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一天,金山風景區(qū)塔影湖畔芙蓉樓上,一陣陣天籟之音,讓人們忘卻了冷暖,來自鎮(zhèn)江和無錫的古琴愛好者,正靜靜地品嘗天下第一泉泉水沏的“金山翠芽”,聆聽古琴大師、梅庵派傳人劉善教先生撫琴。
琴人雅集,以琴會友,這是琴人接待賓客的最好方式。選擇在天下第一泉邊、芙蓉樓上則更體現主人的用心。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在這里借酒送好友,寫下千年絕唱: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人的開闊胸懷和高風亮節(jié)一直流傳至今。而古琴與酒則是千百年來文人雅士最愛之物?!皾摬唤庖袈暎钏厍僖粡?,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我想這絕不是夸張,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也”。
劉善教的父親劉景韶,是梅庵派古琴大家。梅庵琴社是南通的徐立孫、邵大蘇二人創(chuàng)立,兩年后將老師諸城王燕卿(梅庵派一代宗師)的遺稿——梅庵所授琴曲14首及琴學理論編成《梅庵琴譜》出版。劉景韶師從徐立孫學習古琴,盡得《梅庵琴譜》所刊14曲。劉景韶早年應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之邀,在上海音樂學院專職教授古琴20年,成為新中國進入音樂學院的四大古琴家之一。晚年,劉景韶回到鎮(zhèn)江,于1986年7月和南京藝術學院民樂家程午嘉先生發(fā)起成立鎮(zhèn)江夢溪琴社,并首任社長。
古琴亦稱絲桐、瑤琴、玉琴、素琴、綠綺、焦桐、七弦琴,傳三千余年不曾斷,居琴棋書畫四藝之首無以撼?!鞍艘糁形┙z最密,而琴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八音廣博,琴德最優(yōu),古者圣賢玩琴以養(yǎng)心?!逼湟簟懊蓝黄G、哀而不傷、質而能文、辨而不詐、溫潤調暢、清迥幽奇、忝韻曲折、立聲孤秀”。
古琴,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三百六十五日,琴身下扁上凸,表征天地。琴體依鳳身而制,七弦合五行、五音與君臣民事物五義,輔之以文武二道。泛音、散音、按音三種音色法天地人和。其形制寓個性群體之調和,現教化人倫之深意。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琴就已盛行,其具有強烈人文歸屬感的天籟之音,歷來為文人雅士所鐘愛,被推崇為中國樂器的代表?!秴问洗呵铩分杏幸粍t耳熟能詳的“知音”故事:伯牙在彈琴的時候,無論是表現“巍巍乎志在高山”,還是表現“洋洋乎志在流水”,鐘子期都能夠心領神會。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撫琴哀悼:
憶昔日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我來訪,不見知音人。
單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唱畢,摔碎玉琴,從此再也不鼓琴了。這正是大音希聲知音難求。
其后,歷代文人雅士們把自己的志向和心愿與琴合一,使其深含著極高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琴通神明之德,合土地之和”,“君子以琴德而安命”,“夫琴者,閑邪復性,樂道忘憂之器也”,“琴音有九德”,“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
我們常常可從古代流傳的畫面中看到,一高士穿青衣,負琴囊,他們忘情于山水,借琴,或言志,或避世。每一首琴曲都隱藏著琴人的愛和恨、悲與泣、喜和樂。它結合詩、歌、詞、賦,并從民間傳統(tǒng)故事中汲取營養(yǎng),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底。譬如司馬相如即席彈奏《鳳求凰》,贏得卓文君的芳心,以此闡明愛情的浪漫;《廣陵散》聶政刺韓王,表現士人忠誠不二,視死如歸的精神;《梅花三弄》以對梅花芬芳耐寒品質的歌頌,表現士人的高潔品格;《幽蘭》表現了古人對蘭花高潔不俗品格的贊美;《陽關三疊》表現了與友人臨別時依依不舍的深厚情感……
