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江南,緊挨江堤一幢高樓的頂端。房頂,有個敞開的天臺,登高望遠(yuǎn),可把東西南北,各個方位的景觀收進(jìn)眼底。
住進(jìn)這房子,也有些年頭了。
這些年,記不清有多少個傍晚,是飽餐后,腹中安穩(wěn),大腦有些混沌的傍晚。我攀上天臺,倚著北向的圍欄,往北邊眺望。
這時候,正是城北地帶,鋼筋水泥描出的方格窗里,千萬家燈火,正預(yù)備著,一盞一盞點燃的時候。
如果從這時算起,我們把時間往后延一延,延至掌燈時分,就是一個時段了。這是躁動剛剛沉伏,夜的光影來不及炫耀的時段。也應(yīng)該是,我們將負(fù)重的小船駛回家,停靠休憩的時段。
回家的路,出奇地靜。靜,在我的耳朵里,發(fā)出鳴叫。而靜靜的,在天空中飛著的,正是那些不善言談的紙鳶。這一刻,我得到了愉悅。
不是嗎?今天,生活帶給我們的真正的愉悅,是日漸的少了,而降臨我們頭上的災(zāi)難,又太多太多……
我們不止一次地祈求,祈求我們的生活,不要災(zāi)難重重。
有那么一個時期,生活的的確確是遂了我們的愿的。但是,那又怎樣?新的問題又會,接踵而至。我們不同樣陷入,天天酒宴,日日笙歌的泥淖?短時間里,我們是被麻醉了,但曲終人散,我們也還是,身心俱疲。我們的心,也還是會,被一只莫名的手,一下,一下掏空。
閑聊時,朋友曾跟我說,我真的不想這樣過的,但也只有這樣過了,歲歲年年,周而復(fù)始。
困惑和疲憊,像腳下的路,只要我們活著,就不會終了。關(guān)鍵在,我們怎樣,作有效的紓解。
猛抬頭,見天空中飄飄忽忽,垂下一根線,我一躍起來,把它抓在了手里。線的那頭,牽著一只紙鳶。
可我看到的紙鳶,不僅是一只呢,是三只,五只,多時,竟有數(shù)十只之多。它們順風(fēng)逆風(fēng),飛高飛低,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作表演。
舞臺的臺基下,潺潺流過邕江的水。把—個省會城市,分成兩半。
也不記得是哪—年,幾個專業(yè)人,找來—卷皮尺,把江量了量,結(jié)果出來,邕江,竟有800米的寬度。
難怪呢,從江的這面望過去,想看看清楚,那些被紙鳶牽著的,跑跑停停的人,竟那么難。
那個叫做阿炳的風(fēng)箏藝人,而不僅只是紙鳶藝人,如今他可還健在?每賣掉一只風(fēng)箏,他是不是還像從前那樣,把頭高高仰起,腳下卷起一路泥塵,攆著人家屁股后面跑,樂陶陶看人放飛去?
認(rèn)識阿炳,是我小時候的事情了。
那天傍晚,我們姐妹幾個相約到邕江邊去玩。
江邊,那個??看暗拇a頭,叫民生碼頭。一個很古老、很破舊的碼頭。
碼頭上空的云河,游弋著許許多多的風(fēng)箏和紙鳶。這是物質(zhì)貧乏,精神也貧乏的年代,人們少有的娛樂方式之一。
說來有些不好意思,未認(rèn)識阿炳的時候,風(fēng)箏和紙鳶,我一概分不清。那天,圍著阿炳的風(fēng)箏攤子,聽阿炳說,有叫聲的紙鳶叫風(fēng)箏,沒有叫聲的紙鳶,才叫紙鳶,我茅塞頓開。
繞碼頭一周,我們發(fā)現(xiàn),別人,賣的都是紙鳶,獨獨阿炳,賣風(fēng)箏。
所以,阿炳的風(fēng)箏賣得快。收攤后,我們?nèi)チ税⒈摇?br/> 阿炳孤寡一人,住著民生碼頭邊上的一間小民房。房小,堆放的雜物卻多,什么紙片、刀剪、糨糊,還有扎好的,及扎了一半的風(fēng)箏。阿炳找個角落坐下,瞇著患先天性白內(nèi)障、視力微弱的眼睛,裁紙,破竹篾,扎風(fēng)箏。忙了一會兒,他才開口說話:丫頭們,要不要——我講個故事你們聽聽?我們?nèi)w尖叫:要!
