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空間先進材料與服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1)
4A沸石對鈣、水等小分子具有很好的交換和吸附能力,每克4A沸石對CaCO3理論鈣離子交換容量為352 mg/g,在工業(yè)上廣泛用作石油裂解催化劑、吸附劑和干燥劑等[1]。根據合成工藝的不同,4A沸石的合成方法分為水熱法和微波法。陳晶等[2]采用微波輔助的方法合成了4A沸石,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根據合成原料不同,4A沸石的生產方法為:1)全合成法,即用硅酸鈉、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鈉為原料;2)半合成法,即用天然黏土或用天然沸石轉化制取4A沸石,主要有高嶺土法、膨潤土法等[3]。田震等[4]用鋁土礦合成了4A沸石,其中Al2O3與SiO2的物質的量比為0.5,需要添加鋁源,產物粒徑在4~10 μm。筆者首次嘗試采用廉價的高嶺土和鋁土礦的混合物制備了4A沸石,其中Al2O3與SiO2的物質的量比為2.5,不需要添加鋁源,可直接合成4A沸石,產物粒徑在1~9 μm,鈣離子交換能力高達320 mg/g。
原料與試劑:高嶺土、鋁土礦、氫氧化鈉、二胺四乙酸(EDTA)、鉻黑T、pH試劑緩沖劑、CaCl2(標準滴定濃度,0.025 25 mol/L)。
儀器:馬弗爐(電阻爐)、RE52CS/B2220型恒溫水浴鍋、XRF-1800型順序掃描型X射線熒光光譜儀、D/max型XRD衍射儀(Cu靶,管壓40 V,管流30 mA)、CamScan Apollo300型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電鏡、LMS-30型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儀(測定范圍為0.1~1 000 μm)。
1.2.1 高嶺土和鋁土礦的焙燒活化實驗
為了探索最佳的焙燒活化溫度和焙燒活化時間,對加堿后的混合物分別在不同的預設溫度下活化焙燒2 h[5-6],并在固定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4A沸石的合成實驗。實驗所選擇的條件為:鋁土礦與高嶺土的混合礦物中硅鋁物質的量比為2.5,堿用量滿足鈉硅物質的量比為1.5,焙燒產物的加水量滿足水鈉物質的量比為37[7]。根據上述配比,稱取一定比例的高嶺土、鋁土礦和NaOH,混合均勻后焙燒,將焙燒產物研碎成粉末,加去離子水和EDTA,在一定溫度下水浴劇烈攪拌一定時間,再升溫中速攪拌;經過濾、洗滌至洗滌水pH為10~11,再經干燥、篩分后得到產品。
1.2.2 4A沸石的水熱合成實驗
以水熱合成的膠化溫度、膠化時間、晶化溫度和晶化時間作為影響因素,選擇4個水平,以4A沸石的鈣離子交換能力為指標進行正交實驗,共設9個處理,討論了4因素對合成4A沸石的綜合影響,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正交實驗因素及水平
1.2.3 產物表征分析
鈣離子交換能力的測定:采用陳泉水[8]測定4A沸石鈣離子交換能力的方法,即用標準滴定濃度的CaCl2溶液處理4A沸石,然后用EDTA法測定其濾液中的Ca2+濃度,從而測定出4A沸石的鈣離子交換能力。
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測定所合成樣品的物相,通過比較XRD特征峰的強弱來判定樣品的晶相和相對結晶度;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對沸石晶體的形貌和晶粒尺寸進行分析。
焙燒的主要目的是使鋁土礦和高嶺土活化,以便其中的硅、鋁組分容易被萃取并制成凝膠,焙燒溫度的高低和焙燒時間的長短會直接影響到焙燒產物的活性,進而影響沸石的合成效果。圖1、2分別為不同焙燒溫度下合成產物的XRD譜圖和SEM照片。圖3、4分別為不同焙燒時間下合成產物的XRD譜圖和SEM照片。
a—500 ℃;b—600 ℃;c—700 ℃;d—800 ℃
由圖1可知,500 ℃焙燒樣品的活性較差,經水熱合成后出現少量A型和Y型沸石結晶體,大部分以硅鋁酸鈉羥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600 ℃焙燒樣品的活性最好,經水熱合成后不僅全部結晶為4A沸石,而且沸石的結晶度最高;700 ℃和800 ℃焙燒樣品經水熱合成后雖然已經全部結晶,但有少量雜質晶體出現,而且沸石的結晶度略有降低。
a—500 ℃;b—600 ℃;c—700 ℃;d—800 ℃
