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到底應不應該積極介入公共事件?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wǎng)和新浪網(wǎng),對2186人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60.2%的受訪者對專家學者介入公共事件表示支持,其中16.5%的人表示“非常支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9.2%的人直言專家學者在自己心目中的權威性有所下降。(4月27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部分專家的雷人言行,經(jīng)媒體曝光后,經(jīng)常受到眾多網(wǎng)友議論,不少人更是戲稱這些專家為“磚家”。有人調(diào)侃:“所謂專家,不是專門呆在家,就是專門跑來跑去參加這個那個研討會的人。所以,不要迷信專家,那只是個傳說?!薄皩<摇焙我猿伞按u家”?調(diào)查中獲選率最高的4個原因分別是:“偽專家”過多,成害群之馬(73.8%);許多專家被利益集團綁架,失去社會責任感(68.1%);一些專家無底線,無標桿意識(66.8%);專家過多過濫(65.0%)。調(diào)查顯示,56.7%的人表示現(xiàn)在自己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不受專家影響,其中29.6%的人表示自己會直接排斥專家的觀點。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皩<摇敝宰兂伞按u家”,其實大多是錢鬧的。一些專家在金錢的誘惑下,失去應有的學術良知和社會公德,不顧群眾的利益,成為某些暴利行業(yè)的代言人,群眾深受其害。一些專家在權力面前喪失了獨立的立場,變得唯唯諾諾。試想“吃人嘴軟”,淪為特殊利益集團的代言者,你還能奢望其向社會發(fā)出具有獨立性、客觀性和科學性的言論?這樣的專家已喪失了專家的“獨立人格”,淪為一些權貴和富豪為達到某種不正當目的的一種工具。
在“專家”頭銜滿天飛的今天,專家的名聲之所以惡劣,與“偽專家”的泛濫有關。一些人為了達到目的,“專家”的稱號是隨口封而不負任何責任的。去年發(fā)生在廣東番禺的垃圾焚燒事件,讓人記憶深刻。當時有幾名專家說,垃圾焚燒無害,國外都這樣做??蓪嶋H情況是,2000年后國外就基本廢除了垃圾焚燒發(fā)電。據(jù)報道,出來說話的幾名“專家”中,有個是發(fā)明垃圾焚燒工藝專利的人,還有一個是做垃圾爐生意的美國公司中國區(qū)副總裁。這些“專家”均來自利益團體,“這些人都不替公眾說話,怎么能叫專家?”
專家是一方領域的權威,其錯誤和不當?shù)难哉摃姾蜕鐣a(chǎn)生誤導,其后果是很嚴重的。比如,有些不負責任的“專家論證性意見”,就成為違法行為的通行證,給群眾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chǎn)損失。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廣東梅州市興寧大興煤礦特大透水事故中,“專家論證”的丑聞:專家們在安全開采可行性專家組論證意見中,稱大興煤礦所在的四望嶂礦區(qū)“所開采的煤層大部分都已在水淹區(qū)影響范圍以外,其正常條件下的開采是安全的”,結果是專家們前腳剛走,礦難后腳就跟進,導致123名礦工命喪礦底。
要重塑專家的形象,一方面專家要加強自身道德素質(zhì),避免患上“恐權癥”和“崇富病”;另一方面,要建立一種責任追究機制,打破專家的“鐵飯碗”,及時將那些喪失學術品格、名不副實的“專家”清出專家隊伍;同時,要加大打擊“偽專家”的力度。如此,則是社會之幸、公眾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