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潔
(唐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唐山 063020)
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是利用發(fā)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當發(fā)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和調整一下發(fā)動機的轉速,就可以增加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
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對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進行性能測試,這樣才能知道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是否滿足要求,產品是否符合工藝要求,如果性能測試發(fā)現其結果不能滿足要求,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如果采用這種方式需要投入比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利用一種新的方法能夠在設計前就可以預知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性能,為優(yōu)化設計提供理論指導。采用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對已存在的實驗樣本進行訓練,進而可以預測出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獲得的最佳性能的條件,而且可以縮短實驗時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由于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性能趨勢預測的復雜性、非線性、不確定性及實時性強等特點,采用傳統(tǒng)的數學模型進行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性能趨勢預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評估方法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和模糊性,在操作上比較復雜,缺乏自學習能力。而人工神經網絡具有常規(guī)方法所不具備的智能特性,可以處理不確定性問題,具有自學習和獲取知識的功能,適宜處理非線性問題。
小波神經網絡的訓練普遍采用梯度下降法,它依賴于初始權值的選擇,收斂速度緩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優(yōu)。粒子群算法采用基于種群的全局搜索策略,通過慣性權重協(xié)調全局搜索與局部搜索,能以較大的概率保證最優(yōu)解,克服了梯度下降法局部最優(yōu)的缺陷。通過將小波神經網絡與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有機結合以構建改進的小波神經網絡,提出了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的小波神經網絡模型(PWNN),用于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性能趨勢預測。
圖1 小波神經網絡基本結構
非線性函數y(t)可用小波ψa,b(t)進行如下擬合:
其中, 為非線性函數y(t)的擬合值序列。ωj表示輸出層與中間層第j個單元之間的連接權; J為小波基個數。bj和aj分別為小波基的平移因子和伸縮因子。
隱含層激勵函數采用Morlet母小波:
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PSO)由Kennedy和Eberhart在1995年提出,源于對鳥群覓食的研究,其基本思想是通過群體中個體之間的協(xié)作和信息共享來尋求最優(yōu)解。
在PSO系統(tǒng)中,每個粒子在空間中運動,并由一個矢量決定其運動方向和位移。粒子追隨當前的最優(yōu)粒子運動,并經多次搜索得到最優(yōu)解。
PSO算法數學表示如下:
設搜索空間為D維,總粒子數為n。第i個粒子位置表示為向量粒子每次迭代中追隨最優(yōu)粒子在空間搜索,直至找到最優(yōu)解。在每次迭代中,粒子通過跟蹤兩個最優(yōu)解進行更新:一個是第i個粒子本身的過去最優(yōu)位置,二是整個種群目前找到的最優(yōu)解Pg;第i個粒子的位置變化率(速度)為向量每個粒子的位置按下式進行變化:
其中,c1,c2為正常數,稱為加速因子,也叫學習因子;rand(n)為[0,1]之間的隨機數;W 稱為慣性因子,是粒子上一次的速度對本次飛行速度的影響因子, 較大有利于跳出局部極小點,w 較小有利于算法收斂。式(3)中右邊共有3項:粒子上一次的速度與慣性因子的乘積、粒子自身行為的差異比較、粒子群體行為的差異比較。
小波神經網絡(WNN)的訓練一般采用梯度下降法,這是一種局部搜索算法,網絡極易陷入局部最小值。根據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的原理,采用粒子群算法替代梯度下降法,對小波神經網絡進行參數訓練。結果表明,迭代步數、收斂精度均有很大提高。
應用粒子群算法優(yōu)化小波神經網絡(PWNN)算法的步驟為:
1)根據圖1所示,小波的伸縮因子為ak,平移因子為bk,網絡連接權重為ωij和ωj。
