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瑋,趙國明
表象訓練對改進跳臺運動員難點動作效果的個案研究
胡 瑋1,趙國明2
在查閱大量關于表象訓練的研究文獻基礎上,選取國家跳水隊10 m跳臺運動員林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研究,根據(jù)需要為其設計了表象訓練的心理訓練方案。研究結(jié)果顯示,表象訓練對運動員的表象能力、難點技術(shù)動作操作的質(zhì)量和穩(wěn)定性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表象訓練;跳臺運動員;難點技術(shù)動作
許多運動員和教練員都報告他們在運動中曾采用過表象訓練并從中受益。例如,Murphy等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90%的美國奧運選手都應用過某種表象訓練,其中,97%運動員認為這種訓練對他們的表現(xiàn)有積極效果;94%奧林匹克隊教練在他們的訓練中應用表象訓練,其中,20%的教練員在每次訓練中都應用[1]。另外,人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關于優(yōu)秀運動員將他們的超常運動表現(xiàn)歸因于表象演練的報道。關于表象訓練對動作表現(xiàn)影響的科學研究結(jié)論并不總是一致的。Richardson曾對表象訓練的研究文獻進行了綜述,發(fā)現(xiàn)有關表象訓練效果的研究結(jié)論是矛盾的,不能得出表象訓練肯定就會有益于運動表現(xiàn)。但后來,F(xiàn)eltz(1983)、Hinshaw (1991)和Driskell(1994)等人通過對表象訓練的元分析發(fā)現(xiàn),表象訓練無論其在應用的具體程序、被試類型和技能類型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它都與運動員的表現(xiàn)強化具有明顯的聯(lián)系??偟恼f來,這些研究說明對某一運動技能的表象訓練能改善這一技能的身體表現(xiàn)[2]。
在國外,費爾茨和蘭德斯(1983)采用一定量化的文獻分析方法,用效果量來描述同類的多項研究中實驗組與控制組差異的大小,依次分析研究表象訓練對運動技能的影響。他們通過對60項表象訓練研究進行元分析,得出平均效果量為0.48,即不到半個標準差單位。由此,他們得出結(jié)論:表象訓練對運動技能的影響比根本不進行表象練習稍強些[3]。Harris和Robinson(1986)認為表象在運動技能中的作用有:(1)幫助建立技能的模式或框架;(2)在開始時使用慢動作演練來發(fā)展動作概念的順序和要素;(3)通過表象訓練不斷提高運動技能;(4)使運動技能達到穩(wěn)定的水平[4]。Gallery和Morrise(1993)檢驗了表象訓練在提高橄欖球技術(shù)方面的功效[5]。Copper,&Moran(1994)論證了表象訓練能提高運動技能[6]。Alexd等人研究證明,表象訓練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各個階段都起到促進作用[7]。Carolyn和Patricia(1997)在對水平較高女子籃球運動員的研究中,對比了只有身體練習和身體/表象綜合練習,兩組被試的結(jié)果表明,身體/表象綜合練習組的罰球準確率提高了10%~18%[8]。
在國內(nèi),經(jīng)過學者們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表象訓練對運動技能提高的作用效果已逐步得到確認,表象訓練作為一種有效的心理訓練手段正在不斷地被推廣和應用。目前,對表象訓練的研究更多的是圍繞運動技能的學習來進行的,表象訓練通常應用于運動技術(shù)比較復雜的運動項目訓練,如籃球、健美操、排球、武術(shù)、射擊、游泳、撐桿跳高等運動項目。王振亞(2004)認為在籃球訓練中表象訓練法有利于被訓練者投籃技術(shù)和心理素質(zhì)的同步提高,對急停跳起投籃技術(shù)效果有促進作用[9]。朱國棟(2009)通過對健美操中表象訓練的研究,認為表象訓練對健美操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特別對成套健美操動作的準確性和熟練性方面促進作用較大[10]。李宏(1994)通過在排球教學中運用表象訓練實驗研究表明,運用表象訓練法比常規(guī)教學更符合動作形成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11]。劉大明、王玉梅(2003)認為表象訓練法能幫助射手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射擊技能,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有利于射手射擊技術(shù)和心理素質(zhì)的同步提高[12]。張陵芝(2001)在蛙泳技術(shù)教學實驗研究表明,表象訓練法有利于學生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技術(shù)概念,使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13]。陳根福(2001)研究認為,武術(shù)套路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運用表象訓練與常規(guī)訓練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改進和提高武術(shù)套路技術(shù)動作,而且能加快對武術(shù)套路動作的熟練掌握[14]。
前文提到了近年來,國內(nèi)外眾多關于表象訓練對于運動員技能水平和操作績效的積極影響,但關于奧運選手,尤其是高水平跳水運動員的研究鮮有見到。本文旨在探討表象訓練對高水平跳水運動員技術(shù)動作操作績效即動作質(zhì)量和動作穩(wěn)定的影響。
國家跳水隊參加北京奧運會10 m跳臺運動員林躍,男,17歲,自選動作5255B存在較為明顯的技術(shù)問題,本研究將他的這一技術(shù)作為目標進行干預。
《運動表象清晰度問卷》、Dartfish運動視頻分析軟件系統(tǒng)、索尼DSR-PD190P專業(yè)數(shù)字攝像機兩臺。
