(理論推薦量97.8公斤/公頃);重鈣207.9公斤/公頃(理論推薦量164.1公斤/公頃);硫酸鉀46.8公斤/公頃(理論推薦量100公斤/公頃),與最佳施肥量相對應的產量為1987.6公斤/公頃。
[1]宿慶瑞,楊亞潔,金繼運,等.哈93216高蛋白大豆平衡施肥技術的試驗研究[J].土壤肥料,2003(4):10-11.
[2]白由路,楊俐蘋.我國農業(yè)中的測土配方施肥[J].土壤肥料,2006(2):3-4.
[3]朱英華,屠乃美,關廣晟,等.作物硫營養(yǎng)的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06(5):16-17.
[4]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壤分析技術規(guī)范[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2006.
[5]馬國瑞,石偉勇.蔬菜營養(yǎng)失調癥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6]王雪依,禹祥,侯緒明,等.氮肥施用量對不同大豆品種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大豆科技,2010(4):9-11.
[7]徐興武.測土配方施肥對黑龍江省訥河市大豆生產的影響[J].大豆科技,2009(6):27-29.
[8]崔明元,周柏明,宋繼娟,等.不同施肥種類與數(shù)量對大豆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技,2009(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