粒子群規(guī)模設為n個。每個粒子的位置向量為:
其中,k為隱含層神經元個數。
初始化n個粒子的位置向量、速度向量v,其中每個粒子向量的元素隨機產生。
輸入學習樣本為xm(i),相應的期望輸出為ym。其中,m=1,2,...,M,M為輸入樣本數量。
2)隱含層激勵函數采用Morlet母小波,如式(2)所示。利用粒子群算法式(3),式(4)對每個粒子的位置向量Postion和速度v進行迭代更新,并且記錄每個粒子的歷史最優(yōu)位置Pid(第i個粒子第d次迭代的歷史最優(yōu)位置向量)和所有粒子中的全局最優(yōu)位置向量gd。
其中,d=1,2,...,D,D為最大迭代次數。
3)當Ed小于預先設定的某個誤差值,則停止網絡的學習,否則返回步驟2)。
4)利用最終得到的全局最優(yōu)值gd計算網絡輸出。
隨著壓縮比ε和容積效率ηv的變化,發(fā)動機平均指示壓力Pmi會產生響應變化,對于高轉速的條件下,Pmi/[K(ε).ηv是一個不變的量,在2.4-2.44(MPa)之間變化。定義=Pmi/[K(ε).ηv,其中為修正的平均指示壓力,,其中ηth表示Otto循環(huán)的理論熱效率,,k表示混合氣的絕熱指數,一般取1.3。
對于發(fā)動機的平均制動壓力Pme,可以通過下式求解:
式中,Pmf表示發(fā)動機全部的機械損失。
圖2 小波神經網絡訓練誤差變化曲線
表1 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性能預測結果
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輸出功率Pe,輸出扭矩Tkq和發(fā)動機的有效燃油消耗率be。
根據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性能,將壓縮比ε、容積效率ηv、平均制動壓力Pme、發(fā)動機平均指示壓力Pme、轉速n作為輸入特征量,共計5個輸入特征量。輸出特征量為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輸出功率Pe,輸出扭矩Tkq和有效燃油消耗率be。通過實驗測試,給出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性能預測的樣本集。以25組輸入和輸出特征量作為神經網絡的學習樣本,輸入為渦輪壓縮機技術指標,輸出為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性能參數。其中15組作為訓練樣本,10組檢驗訓練網絡。對網絡進行訓練,使其在輸入和輸出之間建立一個非線性映射關系。小波網絡的變換函數采用Morlet小波基函數;小波網絡隱含層為12個神經元。應用粒子群訓練小波神經網絡,算法用MATLAB程序語言編程來實現。粒子群規(guī)模設為65個,加速因子c1=c1=2,慣性因子ω的取值既要考慮到避免陷入局部極小,又要保證收斂性。初始階段慣性因子ω選較大的值(0.95),有利于跳出局部極小值。然后逐步遞減,以保證算法的收斂性,利用一個線性公式使其逐步遞減至0.45。取15組樣本作為小波神經網絡的訓練樣本,對網絡進行訓練,訓練集的輸出誤差以及循環(huán)次數如圖2所示。圖中橫坐標為循環(huán)迭代次數,縱坐標為誤差變化。網絡權值經過80次迭代調整后,誤差精度低于預先設置。
為了檢驗訓練網絡的泛化能力,對剩余10組數據進行仿真,即用已建立的非線性映射關系求10組輸入的輸出。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性能預測結果見表1,從表可以看出,利用小波神經網絡對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進行預測的結果和實測結果基本一致,誤差在允許的誤差范圍以內,因此,利用小波神經網絡進行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性能預測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
小波神經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神經網絡,在進行渦輪壓縮機性能預測中具有非常好的魯棒性和容錯性,能夠對任意型號的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進行性能預測。利用小波神經網絡進行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性能預測,方法簡單,模型容易建立,計算速度快,計算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1] 張寶歡,郝志勇.高速摩托車發(fā)動機的性能改進與設計研究[J].內燃機學報,2001,19(5):465-468.
[2] 倪遠平,李一民.自適應遺傳神經算法及故障識別.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O3(5):34-35.
[3] 王玉田,李長吾,李艷春,等.基于小波神經網絡的農藥熒光光譜識別[J].計量學報,2008,29(1):84-91.
[4] 賈同軍,姬光榮,時鵬,等.一種基于遺傳算法的小波神經網絡[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1,13(s1):126-127.
[5] 聞新,周露.MATLAB 神經網絡仿真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6] Hush D R,Home B G.Progress in supervised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O0O(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