根據(jù)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單被試和多種基線設計。
由教練員對運動員技術(shù)難點進行介紹,同時采用專業(yè)運動分析軟件對運動員存在問題的技術(shù)進行分析和診斷,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表象訓練內(nèi)容即以此作為主要干預依據(jù)。
表象訓練分實驗室部分和訓練場部分。
根據(jù)項目特點,在已有相關理論基礎上設計了“運動員表象清晰度自評問卷”。
2.4.1 實驗室表現(xiàn)訓練
根據(jù)運動員個人特點和技術(shù)動作要求制作表象腳本,同時選取運動員本人相對較規(guī)范的動作錄像。由于該運動員難點動作為5255B,因此本研究制作的表象腳本和技術(shù)動作視頻都是選取運動員5255B的訓練和比賽錄像。
在簡單的放松訓練和注意力訓練之后,進行表象訓練。表象訓練包括3部分內(nèi)容。
第一部分,觀看運動員以往難點動作操作最為出色的錄像資料,錄像資料分別以正常速度的100%、80%、10%和再次100%速度進行播放,每個速度播放兩遍。此種錄像播放方式主要是根據(jù)運動員日常訓練中,運動員在教練員指導下觀看現(xiàn)場反饋的習慣而設計的,其中為了增加視覺信息對大腦運動中樞的刺激,我們把播放次數(shù)增加至兩次,而且根據(jù)運動員的要求還可能在某一播放速度上進行重復多次的播放。
第二部分,運動員在表象腳本引導下進行難點動作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表象訓練。在此期間,運動員閉眼,取舒適身體姿勢,在表象腳本的引導下進行動作表象,腳本中設計的練習一般是2~3次。
第三部分,在表象腳本引導下進行表象訓練2~3次之后,運動員取真實動作操作的準備姿勢,然后重復上一部分訓練內(nèi)容之后,進行動作模仿練習,重復兩次。
每次練習只表象一個動作,將以上3個部分重復2遍,中間休息5 min,每天一次持續(xù)大概30 min,表象訓練總共4周,每周3次。
2.4.2 訓練場表象訓練
訓練場實地訓練,動作操作前重復實驗室演練內(nèi)容2~3次,然后執(zhí)行動作。
我們在表象干預的不同階段收集到了運動員對表象訓練清晰程度的自我評價得分,通過表象訓練,運動員的表象清晰度有了明顯提高,在表象干預期間表象清晰度得分提高了9.6分,見圖1。
從圖2我們可以看到,在表象干預之后運動員的操作績效平均分都有了顯著提高,提高分數(shù)5.5分。說明表象演練對運動員的運動控制能力具有一定地改善和提高作用,使運動員對難點技術(shù)動作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控制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和提高,操作績效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經(jīng)過對運動員技術(shù)練習中被干預動作得分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表象干預期間,運動員的難點動作成功率提高了23個百分點,這說明表象訓練對于提高動作的穩(wěn)定性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見圖3。
運動員對表象訓練后自身表象能力、難點技術(shù)改善和表象訓練的實施方式都給出了4~5分評價,教練員在這3項內(nèi)容的評價上也同樣給出了4~5分的肯定,在表象演練對運動員競技能力提高的影響這一內(nèi)容上,教練員和運動員基本上全部給出了4分的評價,見圖4。
表象清晰度是評價表象效果一個重要評價指標,表象清晰度從構(gòu)成表象真實程度的4個方面來評價表象效果,及聽覺、嗅覺、肌肉運動知覺和情緒。通過收集了運動員在表象演練干預期間各個階段系統(tǒng)的自我評價得分,該運動員的得分均有明顯提高,說明表象訓練對于運動員表象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根據(jù)需求,我們對該運動員的難點動作實施了表象干預,表象干預從基線信息到干預結(jié)束持續(xù)大約8周時間。在這期間我們對所干預動作的操作績效進行了詳細收集。首先從現(xiàn)場反饋的錄像資料中選取被干預技術(shù)動作的錄像,然后請隊中3名教練(均為國家級以上的跳水裁判員)進行打分,將3名教練的打分相加平均得到一個技術(shù)動作的操作得分,然后將當天此技術(shù)全部得分相加平均得到一個分數(shù)做以記錄,得到了被試技術(shù)績效的詳細記錄。被干預動作平均得分顯著提高,說明表象訓練對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的改善具有積極影響。
評價運動員競技水平高低,除了每個動作得分的高低之外,還包括考察其穩(wěn)定程度。跳水運動發(fā)展到今天,在高難度前提下,是否能夠在比賽中取勝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比賽發(fā)揮的穩(wěn)定性。因此我們在統(tǒng)計運動員技術(shù)得分的同時,在表象干預期間還對運動員技術(shù)操作的成功率進行了統(tǒng)計。為了體現(xiàn)個性化干預的特點,我們對運動員動作成功與否制定了不同的標準,即以運動員難點技術(shù)動作在獲勝(前三名)比賽中的平均得分作為成功標準。成功率的計算方式是:達到成功標準分數(shù)的動作次數(shù)占當天完成此動作總次數(shù)的百分比。該運動員被干預動作的成功率提高幅度都在20%以上,說明表象訓練對提高其動作穩(wěn)定性具有積極影響。
在表象干預之后,利用問卷對表象干預的對象——運動員及其教練進行了訪談式的信息收集,作為表象干預實施的社會學效度的評價。通過對所收集問卷得分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對表象訓練作用和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這與我們收集到的技術(shù)信息和量表評價信息完全相符;在表象訓練對運動員競技能力提高的影響這一內(nèi)容上,說明教練員和運動員從一定程度上接受并認可了表象訓練作為一種心理干預手段介入運動員技術(shù)訓練當中,但由于我們采用表象訓練進行干預的技術(shù)動作僅有3個,干預的力度還有很大空間??傮w來講,問卷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與技術(shù)績效信息、量表信息完全相符,證明了表象干預的有效性。
