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東 張鑫 王丹一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手術時間短,要求麻醉誘導快、蘇醒快、并發(fā)癥少。鹽酸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持續(xù)輸注半衰期短,并且其代謝不受肝腎功能的影響[1]特點,復合異丙酚特別適合于短時手術麻醉。本研究旨在比較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持續(xù)微量泵輸注與靜吸復合全麻的效果和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擇ASAⅠ~Ⅱ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患者60例,年齡34~55歲,體重55~70kg,隨機分為異瑞組(A組,n=30)和異氟醚組(B組,n=30)。所有患者肝、腎功能正常,無高血壓、冠心病病史。
1.2 麻醉方法 術前肌注阿托品0.5m g,苯巴比妥鈉0.1g。兩組均使用廣西威利方舟TCI—Ⅱ型微量泵,A組異丙酚輸注方法采用短小手術的10—8—6方案,即首次靜注1m g/kg后,馬上開始持續(xù)輸注10mg/(kg·h),10m in后減為8mg/(kg·h),20m in后減為6m g/(k g·h)至手術結束前20m in停藥;瑞芬太尼輸注前設定患者體重,配藥濃度(50μg/m L,即2m g瑞芬太尼稀釋到40m L),誘導0.5~1μg/kg(緩慢推注給藥,時間不少于30s),其后根據(jù)血流動力學變化調整給藥速度,速度范圍0.15~2μg/(k g·m in),直至手術結束前5m in停藥。B組麻醉誘導異丙酚1.5m g/kg,芬太尼2~3μg/kg,吸入異氟醚1~2M AC維持。兩組患者誘導均靜注維庫溴胺6mg,術中間隔45~60m in追加維庫溴胺2m g,手術結束前30m in停用肌松藥。
1.3 觀察指標 常規(guī)監(jiān)測血壓、心率,SPO2,記錄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切皮后(T3)、切皮后5m in(T4)、切皮后30m in(T5),HR、BP變化以及蘇醒時的咽喉反射恢復時間、睜眼時間和拔管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內采用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術前ASA分級、手術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期間血流動力學變化±s)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期間血流動力學變化±s)
注:與T0相比,*P<0.05,*P<0.01;與A組相比,#P<0.01
指標 組別 例數(shù) T0 T1 T2 T3 T4 T5 SBP A組 30 117.2±20.1 83.25±17.3** 93.75±13.2* 98.25±13.58* 94.5±11.2* 99.2±10.5*(mm Hg) B組 30 118.5±18.7 97.5±18.8 124±20.2# 134±27.3# 135±28.2# 126±18.4# DBP A組 30 75.6±16.5 53.2±9.8** 57.2±11.2** 58.5±15.5** 59.3±12.2** 61.5±11.2(mm Hg) B組 30 84.3±15.8 54.3±11.3** 71.2±17.3 91.5±13.5# 93.8±15.3# 87.8±18.2# HR A組 30 84±15 65±10 67±14 65±12 70±10 73±12(次/分) B組 30 85±16 68±12 87±23# 95±20# 98±25# 87±15
表2 兩組患者全麻恢復期各項指標的比較(m in,±s)
表2 兩組患者全麻恢復期各項指標的比較(m in,±s)
注:與A注比較,△△P<0.01
組別 例數(shù) 咽喉反射恢復時間 拔管時間 睜眼時間A組 30 4.3±1.7 7.3±4.8 5.4±2.1 B組 30 17.5±4.2△△ 27.4±3.6△△ 20.1±2.3△△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后SBP、DBP、HR有明顯降低(P<0.05或P<0.01)。插管后、切皮后、切皮后5m in和切皮后30m in,B組SBP、DBP、HR較A組明顯改變(P<0.05或P<0.01)(見表1),B組手術結束患者睜眼和拔管所需時間較明顯延長,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目前在臨床上已經(jīng)廣泛應用。但術中CO2氣腹對人體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很大,可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導致血壓、心率有較大改變,這就要求麻醉選擇以快速、短效,并能提供適當?shù)穆樽砩疃?,保證呼吸循環(huán)穩(wěn)定為原則。
瑞芬太尼具有速效、強效、超短效、長時間輸注無蓄積的顯著優(yōu)點,因而可控性極好,不僅有利于術中的血流動力學調控,而且有利于術畢從麻醉中迅速蘇醒[2]。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麻醉較吸入麻醉有誘導迅速、麻醉深度易于調節(jié)、蘇醒快、患者舒適特點,特別適用于短時手術,是全憑靜脈麻醉理想的搭配方法[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麻醉方法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差異明顯,使用微量泵持續(xù)輸注,在麻醉過程中能夠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血漿藥物濃度,故能達到并維持理想的麻醉深度,從而有效地抑制氣管插管和切皮引起的應激反應[4]。A組通過微量泵輸注,異丙酚血藥濃度可達到3μg/m L,瑞芬太尼血藥濃度可達到4ng/m L,無一例出現(xiàn)插管、切皮后BP、HR升高;B組有13例出現(xiàn)插管、切皮后BP、HR升高,雖加大麻醉深度,其改變仍能持續(xù)至切皮后30m in,較A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A組停藥至拔管平均時間為(7.3±4.8)m in,B組于手術結束前20m in停吸異氟醚,拔管時間平均為(27.4±3.6)m in,蘇醒時間較A組明顯延長(P<0.01)。異丙酚是一種短效靜脈麻醉藥,靜脈注射后恢復較快,但鎮(zhèn)痛作用弱。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短效、代謝迅速的μ受體激動劑,具有鎮(zhèn)痛作用強、起效快、蘇醒迅速、重復或持續(xù)輸注無蓄積特點[5]。瑞芬太尼的持續(xù)輸注后半衰期不受輸注時間長短的影響,通過持續(xù)微量泵輸注就能和靶控輸注(TCI)技術一樣維持恒定血藥濃度。異丙酚和瑞芬太尼可通過微量泵非常精確的持續(xù)給藥從而達到理想的血藥濃度,有誘導快、蘇醒快且質量高的特點,是短時手術全麻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1]Hoke JF,shlugman D,Dershwitz M,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emifentanil in persons with renal failure compared with healthy volunteers[J].Anesthesiology,1997,87(3):533-541.
[2]魏靈欣,鄧曉明,劉建華,等.小兒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與丙泊酚,芬太尼和氧化亞氮復合麻醉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2(2):111-112.
[3]于穎群,徐建國.雷米芬太尼的藥理及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6(5):240-241.
[4]耿志宇,宋琳琳,許幸,等.異丙酚復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與靜吸復合麻醉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4,24(1):14-17.
[5]謝言虎,方才.瑞芬太尼的臨床應用現(xiàn)狀[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5,26(8):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