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榮
(湖南省益陽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湖南益陽 413000)
舒適護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戴慧榮
(湖南省益陽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湖南益陽 413000)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運用。方法:128例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結果:觀察組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透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焦慮與抑郁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舒適護理不僅能提高護理滿意度,滿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的需要,而且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全方位提高和改善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舒適護理;血液透析;尿毒癥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腎替代治療方法之一。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在原來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基礎上轉變?yōu)椤耙曰颊邽橹行牡淖o理”,護理工作也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更應該注重“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颊呦M褂米钕冗M的醫(yī)療設備,接受最好的治療手段,還要求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最大限度地減輕身心痛苦,提高舒適感。舒適護理模式是臺灣華杏出版社總裁蕭豐富先生提出的,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根據(jù)這一模式,我科在血透過程中提供全程的舒適護理使患者順利進行血透,讓患者愉快接受治療,降低疼痛及治療帶來的不舒適感受,減少并發(fā)癥,從而全方位提高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生存率,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科實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8例,其中,男71例,女57例;年齡32~82歲,平均(52.00±4.25)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52例,中?;蚋咧?5例,初中或小學21例。原發(fā)性疾?。焊哐獕翰?5例,糖尿病30例,慢性腎小球腎炎37例,多囊腎7例,腎腫瘤8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1例,IgA腎病5例,原因不明5例。均為尿毒癥終末期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4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血透時間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
1.2.1 評價方法
①使用William W.K.Zung編制的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2]評價患者的心理抑郁與焦慮狀況。②護理滿意度的調(diào)查,以≥90分為滿意。③護士評價(生命體征、透析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透析效果)。
1.2.2 舒適護理的具體措施
1.2.2.1 生活舒適護理
1.2.2.1.1 營造舒適的環(huán)境 保持空氣清新,環(huán)境舒適整潔、安靜,并更換清潔的床單、被褥及枕套,無不良刺激;注意室溫的調(diào)節(jié),溫濕度適宜,室溫控制在22~25℃,室內(nèi)通風2次/d,15~30 min/次,讓患者在透析治療中感到冬暖夏涼。使患者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透析室內(nèi)我院配有書報架、電視,根據(jù)患者的不同要求提供報紙、雜志、健康教育宣傳冊、電視節(jié)目及音樂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夠心情愉悅地度過單調(diào)無聊的透析時間。
1.2.2.1.2 舒適的體位 透析治療時,患者的肢體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其產(chǎn)生不舒適感。讓患者平臥于床上,在不影響透析的情況下幫助患者搖高床頭20°~45°,使其處于最舒適的體位,必要時穿刺側肢體墊一軟枕,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以消除其緊張、煩躁心理。
1.2.2.1.3 舒適的護理操作 合理選擇穿刺點,嚴格無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換部位,以防止?jié)B血,爭取一次性穿刺成功。靜脈穿刺時應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穿刺時與其交談,分散其注意力,進針要快,力求一次成功,避免反復穿刺帶來痛苦。護士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變化及肢體語言,親切詢問,及時知道患者的需要,協(xié)助患者解決透析過程中進食進水、皮膚瘙癢等困難。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維護血透機的正常運轉,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透析結束回血操作要熟練,拔針動作應既快又輕柔,交代患者或家屬壓迫部位要正確,力度和時間要適當,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要親切地囑咐患者休息一會兒再緩慢起床,以防頭暈等癥狀發(fā)生。
1.2.2.2 心理舒適護理
血液透析對于患者來說只是一種維持性治療,因此大多數(shù)患者都會產(chǎn)生悲觀、失望、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狀況[3-4],良好的心理護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zhì)量[5-6]。護士對于這種情況應給予理解和同情,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良好的儀表及精神面貌是患者心理舒適的基本條件,要求護士儀表端莊、舉止優(yōu)雅、語言得體。護士應主動熱情地接待患者,介紹血透室的環(huán)境及有關規(guī)定,使其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護士應與患者溝通,耐心講解血透的方法、目的、必要性、安全性,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使其心理舒適有安全感。注重語言交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護士應幫助患者建立社會家庭支持系統(tǒng),爭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了解患者的社會網(wǎng)和醫(yī)療費用來源,消除其不良心理。鼓勵家屬和親友來探視或陪護,尊重患者的信仰和隱私,使患者感受到親情和溫暖,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血透治療。
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兩組患者透析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見表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與SAS得分情況比較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透析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例次)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與SAS得分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與SAS得分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64 64 SDS干預前 干預后SAS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49.6±4.6 49.3±5.0 0.35>0.05 40.1±2.3. 48.3±2.1 -21.06<0.05 54.9±4.7 54.5±4.6 0.49>0.05 40.3±2.7 47.6±3.2 -13.95<0.05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在生理、心理上都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患者對舒適的閾值不斷提高,這就要求護士在工作中要注重舒適的研究及舒適效果的評價,以滿足患者舒適的要求。本研究在血液透析中引入舒適護理模式,讓舒適護理貫穿整個透析過程,讓患者生理和心理上感到舒適。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發(fā)生心力衰竭、高血壓、低血壓和呼吸困難并發(fā)癥的情況比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者由于身心的舒適滿足,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性提高(P<0.01)。舒適護理加強了醫(y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少了醫(yī)患矛盾的發(fā)生。同時通過扎實的舒適護理,顯著地降低了患者的抑郁及焦慮情緒,由表3可見,在干預前SDS和SAS得分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DS和SAS得分顯著性下降(P<0.01),可見舒適護理能顯著地減輕患者的抑郁與焦慮情緒,使患者具有更加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做好舒適護理不僅要求護士具備一定的人文科學知識,掌握相應的倫理學、心理學知識,還需要掌握語言溝通技巧,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分析具體個案,善于發(fā)現(xiàn)透析患者的心理問題,這就要求護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各種舒適要求。通過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能提高患者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其生存時間[7]。
[1]魏天星.臨床實施舒適護理的探討[J].上海護理,2005,5(1):62-63.
[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6-38.
[3]Kimmel PL.Psychosocial factors in adult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correlates and outcomers[J].Am Kidney dis,2000,35(4Suppl1):132-140.
[4]Vazquez I,Valderrabanaf,Fort J,et al.Psyehosocial factor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Qual Life Res,2005,14 (1):179-182.
[5]黃燕林,林劍珊,滕艷娟,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腎衰患者抑郁狀況的調(diào)查及對策[J].廣東醫(yī)學,2009,30(10):1589-1590.
[6]王丹.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綜合干預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10):50-51.
[7]趙艾青.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0,17(4):92-93.
R473.5
C
1673-7210(2011)02(b)-095-02
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