“櫻桃好吃,難栽種;琴曲好聽,難操弄?!鼻偾y學,主要是學者基本上是靠口傳心授,即便有 “減字譜”,那些怪字也會讓人退卻?!都t樓夢》八十六回:寶玉也不答言,低著頭,一徑走到瀟湘館來。只見黛玉靠在桌上看書。寶玉走到跟前,笑說道:“妹妹早回來了?!摈煊褚残Φ?“你不理我,我還在那里做什么!”寶玉一面笑說:“他們人多說話,我插不下嘴去,所以沒有和你說話?!币幻媲浦煊窨吹哪潜緯?。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得,有的像“芍”字,有的像“?!弊?,也有一個“大”字旁邊“九”字加上一勾, 中間又添個“五”字,也有上頭“五”字“六”字又添一個“木”字,底下又是一個“五”字,看著又奇怪,又納悶,便說:“妹妹近日愈發(fā)進了,看起天書來了?!摈煊襦偷囊宦曅Φ?“好個念書的人,連個琴譜都沒有見過?!睂氂竦?“琴譜怎么不知道,為什么上頭的字一個也不認得。妹妹你認得么?”黛玉道:“不認得瞧他做什么?”寶玉道:“我不信,從沒有聽見你會撫琴。我們書房里掛著好幾張,前年來了一個清客先生叫做什么嵇好古,老爺煩他撫了一曲。他取下琴來說,都使不得,還說:‘老先生若高興,改日攜琴來請教?!胧俏覀兝蠣斠膊欢悴粊砹?。怎么你有本事藏著?”黛玉道:“我何嘗真會呢。前日身上略覺舒服,在大書架上翻書,看有一套琴譜,甚有雅趣,上頭講的琴理甚通,手法說的也明白,真是古人靜心養(yǎng)性的工夫。我在揚州也聽得講究過,也曾學過, 只是不弄了,就沒有了。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叭湛催@幾篇沒有曲文,只有操名。我又到別處找了一本有曲文的來看著,才有意思。究竟怎么彈得好,實在也難。書上說的師曠鼓琴能來風雷龍鳳,孔圣人尚學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說到這里,眼皮兒微微一動,慢慢的低下頭去。寶玉正聽得高興,便道:“好妹妹,你才說的實在有趣,只是我才見上頭的字都不認得,你教我?guī)讉€呢?!摈煊竦?“不用教的,一說便可以知道的?!睂氂竦?“我是個糊涂人,得教我那個‘大’字加一勾,中間一個‘五’字的?!摈煊裥Φ?“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鉤五弦。并不是一個字,乃是一聲,是極容易的。還有吟,揉,綽,注,撞,走,飛,推等法,是講究手法的?!睂氂駱返檬治枳愕傅卣f:“好妹妹,你既明琴理,我們何不學起來?!摈煊竦?“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yǎng)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所以古人說‘知音難遇’。若無知音,寧可獨對著那清風明月,蒼松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興趣,方為不負了這琴。還有一層,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稱圣人之器, 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將身就在榻邊,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著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抬起,這才心身俱正。還要知道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tài)尊重方好?!睂氂竦?“我們學著玩,若這么講究起來,那就難了?!?/p>
學琴不僅需要潛心,還需要悟性。傳說,春秋戰(zhàn)國有一位琴家,叫俞伯牙,他年輕時拜連成學琴。經過老師三年的悉心指點,他彈的琴曲悠揚動聽。但他總是達不到老師的那種博大的境界,他很煩心。一天他跟老師談起,連成咪咪笑道:“我已經將所有技法教于你了,我也沒有什么可以教你,這樣吧,你到我的老師那里去學吧!”
伯牙聽后,大喜。隨老師一路拔涉來到蓬萊。連成給伯牙找到一個地方,對他說;“你在這里練琴吧,我去找老師?!比缓箫h然而去。過了好多天,伯牙不見老師,只得聽海水沖岸,當海水驚濤駭浪,群鳥悲號時,伯牙心中悲戚,愴然而嘆。于是操琴彈奏,心隨波起,時緩時急,全然忘記身在何處。從此以后,伯牙成為天下鼓琴妙手。
宋人《琴論》中語:“……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練,瞥然省悟,則無所不通,縱橫妙用而嘗若有余。至于未悟,雖用力尋求,終無妙處?!?/p>
我識有琴人數人,當中不乏佼佼者。而其必共有一性:情意專注。觀古琴歷史,入得其境,必然是心藏明鏡,心契意悟。我常自嘆,學不得,還聽不得?究其原因,則心境未到。
琴者,情也。傳情以達志,借情以言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琴其幽雅、靈性、平和的特色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在這大千世界,名利之場,能有一幽地,閑心,沏一壺香茗,奏一曲《流水》,息心靜聽,豈不心曠神怡。