從前的紙鳶,是木匠師祖魯班,用刨得薄薄的木片、竹片做成的。到了東漢,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shù),人們就用紙來代替它們,做紙鳶。五代時,又有人玩出新花樣,他們在紙鳶上,系上了弓弦,或竹做的哨。紙鳶上天時,風(fēng),顫動弓弦,或灌入哨嘴,發(fā)出的聲音,像彈撥古箏的聲音。風(fēng)箏的名字,就從那時叫開。
阿炳說,他家的風(fēng)箏手藝,傳到他,已是第三代了。難怪,他對風(fēng)箏知道那么多。
唐宋開始,風(fēng)箏就成正宗玩具了。到了明清,風(fēng)箏極盛。傳說,滿清的老佛爺慈禧,曾經(jīng)支使她的太監(jiān)去天津,找一個叫“風(fēng)箏魏”的手藝人,扎了個“壽星騎仙鶴”的風(fēng)箏,拿回北京給自己玩。
碼頭上的人都說,阿炳的風(fēng)箏雖然沒有機(jī)會“進(jìn)貢”,但他的手藝,是實在的好手藝。
有段日子,民生碼頭的風(fēng)箏、紙鳶全都不見了。那是因為,來了洪水。
近一百年,南寧遭遇了四次特大洪水,有三次,讓阿炳趕上了。
1968年,那場禍及全市人民的特大洪澇災(zāi)害,我爬上人民公園高高的鎮(zhèn)寧炮臺,往民生碼頭看,我看見,阿炳住的那一大片民居,全被黃湯泡得沒了影。
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政府及相關(guān)部門,把“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當(dāng)作一句誓言來踐行,投入大筆資金,動員萬千民眾,晝夜奮戰(zhàn),修筑防洪堤壩。
堤壩年年都在修。隨著城市建設(shè)的發(fā)展,壩子也逐年增高、拓寬、加固、延長,成為市民安居樂業(yè)的一道屏障。
再見阿炳,是久雨后的一個傍晚了,在民生廣場。阿炳還賣風(fēng)箏。他看著有些見老了,歲月在他眼角,平添了許多魚尾。而他的眼睛,這時卻完全睜開了。他絮絮叨叨,說,他是市委、市政府首批“光明工程”的受惠者,前不久,他的白內(nèi)障得到了免費摘除。政府還特別邀請他,和許多市民一起,乘大巴觀光了新建的城市,快速環(huán)道……
令我驚訝的是,老了老了,阿炳竟還學(xué)會了吹笛子。他吹奏的曲子聽著還算悅耳。
常來廣場聽阿炳吹笛子的,還有一個人,他叫黃貴明,民生廣場的命名人。
前些時,為寫自治區(qū)黨報一篇特稿,我曾電話采訪黃貴明。這個南寧北大港的普通職工,說起征名中標(biāo),他的興奮幾近不能抑制。他是經(jīng)過長時間醞釀,熬到最后一刻,才把他覺得最恰當(dāng)?shù)膹V場名稱,寫在了一張紙上:民生、江濱、萬和、博愛、南國、永和。而與歷史的傳承最貼近,最關(guān)照市民感情的“民生”二字,一舉中標(biāo),成為新廣場的名稱。
說下面這段話時,黃貴明有些靦腆。他說,譚記者,你,能——不——能,幫我找到那份登有征名中標(biāo)情況的報紙,我很想,留作紀(jì)念。
就這樣,過去的民生碼頭,在政府的精心謀劃和市民的踴躍參與下,嬗變成了,現(xiàn)在的民生廣場。
南寧市“136工程”的重點工程、江北堤路園的重要部分一民生廣場竣工后,便是南寧的第一座外灘廣場了。它的面積,約有9萬平方米大,分為灘涂公園、高架平臺兩部分。灘涂公園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那道高8米、寬40米的人工瀑布,它簡直可以,跟真瀑布媲美。那座長40米、高6.3米的大型《戲水》浮雕,掩映在林木叢中,也是尋幽探密的人們,必定要看的景觀。而凌空搭建的高架平臺,5000平方米的綠化面積,匹配了900平方米的音樂噴泉、12根歡樂拄、還有慧眼、小品……夜幕降臨時,輪廓燈、照射燈、星光燈、和4個高30米的高桿燈,竟放異彩,把偌大—個廣場,裝點得,美輪美奐。
晚飯后,在民生廣場散步,我遇到了6歲半的李宗澤。宗澤坐在石凳上,不停地擦汗,他的風(fēng)箏飛累了,就在他的腳邊,躺著休息。宗澤的爸爸生病了,長年住在醫(yī)院里。所以,每天這個時候,舅舅便領(lǐng)著他,來放風(fēng)箏。宗澤說,阿姨,我?guī)闳?,看一個更大,更大的風(fēng)箏。他飛跑著,把我拉到一個小品面前:就是它。這個小品由三大片白色的張拉膜構(gòu)成,真的很像,風(fēng)箏的一只尾巴,兩扇羽翅。注視它,我一陣陣的神思迷離?;须[中,我似乎覺得,它離開了地面,騰騰地向上飛躍,飛上九重天宇。