由圖2可知,600 ℃焙燒合成的樣品幾乎全部由立方體沸石組成;700 ℃和800 ℃焙燒合成的樣品也主要由立方體沸石組成,但含有少量球狀、絮狀物;500 ℃焙燒合成的樣品有少量立方體沸石和大量渾圓狀以及絮狀物。
由圖3可知,樣品焙燒1 h后的活性較差,經水熱合成后出現少量的A型沸石結晶體和雜質晶體,結晶度很低;樣品焙燒2 h和4 h后的活性都很好,經水熱合成后不僅全部結晶為4A沸石,而且沸石的結晶度很高;樣品焙燒3 h后經水熱合成后雖然已經全部結晶,但有少量雜質晶體出現,而且沸石的結晶度略有降低。
a—1 h;b—2 h;c—3 h;d—4 h
由圖4可知,焙燒2 h和4 h后合成產物幾乎全部由立方體沸石組成;焙燒3 h后合成產物也主要由立方體沸石組成,但有少量球狀雜晶出現;樣品焙燒1 h后合成產物主要是大量渾圓狀和絮狀非結晶體,只有少量立方體沸石形成。
a—1 h;b—2 h;c—3 h;d—4 h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礦物和NaOH的混合物在600 ℃下適宜的焙燒時間為2 h和4 h,從沸石樣品的制備成本考慮,焙燒時間越短,制備沸石的成本越低,因此實驗選取600 ℃下焙燒2 h作為最佳焙燒活化條件。
以鈣離子交換能力為指標進行了正交實驗,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的極差分析可知,4種因素的極差R大小順序為:A>B>D>C。即膠化溫度是影響4A沸石鈣離子交換能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晶化時間、膠化時間,而晶化溫度的影響相對較小。K反映了同一個因素的不同水平對指標的影響程度,根據K得出水熱合成4A沸石的最佳工藝條件參數:膠化溫度為75 ℃、膠化時間為 4 h、晶化溫度為95 ℃、晶化時間為 4 h。
表2 水熱合成4A沸石正交實驗方案及結果
以正交實驗的最佳工藝參數進行驗證實驗,稱取一定比例的高嶺土、鋁土礦和NaOH,混合均勻后焙燒,將焙燒產物研碎成粉末,加去離子水和EDTA,在75 ℃下水浴劇烈攪拌4 h,然后升溫到95 ℃,中速攪拌;產品經過濾洗滌到洗滌水的pH為10~11,經干燥、篩分后得到產品。測定4A沸石的鈣離子交換能力及粒度。
圖5為水熱合成4A沸石的粒度分布圖。從圖5可以看出,利用最佳工藝合成的4A沸石粒度分布在1~9 μm,粒度較小,主要集中在2~3 μm,測定其鈣離子交換能力高達320 mg/g。
圖5 水熱合成4A沸石的粒度分布
1)實驗結果表明,鋁土礦與高嶺土混合礦物的
最佳焙燒活化溫度為600 ℃、焙燒活化時間為2 h;水熱合成4A沸石的最佳工藝:膠化溫度為75 ℃、膠化時間為4 h、晶化溫度為95 ℃、晶化時間為4 h。2)由4A沸石的XRD、SEM和鈣離子交換能力分析結果可知,利用最佳水熱合成工藝參數合成的4A沸石晶型完整,粒度較小(1~9 μm),鈣離子交換能力高達320 mg/g。3)綜合結果表明,利用廉價的高嶺土和鋁土礦來合成4A沸石是可行的,且工藝簡單,環(huán)境污染較小,大大降低了合成4A沸石的成本,且產物性能良好,為合成4A沸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1] 楊效益,張高勇,李秋小,等.4A沸石的生產和應用[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3,33(1):33-35,48.
[2] 陳晶,孫德坤,董少春,等. 微波法煅燒高嶺土及合成洗滌助劑4A沸石[J].無機化學學報,2000,16(5)769-774.
[3] 郭尚偉,膨潤土微波輻射法合成4A沸石[D].南寧:廣西大學,2006.
[4] 田震,邴乃慈,解麗麗, 等.以鋁土礦為原料合成4A沸石[J].非金屬礦,2008,31(4)24-25,31.
[5] 楊華明,楊武國,胡岳華, 等.一水硬鋁石的熱分解反應動力學[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3,13(6):1523-1527.
[6] 許紅亮,劉欽甫,丁述理.煅燒溫度對高嶺石結構及電絕緣性能的影響[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3,32(3):332-335.
[7] 薛茹君,朱克亮.4A分子篩合成中原料配比的影響[J].淮南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1):44-47.
[8] 陳泉水.粉煤灰制備4A分子篩工藝研究[J].化工礦物與研究,2001,3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