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出時間做做夢,任思緒在天空放飛,對著窗外什么也不想,就傻傻地發(fā)發(fā)呆,看一本不是如何掘金與發(fā)財的閑書,像一個閑婦一樣發(fā)一發(fā)愛情的悠思。
別把時間的流失與利潤金錢掛鉤,別怕被時代拋棄而成為貧漢,像呼吸郊外新鮮空氣一般珍惜和制造“自我真空”的時光,養(yǎng)精蓄銳以戰(zhàn)勝客觀存在的糾結,少一些自我制造糾結的機會與本事。
辦公室的同事,是個年輕的美麗女子,出去學習了二十天,回來學到了一個新詞,叫作“糾結”。
當她告訴我這個詞在南方流行并且感覺這個詞能形容如今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感受時,我也有同感。當許多的事、許多的工作、許多的情緒絞在一起,解不開理還亂的時候,那就是“糾結”了。于是,我們今天糾結,明天也糾結,可不是嗎?工作應接不暇,一個一個趕著趟兒地追在腳后跟上,這個沒做完,那個已經在催了,家里也是忙,忙房子,人人不是在買房子就是在裝修房子或者是在做著買房子的夢,大點兒的,舒適點兒的,誰不在想呢?還有應酬、會友、省親、郊游,上有老下有小……哪一個都排著隊等在門外,忙呀忙,感覺最缺的是時間,最少的是精力。看看書、坐在家里感覺一下清涼的讀書時光,那簡直是一種奢侈。
出差的時候,工作也是躲不開的,電話、“伊妹兒”追著你攪著你,讓你感覺想換個環(huán)境,逃避一下都不可能,所以人人都糾結了。
糾結了,像一堆麻繩擺在面前,全無規(guī)律,有時候,想理清,最好的辦法,是拿出剪子先剪斷,再理。問題是有時候,我們舍不得剪,總想讓自己擁有的金絲錦線多一些長一點,所以就更糾結。
其實想想,糾結有客觀的原因,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快捷是糾結的原因。而有些糾結,卻是我們自己內心滋生的,同事之間的猜測、不理解、為小小事情生出的矛盾。其實有時候,只要放下架子做一點兒小小的溝通,煩惱就會少了許多,糾結也少了許多。可我們人人都感覺放下架子應該是別人首先做的事,所以咱們都端著,寧可讓內心的糾結折磨自我,人人都在承受生活之累,糾而結,結而糾著。
適當的放棄和模糊處理也是不糾結的最好辦法,之所以如此糾結,是想要太多才有的,房子的大、職位的高、金錢的多,這些都可以做適當的放棄,心里的絲縷少些,糾結就少些。羨慕清爽悠閑的生活,騰出時間做做夢,任思緒在天空放飛,對著窗外什么也不想,就傻傻地發(fā)發(fā)呆,看一本不是如何掘金與發(fā)財的閑書,像一個閑婦一樣發(fā)一發(fā)愛情的悠思。
別把時間的流失與利潤金錢掛鉤,別怕被時代拋棄而成為貧漢,像呼吸郊外新鮮空氣一般珍惜和制造“自我真空”的時光,養(yǎng)精蓄銳以戰(zhàn)勝客觀存在的糾結,少一些自我制造糾結的機會與本事。當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糾結會少一些,活著也會清爽與大度一些。
摘自《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