51歲的男子陳力行,著一件火紅的上衣,就那樣,帶著自信,站在小品的下面,引吭高歌。陳力行是個體戶,已經(jīng)有好些年了,每逢周二、四的晚8點,他都和一幫發(fā)燒友,準(zhǔn)時來到廣場,且彈且唱,自娛娛人。
陳力行跟我說,平常人有平常人的愉悅方式,感謝政府為他們提供了這么好的一塊地方。
華燈初上。天臺的風(fēng),把我的思緒,攏了回來。
這時候,民生廣場上空,開始了下一幕的表演。風(fēng)箏沒有了,而那些氣質(zhì)嫻靜的紙鳶,也漸漸被一明一滅、色彩斑斕的紙鳶所替代。
聽說,那些紙鳶之所以光芒閃爍,是由于把手機(jī)電池裝了上去。我就想了,這是不是招惹上一些現(xiàn)代化的熱鬧了呢?這樣的熱鬧,跟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威尼斯圣馬克廣場鴿子成群,撲愣愣,與市民親密接觸的國際大都市中,返璞歸真的熱鬧大相徑庭。
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熱鬧。
這兩種熱鬧相較,即便我更喜歡后者,但我還是認(rèn)為,它們是可以并存的。因為,在我們的世界里,共同生息著,不同膚色,不同喜好的,各種各樣的人,人們需要的慰籍,也會各各不同。
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生活中,物質(zhì)意義的家,我們已經(jīng)擁有,而心的歸宿,要靠自己尋找。
只要你誠心誠意,耐心去找,我相信,人人都能找到,心靈的家園。
偎著山的胸膛
紫鵑是我的發(fā)小。兩年前,她把工作丟了。工作沒有了,不幸卻又來敲門——唯一給她安慰的感情世界一夜坍塌而下,塌成了一片廢墟。這樣的打擊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紫鵑同樣不能承受。就因為這個,她從心情抑郁開始,最終導(dǎo)致厭食,什么都提不起她的胃口。又因為吃不下東西,人漸漸就瘦了?!叭吮赛S花瘦”,讓我看了實在不忍。一天,我對紫鵑說:“紫鵑啊,趁著五月風(fēng)光好,我們何不到山里去散散心?”紫鵑有氣無力說:“你看我這模樣,是爬得動山的樣子嗎?還是你去吧,但不要白去,一定記得把山的精髓帶回來,給我療療傷。”
帶著紫鵑的托付,我向你撲去。
上山途中,聯(lián)想無數(shù)山的盟約海的誓言,以及紫鵑的不幸遭遇,我如此判斷:那些山盟海誓不過是幼童在灘涂嬉戲時,用沙粒堆起來的山的美麗景觀,一旦風(fēng)雨來襲,山的美景就不存在了。正這么胡亂想著,你就以一種磅礴的氣勢沖入我的視野,讓我不得不圓睜了一雙眼睛。應(yīng)該有一萬年了,你一直在這里,在這里堅守,堅守你的諾言,你的信念,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你給或者生活艱辛、或者身心疲憊的人送去精神上的安慰,送去視覺上的滋養(yǎng),用你的一身正氣,用你濃濃的綠,以及由這綠衍生出來的愛。你付出那樣多,所獲那樣少。這期間,難道你沒有變節(jié)的機(jī)會嗎?肯定有,可是你沒有變。
你的誠信和奉獻(xiàn)是聲名遠(yuǎn)揚的了。
大明山,內(nèi)蘊豐厚、立場堅定的男人山。
進(jìn)山頭一日,我與眾人踏雨看青。山風(fēng)陣陣吹來,雨借風(fēng)勢斜斜飛舞。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們的眼眸都蒙上了一層氤氳水霧。但是我想,如果誰能透過氤氳水霧,發(fā)現(xiàn)一個哪怕是虛構(gòu)的、有著美麗女子擔(dān)當(dāng)主角的故事,然后在缺乏色彩的時日細(xì)細(xì)品味,也是一段“艷遇”了。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在綠的迷帳看見一柄狀似蘑菇的鵝黃桐油碎花傘,傘下一個村姑體態(tài)婀娜,赤著足,窄腰款擺,一步步地,蜻蜓點水般,沿著林中青灰色的、印著水漬的八百六十六級天梯拾級而上。她去哪里呢?是投向她愛的最后歸宿么?
