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黑色素細胞破壞而導致的慢性皮膚病,病因復雜,療效欠佳,嚴重損害美觀,給患者學習、生活等帶來痛苦,也給某些心理較脆弱的人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本文對此方面進行初步調查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皮膚科門診確診為白癜風患者。共72例,其中男32例,女40例,已婚42例,未婚30例,年齡18~80歲,平均年齡35.5歲,病程1個月~30年,平均病程6.5年。文化程度:中學以下38例,大專以上34例。經(jīng)濟收入1000~3000元34例,>3000元38例。全部病例均無合并其他心身疾病或精神障礙。
1.2研究方法:采用國內(nèi)外常用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1],選取國內(nèi)常模作對照統(tǒng)計,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無記名方法自制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請患者填寫,包括年齡、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
2結果
2.1白癜風患者SCL-90各因子分得分及常模作對照結果,見表1。
2.2根據(jù)年齡、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分組比較其心理問題出現(xiàn)率(簡稱心理患病率),見表2。
3討論
從表1可以看出,白癜風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在SCL-90中人際關系的因子分高于國內(nèi)常模, 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憂郁、焦慮因子分也高于國內(nèi)常模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與白癜風關系密切;而在軀體化因子分得分不低,說明白癜風患者心理健康下降程度遠大于軀體健康,與朱紅柳等[2]的研究基本一致。其余各因子分相比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結合表2可以看出,對年齡在30歲以下,未婚、文化程度較高、收入較高者,其心理患病率越高。
造成心理障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身因素,認為這是不治之癥,對治療喪失信心和悲觀失望,在心理方面最大的苦惱是擔心不能治愈;二是性格因素,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未婚、文化程度較高、收入較高者,其心理患病率越高,這些人愛面子,容易緊張和過敏,害怕找不到工作、害怕由于疾病而使比較優(yōu)越的生活丟失,未婚者害怕找不到對象;三是社會因素,社會對白癜風患者的外貌產(chǎn)生歧視、排斥、造成無形壓力,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社會交往的日益廣泛,人們對自身容貌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白癜風患者產(chǎn)生以上的心理問題,臨床上在進行有效藥物治療的同時,要給予患者必要的安慰、幫助,消除憂郁、焦慮,必要時給以心理治療。
[參考文獻]
[1]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2:69-70.
[2]朱紅柳,閔仲生,余婷婷,等.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調查白癜風患者的生活質量[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3(24):227-228.
[收稿日期]2010-12-21 [修回日期]2010-01-26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