個性化表象訓練對于高水平跳水運動員表象能力具有改善和提高作用,對其難點技術(shù)動作動作質(zhì)量的改進和操作穩(wěn)定性的提高具有積極影響。
[1]Weinberg R.S. et al.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漆昌柱,徐培.表象演練的概念理論及主要研究領域現(xiàn)狀預分析[J]。體育科學,2001,21(3).
[3]Landers D.M.(1999).Mental practice/imagery and performance:Research findings guiding application. Keynote address presented at a meeting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Asia-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
[4]Harris D.V. & Robinson W.J.(1986).The effects of skill level on EMG activity dur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imagery[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8):105-111.
[5]Gallery P. Mornse T.(1993). Imagery train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a skill in elite sport.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f sport psychology, Lisbo:ISSP.648-651
[6]Copper C, Moran A.(1994). Does mental practice improve performanc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9.481-492.
[7]Alexd, Mckenze A.D.Howe B.L.(1997). The effect of imagery on self efficacy for a motor skill.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8,196-210.
[8]Carolyn, Patricia B.(1996). Mental imagery for basketball.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7, 454-462.
[9]王振亞.表象訓練法在投籃技術(shù)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4.
[10]朱國棟.表象訓練應用于健美操成套動作教學的實驗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4,1.
[11]李宏,朱曉武.表象訓練理論在排球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體育科技,1999,4.
[12]劉大明,等.表象訓練法在射擊教學中的應用及訓練效果的統(tǒng)計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6.
[13]張陵芝,張秀真.運用表象訓練法進行蛙泳技術(shù)教學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2.
[14]陳根福.表象訓練法運用于武術(shù)套路教學的實驗研究[J].南京體院學報。
Cas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magery Training on Improving Difficult Movements of Divers
HU Wei1, ZHAO Guo-ming2
(Diving Team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0, China)
After consulting quite a few documents on imagery training, the author selected Lin Yue, a 10m diver of the national team for case study and worked out a psychological training program for his imagery traini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imagery train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athlete's imagery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difficult movements.
imagery training; platform diver; difficult movement
G808
A
1006-1207(2011)06-0065-03
2011-10-08
胡 瑋,男,高級教練.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1.江蘇省跳水隊, 南京 210000;2.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 北京 100075
何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