她是綠色天使。受這天使的蠱惑,那晚,我沒有睡眠。山中雨夜,安謐又騷擾。這時,落在窗霏的雨點冰冷冰冷,仔細(xì)看,是綠的。但是當(dāng)這綠被夜的黝黑所滲透,就結(jié)成了墨綠的凝珠。雨還在下,凝珠漸漸沉重,當(dāng)它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時,就次第劃落下來,窗上的劃痕也就有了大明山溝谷雨林亞熱帶季風(fēng)常綠闊葉樹種般的顏色。我的呼吸急促起來,一滴淚珠掛上我的眼角,我不覺裹緊了被子。這時我才明白,對一個人而言,尤其對一個弱女子而言,要掙脫捆綁心靈的繩索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紫鵑就是這樣。更漏夜殘,不知子時還是卯時,夢中的村姑飄然而至,來到我床前。我知道,她是明了我的心事的。她將小嘴附在我的耳邊,壓低聲音說:“好姐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回去好生勸勸紫鵑,叫她堅強(qiáng)起來,走出沼澤地,重啟一段美好的生活吧?!毖援?,她一躍去到望兵山北,隨后安然橫臥,變成一個曲線玲瓏、安享庇護(hù)的睡美人。
與睡美人毗鄰而居,沿上山公路一直到望兵山兩旁,一年一度轟轟烈烈的萬畝杜鵑花事,到了這時已經(jīng)接近尾聲。成房雄那首《杜鵑花詩》寫得好:“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钡巧贤降闹聘唿c,我們看見這里那里還有幾叢粉色杜鵑耽在最后的舞臺,無疑,它們是擔(dān)當(dāng)謝幕的角色了。
至此,我抑郁的心境也得到了有效紓解。
除卻20多個品種的杜鵑花,大明山還生長有兩千余類植物,其中藥用植物占了一多半。由于受到許多植物根系和落葉的浸淫,在大明山,無論是湖水澗水溪水還是泉水,全部都呈茶色。即使經(jīng)過濾凈和燒煮,那水也始終帶有藥茶的色澤和味道。據(jù)說這藥茶是能幫助消化,增進(jìn)食欲,甚或養(yǎng)顏的。難怪我在大明山不過呆了兩天,臉上的痘痘就消了不少。
大明山有108個瀑布,其中最大、落差136米的龍尾瀑布,空谷回聲、震耳欲聾。在龍尾瀑布邊上,我彎下身子,汲了滿滿一可樂瓶的藥茶,有人問我,汲來干嘛呢?我說,我要把它帶回去,給紫鵑,她用得著。
回到住處,已經(jīng)第六次上大明山的一個畫家告訴我,游大明山,最能消解煩愁的是登觀日山莊,看云嵐。
第二天雨過天晴,碧空就像洗過的玻璃那樣明凈。碧空的純凈與大明山巔由水汽匯成的、黛色的霧靄,雪白的棉團(tuán),蔚藍(lán)的波濤,金色的麥浪形成對照。身邊的攝影能手惟恐這些景物會在瞬間消失掉,就像懼怕人生旅途曾經(jīng)有過的許多美好事物,眨眼功夫就從指間消失得干干凈凈一樣。他們連忙支起三角架,扎穩(wěn)馬步,然后瞇起一只眼睛,對焦,咔嚓!他們說,待照片洗印出來,就是天下最美輪美奐的一幅畫了。
書上曾有記載,在多霧,光照較強(qiáng)的時候,觀嵐者本人會由于衍射分光作用被投射到濃密的云幕上,跟海市蜃樓原理類似,但區(qū)別于海市蜃樓的,是在影像周圍鍍上了一層彩色的光圈,人們稱它為“萬重山佛光”。宇宙空間,最神秘或者說最奇特的現(xiàn)象莫過于此了。這天,山上陽光不是太明媚,觀日山莊天臺上的風(fēng)刮得很猛,吹得我的長發(fā)向后揚起。這時有人在旁指指點點:你看,那就是“佛光”一再展露的地方,今天陰天,“佛光”估計不會出現(xiàn),但是如果下次你再來,說不定就能看見它,并且可以看見以它為起點,有條云帶向著天際延伸,宛如一條越走越寬廣的路。
我想怎么不是呢?大明山素有“春之嵐、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的美稱,其中,“春之嵐”是最鼓舞人心的景觀之一了。那么,來年開春,我們就帶著越來越好的心境來大明山—來這座力量無限的男人山觀嵐吧。
到時,紫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